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永坚专利>正文

家庭生活污水循环回用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04506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家庭生活污水循环回用处理装置,由集水箱、水气配供箱、接触氧化室、二次沉淀室和膜处理总成自下而上组装成本装置的一体化本体,一体化本体竖直布置在沐浴房直角处,沐浴房以水气配供箱的盖板为底板,以膜处理总成的底板为顶板,沿外弧面设弧形玻璃滑动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原水实行分质收排、分级处理、分类回用,解决了家庭用户循环回用水的心理障碍。经核算,排放水回收利用成本经济合理,可充分调动广大城乡居民的积极参与热情,广泛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庭生活污水回收利用的装置,尤其是对家庭生活污水分质 收排、分级处理和分类循环回用的家庭生活污水循环回用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淡水资源却仅为世界人均数的四分之一。随着人口和经济规 模的日渐扩大以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需求量增加与因全球气候变化及环 境污染所带来的淡水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特别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及一些 特大城市中,缺水乃至断水状况时有发生,已经明显制约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甚至严重威胁 到居民的生存安全。因此,推行科学、合理的家庭生活污水循环回用技术,对于提高城乡居 民的用水安全度和生活质量、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削减污染排放总量和保持经济社会的健 康发展,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现行的以中水回用为目的的生活污水循环回用技术,主要有集中处理(城市综合 污水处理厂)和分散处理(小区中水回用处理站)两大类型,已经并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但多年实践显示出这两大类型的下述缺陷或不足第一,投资巨大,运行成本也居高不下; 第二,处理深度仅达中水,制约了回用水的回用范围;第三,由于原水包含了人体粪便排泄 物,所形成的心理障碍极大限制了处理出水在家庭领域的使用;第四,投资主体仅为政府、 社区或开发商,未能调动广大城乡居民的积极参与,从而迟滞了生活污水循环回用事业的 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背景,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以对家庭生活污水实行分质收、排,分级 处理和分类循环回用为目的,以城乡居民家庭为投资、使用主体的家庭生活污水循环回用 处理装置,以弥补现行生活污水处理类型的缺陷或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集水箱1. 1、水气配供箱 1. 2、接触氧化室2. 1、二次沉淀室2. 2和膜处理总成3自下而上组装成本装置的一体化本 体,一体化本体竖直布置在沐浴房4扇形直角处,沐浴房4以水气配供箱1. 2的盖板为底 板,以膜处理总成3的底板为顶板,沿外弧面设弧形玻璃滑动门4. 1,其中预辅处理总成1由集水箱1. 1和水气配供箱1. 2两部件组成,结构如下集水箱 1. 1 一角,连通家庭各排水点的原水进口 1. 1. 1后接有分水器1. 1. 2,其出水管1. 1. 2. 6经 三通分别连接淡水电磁阀1. 1. 3和浓水电磁阀1. 1. 6 ;淡水电磁阀1. 1. 3出水排入集水箱 1. 1,浓水电磁阀1. 1. 6后经三通接入排污管1. 1. 7并经排污管出口 1. 1. 8连通下水道;远 离进水端一角设有集水箱水斗1. 1. 4。位于集水箱1. 1上部并与其连体的水气配供箱1. 2 中,提水射流泵1. 2. 1通过回流水管1. 2. 2及其调节阀1. 2. 3连通接触氧化室2. 1的中上 部,通过原水管1. 2. 4及其调节阀1. 2. 5、提水流量计1. 2. 6和止回阀1. 2. 7连通集水箱水 斗1. 1. 4,提水后经射流水管1. 2. 8及其射流器1. 2. 9将水、气送入接触氧化室2. 1底部;集水箱1. 1进水端上部开有检查口 1. 1. 9,其与水气配供箱1. 2之间开有连通口 1. 2. 10。生物处理总成2由接触氧化室2. 1和二次沉淀室2. 2两部件组成,结构如下接 触氧化室2. 1底部正对射流水管1. 2. 8出口处设有辅助均勻配供水、气的反射锥2. 1. 1, 其上部的穿孔承托板上堆砌填料2. 1. 3 ;该室顶板直角处设有由避气导流罩2. 1. 4、导流筒 2. 1. 5和避气导泥锥2. 1. 7组成的水、气、泥分离机构,并经导流筒2. 1. 5与二次沉淀室2. 2 底部连通;另一角处开有尾气泡入口 2. 1.6并经尾气管2. 2. 4、尾气泡出口 2. 2. 5通入集污 室3. 4 ;接触氧化室2. 1弧形面板中上部开有装卸料口 2. 1. 9 ;底部设有排泥/排空管2. 1. 8 经阀门通入排污管1. 1. 7。二次沉淀室2. 2中下部装设蜂窝斜管2. 2. 1,其上部配有隔渣罩2.2. 2的清水虹吸管2. 2. 3与超滤管道泵3. 1. 1连通。膜处理总成3由膜处理室3. UC类净水箱3. 2、B类净水箱3. 3和集污室3. 4四部 件组成,结构如下膜处理室3. 1中其进口连通清水虹吸管2. 2. 3的超滤管道泵3. 1. 1,其 出口通入超滤器3. 1.2 ;超滤器3. 1.2的出水管3. 1.3通入C类净水箱3.2 ;该出水管3. 1.3 中部可通过止回阀3. 1.6和O3调节阀3. 1.5接通O3入口 3. 1.4。连通C类净水箱3. 2的 反渗透取水虹吸管3. 1. 8,接入反渗透管道泵3. 1. 9 ;该水泵出口通往反渗透器3. 1. 10,再 经反渗透出水管通入B类净水箱3. 3。超滤浓水排放管3. 1. 7和反渗透浓水排放管3. 1. 12 均接入集污室3. 4。C类净水箱3. 2中开有C类净水排放口 3. 2. 1及通往集污室的溢流口3.2. 2。B类净水箱3. 3中设浮子开关3. 3. 2,并分别开有B类净水排放口 3. 3. 1和补充自 来水入口 3. 3. 3。集污室3. 4下接排污管1. 1. 7,经排污管出口 1. 1. 8通入下水道。沐浴房4以水气配供箱1. 2盖板为底板,以膜处理总成3底板为顶板,90°扇形直 角两边封闭,沿外弧面设弧形玻璃滑动门4. 1。为实现对家庭生活污水分质集、排,结构如下连接原水进口 1.1.1的分水器 1. 1.2中,在格栅1. 1.2. 1和筛网1. 1.2. 2后的隔板底部开有过水缝1. 1.2. 3 ;过水缝 1. 1. 2. 3后小室下部两侧壁分别安装光源1. 1. 2. 4和受光元件1. 1.2.5,该二元件分别接通 发光电路和传感器电路;分水器出水管1. 1. 2. 6经三通分别连接淡水电磁阀1. 1. 3通入集 水箱1. 1,或连接浓水电磁阀1. 1. 6通入排污管出口 1. 1. 8。为实现对所回收家庭生活污水分级处理和分类回用,结构如下由水气配供箱1.2、接触氧化室2. 1和二次沉淀室2. 2组成二级处理单元;完成生物处理后出水进入由超 滤管道泵3. 1. 1和超滤器3. 1. 2组成的超滤单元完成超滤处理;出水排入C类净水箱3. 2 供回用于冲厕及其他,并供反渗透单元原水;部分C类净水进入由反渗透管道泵3. 1.9和反 渗透器3. 1. 10组成的反渗透单元,完成反渗透处理,出水排入B类净水箱,并可由补充自来 水入口 3. 3. 3补入部分自来水,供回用于洗衣、盥洗及沐浴。为实现本装置的升流式和一体化,结构如下由集水箱1. 1、水气配供箱1. 2、接触 氧化室2. 1、二次沉淀室2. 2和膜处理总成3自下而上组装成本装置的一体化本体;由原 水管止回阀1. 2. 7至提水射流泵1. 2. 1至接触氧化室2. 1,再经导流筒2. 1. 5至二次沉淀 室2. 2,经清水虹吸管通往超滤管道泵3. 1. 1,构成本装置的升流通道;并以由避气导流罩2.1.4、导流筒2. 1.5和避气导泥锥2. 1.7组成的机构处理升流式装置中水、气、泥分离问 题,以尾气泡入口 2. 1. 6、尾气管2. 2. 4、尾气泡出口 2. 2. 5和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庭生活污水循环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集水箱(1.1)、水气配供箱(1.2)、接触氧化室(2.1)、二次沉淀室(2.2)和膜处理总成(3)自下而上组装成本装置的一体化本体,一体化本体竖直布置在沐浴房(4)扇形直角处,沐浴房(4)以水气配供箱(1.2)的盖板为底板,以膜处理总成(3)的底板为顶板,沿外弧面设弧形玻璃滑动门(4.1),其中:  预辅处理总成(1)由集水箱(1.1)和水气配供箱(1.2)两部件组成;连通家庭各排水点的原水进口(1.1.1)后接有分水器(1.O3入口(3.1.4);连通C类净水箱(3.2)的反渗透取水虹吸管(3.1.8),接入反渗透管道泵(3.1.9);该水泵出口通往反渗透器(3.1.10),再经反渗透出水管通入B类净水箱(3.3);超滤浓水排放管(3.1.7)和反渗透浓水排放管(3.1.12)均接入集污室(3.4);C类净水箱(3.2)中开有C类净水排放口(3.2.1)及通往集污室的溢流口(3.2.2);B类净水箱(3.3)中设浮子开关(3.3.2),并分别开有B类净水排放口(3.3.1)和补充自来水入口(3.3.3);集污室(3.4)下接排污管(1.1.7),经排污管出口(1.1.8)通入下水道。1.2),其出水管(1.1.2.6)经三通分别连接淡水电磁阀(1.1.3)和浓水电磁阀(1.1.6);淡水电磁阀(1.1.3)出水口连接入集水箱(1.1),浓水电磁阀(1.1.6)后经三通接入排污管(1.1.7)并经排污管出口(1.1.8)连通下水道;远离进水端一角设有集水箱水斗(1.1.4);位于集水箱(1.1)上部并与其连体的水气配供箱(1.2)中,提水射流泵(1.2.1)通过回流水管(1.2.2)及其调节阀(1.2.3)连通接触氧化室(2.1)的中上部,通过原水管(1.2.4)及其调节阀(1.2.5)、提水流量计(1.2.6)和止回阀(1.2.7)连通集水箱水斗(1.1.4)、射流水管(1.2.8)及其射流器(1.2.9)、接触氧化室(2.1)底部;集水箱(1.1)进水端上部开有检查口(1.1.9),其与水气配供箱(1.2)之间开有连通口(1.2.10);生物处理总成(2)由接触氧化室(2.1)和二次沉淀室(2.2)两部件组成;接触氧化室(2.1)底部正对射流水管(1.2.8)出口处设有辅助均匀配供水、气的反射锥(2.1.1),其上部的穿孔承托板上堆砌填料(2.1.3);该室顶板直角处设有由避气导流罩(2.1.4)、导流筒(2.1.5)和避气导泥锥(2.1.7)组成的水、气、泥分离机构,并经导流筒(2.1.5)与二次沉淀室(2.2)底部连通;另一角处开有尾气泡入口(2.1.6)并经尾气管(2.2.4)、尾气泡出口(2.2.5)通入集污室(3.4);接触氧化室(2.1)弧形面板中上部开有装卸料口(2.1.9),底部设有排泥/排空管(2.1.8)经阀门通入排污管(1.1.7);二次沉淀室(2.2)中下部装设蜂窝斜管(2.2.1),其上部配有隔渣罩(2.2.2)的清水虹吸管(2.2.3)与超滤管道泵(3.1.1)连通;  膜处理总成(3)由膜处理室(3.1)、C类净水箱(3.2)、B类净水箱(3.3)和集污室(3.4)四部件组成;膜处理室(3.1)中其进口连通清水虹吸管(2.2.3)的超滤管道泵(3.1.1),其出口通入超滤器(3.1.2);超滤器(3.1.2)的出水管(3.1.3)通入C类净水箱(3.2);该出水管(3.1.3)中部通过止回阀(3.1.6)和O3调节阀(3.1.5)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坚
申请(专利权)人:黄永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