一种管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4619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连接结构,包括套管、挤压件、螺杆,套管的周缘设有一纵向缺口,且该套管具有锥形的内管壁;挤压件同轴容置于套管内部,该挤压件具有与套管的内管壁相匹配的锥形外周缘,且该挤压件设有一轴向的螺孔,当套管定位于一圆管的一端内部时,螺杆的一端可在穿过待连接物件后,与挤压件的螺孔相螺合,并在转动螺杆的另一端时,使挤压件与套管相对移动,从而使套管向外扩张,以连接物件及圆管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管连接结构,组装简单,加工方便,节省成本,具有较大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定位于一圆管的一端内部以使 该圆管与另一物件稳固定位的一种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各式各样的置物架而言,以中空直管所组成的结构不但具有足够的支撑强 度,材料上较节省,且在拆卸后或组装前皆可有效节省占用的空间,以方便储藏及携带。因 此,目前所使用的置物架大多是以铁管、不锈钢管或铝合金管所组装而成。如图5所示,为一种常用的管连接结构A,其中,为了连接置物架担任一组呈T型 配置的一直管B及一横管C,主要是先以冲床冲压一碗形的圆盘Al后,将一螺帽A2焊接在 圆盘Al上,再将圆盘Al以点焊方式焊接在横管C的一端内部,借以在一螺丝A3穿过直管 B后,螺合于螺帽A2上,以达到连接定位的目的。但在上述管连接结构A的定位过程中,必须以人工方式进行焊接,因此,不但容易 会有人为的误差,造成品质难以控制,且会增加制造成本,而降低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简化加工及 组装程序并节省成本的管连接结构。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连接结构,其用于连 接一圆管和一物件,它包括,—套管,其用于定位在圆管内,所述套管的周缘开设有一纵向缺口,且该套管具有 内锥形管壁;一挤压件,其同轴地设置于套管的内部,所述挤压件具有与所述套管的内锥形管 壁相匹配的锥形外管壁,且沿所述的挤压件轴向开设有螺孔;以及一螺杆,其一端用于穿过物件后与所述挤压件的螺孔相螺合,当转动螺杆另一端 时,所述的套管在挤压件的移动下受力向外扩张,从而与圆管的一端内侧相抵紧。更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另一侧面设有阻挡件,通过设置阻挡件,能避免挤压件与 托管脱离,从而可有效地将挤压件定位,以加速组装时间。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 型管连接结构,在使用时,通过移动挤压件,使得套管向外扩张,从而套管抵紧在圆管的内 侧端部,保证了圆管与物体的稳固定位,组装简单,加工方便,节省成本,具有较大的实用 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管连接结构分解图;附图2为本技术管连接结构中的挤压件剖视3附图3、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剖视图;附图5为现有管连接结构剖视图;其中1、管连接结构;2、套管;21、纵向缺口 ;22、前侧面;23、后侧面;24、凹槽;25、小圆;26、大圆;27、内锥形管壁;28、阻挡件;3、挤压件;31、锥形外管壁;32、螺孔;33、锥形管;34、螺帽;4、螺杆;5、圆管;6、物件;A、管连接结构;B、直管C、横管;Al、圆盘;A2、螺帽;A3、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管连接结构,其包括一套管2、一挤压件3以及一螺杆4。其中,套管2呈短圆管状,该套管2的周缘设有一纵向缺口 21,从而使得套管2的 截面呈C形。套管2包括一前侧面22以及一反向于该前侧面22的后侧面23,该套管2的 前侧面22设有多个轴向的凹槽24,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4为长方形,当然,所述的凹槽24 可以为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该套管2的前侧面22形成有一与该套管2同轴的小圆25, 套管2的后侧面23形成有一与该套管2同轴的大圆26,延伸大圆26、小圆25以形成该套 管2的内锥形管壁27.同时,该套管2的后侧面23设有二个向后且分别朝向轴心延伸的凸 块,该二个凸块对称于套管2的轴心,且两个凸块作为阻挡件28。所述挤压件3为一具有锥形外管壁31的柱体,该挤压件3容置于上述套管2之中, 且该挤压件3的锥形外管壁31与套管2的内锥形管壁27相匹配。另外,该挤压件3设有 一轴向的螺孔32,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的挤压件3也可如图2所示,包括一锥形管33及一螺 帽34,且该螺帽同轴定位于锥形管33内,同样可以形成一轴向的螺孔32,以供螺杆4的一 端螺合。如图3所示,该挤压件3由套管2的后侧面23向前压入套管2内部,并借由阻挡 件28的阻挡以定位挤压件3。当使用者以一尖嘴钳的二端分别穿入套管2的前侧面22的 二个凹槽24内时,可施力缩小套管2的外径以方便套管2置入圆管5的一端内部中。当螺 杆4的一端穿过一物件6后,即可由挤压件3的前端进入,以与挤压件3的螺孔32螺合。实 施时,该物件6为一管件,也可为一平板。如图4所示,当使用者用工具转动螺杆4的另一 端时,借由螺杆4与挤压件3的螺孔32的相对作用,即可使挤压件3向前移动,同时锥形外 管壁31推压套管2的内锥形管壁27,从而使套管2径向向外扩张,并在套管2的外径扩大 后,外管壁抵压圆管5的内管壁,从而使得该物件6稳固连接在圆管5的一端。本技术管连接结构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不但能使一圆管与一物件稳固定位,且可有效减少简化加工及组装 程序,以节省成本;2、本技术能将挤压件定位于套管的内部,因此,在拆装时可有效避免挤压件 与套管脱离,以加速组装时间。综上所述,本技术管连接结构不仅能确保使一管与一物件稳固定位,且可有 效节省加工成本,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 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 围,凡根据本技术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 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管连接结构,其用于连接一圆管和一物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套管,其用于定位在圆管内,所述套管的周缘开设有一纵向缺口,且该套管具有内锥形管壁;一挤压件,其同轴地设置于套管的内部,所述挤压件具有与所述套管的内锥形管壁相匹配的锥形外管壁,且沿所述的挤压件轴向开设有螺孔;以及一螺杆,其一端用于穿过物件后与所述挤压件的螺孔相螺合,当转动螺杆另一端时,所述的套管在挤压件的移动下受力向外扩张,从而与圆管的一端内侧相抵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一侧面设有至少 两个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另一侧面设有阻 挡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为对称于所述套 管的轴心且分别朝向套管轴心延伸的两个凸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包括一锥形管及 螺帽,所述的螺帽同轴地定位于锥形管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管连接结构,包括套管、挤压件、螺杆,套管的周缘设有一纵向缺口,且该套管具有锥形的内管壁;挤压件同轴容置于套管内部,该挤压件具有与套管的内管壁相匹配的锥形外周缘,且该挤压件设有一轴向的螺孔,当套管定位于一圆管的一端内部时,螺杆的一端可在穿过待连接物件后,与挤压件的螺孔相螺合,并在转动螺杆的另一端时,使挤压件与套管相对移动,从而使套管向外扩张,以连接物件及圆管的一端。本技术管连接结构,组装简单,加工方便,节省成本,具有较大的实用性。文档编号F16B7/00GK201739276SQ20102006142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4日专利技术者温金海, 谢振明 申请人:太仓电威光电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连接结构,其用于连接一圆管和一物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套管,其用于定位在圆管内,所述套管的周缘开设有一纵向缺口,且该套管具有内锥形管壁;一挤压件,其同轴地设置于套管的内部,所述挤压件具有与所述套管的内锥形管壁相匹配的锥形外管壁,且沿所述的挤压件轴向开设有螺孔;以及一螺杆,其一端用于穿过物件后与所述挤压件的螺孔相螺合,当转动螺杆另一端时,所述的套管在挤压件的移动下受力向外扩张,从而与圆管的一端内侧相抵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金海谢振明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电威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