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式拉链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2489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锁式拉链头,包括滑块体、弹性元件及帽盖,该滑块体包括上板、导柱及下板,该帽盖上设有扣片,该上板上设有两个连接部,该帽盖的前后侧壁分别设有扣接部,该帽盖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该弹性元件固定在该上板上,该弹性元件用于向下弹顶该帽盖的两扣接部。该自锁式拉链头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链头,特别是一种自锁式拉链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拉链头大致可分为自锁式拉链头和非自锁式拉链头。非自锁式拉链头在非 人为条件下可能发生沿拉链带的滑动,而自锁式拉链头通过专门设置的自锁机构可以防止 非人为条件下的滑动。如1990年8月21日公告的第4,949,434号美国专利技术专利即揭示了 一种拉链拉头,其包括一滑块、一弹线、一拉片及一帽盖。该拉片的前端设有拉杆。该滑块 在其上表面的前端设有连接部,该滑块在其上表面的后端设有挡止部。该帽盖上设有马钩, 该帽盖的前端可通过一销轴绕该滑块的连接部转动,使该拉链拉头开启或闭合,该帽盖的 后端设有扣接部。该弹线一端固定在该滑块上,另一端与该帽盖的扣接部抵接以对该帽盖 施加弹性力。开启该拉链拉头时,该拉片的拉杆向上提拉该帽盖,使该帽盖克服该弹线的弹 性力绕该销轴旋转,从而解除对该拉链拉头的自锁。然而,该帽盖必须通过该销轴与该滑块的连接部枢接才能转动,这就使得该拉链 拉头的结构复杂,不利于实现自动化组装。另外,每次开启该拉链拉头时,该拉片拉杆与该 销轴的距离并不固定,这就使得开启该拉链拉头所需的作用力不同,使该拉链拉头的操作 不稳定。而且,由于该弹线仅在一端压抵该帽盖,这就使得该拉链拉头的自锁力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稳定的自锁式拉链头。一种自锁式拉链头,包括滑块体、弹性元件及帽盖,该滑块体包括上板、导柱及下 板,该帽盖上设有扣片,该上板上设有两个连接部,该帽盖的前后侧壁分别设有扣接部,该 帽盖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该弹性元件固定在该上板上,该弹性元件用于向 下弹顶该帽盖的扣接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自锁式拉链头通过设置该弹性元件,在该帽盖的前后侧 壁上分别设置扣接部,将该帽盖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该两连接部上,并利用该弹性元件向 下弹顶该帽盖的两扣接部,使得该拉链头能实现自锁功能。由于该拉链头省去了帽盖与滑 块体的枢接,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组装的优点。而且,开启该拉链头时,该帽盖可整体上下移 动,不论该拉片的拉杆与该帽盖的任一位置抵接,所施加的外力都保持在一定值,从而使该 拉链头具有操作稳定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自锁式拉链头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自锁式拉链头的立体组装图。图3是图1所示自锁式拉链头组装帽盖前的示意图。3图4是图1所示自锁式拉链头组装帽盖后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自锁式拉链头开启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0拉链头10滑块体12 下板14 导柱142让位槽16 上板162收容槽164 压块166 插孔18、19 连接部182、192 容置槽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自锁式拉链头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该拉链头100包括一滑块 体10、一弹线20、一拉片30及一帽盖40。该拉片30套置在该帽盖40上,该弹线20固定在 该滑块体10上,该帽盖40可上下运动地设置在该滑块体10上(如图3所示)。请参照图1,该弹线20由弹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该弹线20整体呈长条状。请参照图1,该拉片30上设有一通孔32,该通孔32与该拉片30的前端形成一拉 杆拟,该拉片30通过该通孔32套置在该帽盖40上。请参照图1及图3,该帽盖40包括一壳体42、一扣片44及一对扣接部46。该壳 体42为一侧开口的长方体壳状结构,其具有前、后、左、右四个侧壁及一个顶壁。该两扣接 部46分别从该壳体42前、后侧壁的底端一体延伸形成,该两扣接部46均呈板状结构。该 两扣接部46对应该弹线20的前后两端设置,该两扣接部46的宽度分别小于该壳体42前、 后两侧壁的宽度。该扣片44从该壳体42的左侧壁的后端呈三角状向下延伸,该扣片44用 于嵌入拉链的链齿(图未示)中使该拉链头100自锁。请参照图1,该滑块体10由金属材料一体压铸成型,其包括一下板12、一导柱14、 一上板16及两连接部18、19。该下板12与该上板16的前端通过该导柱14连接,该下板 12、导柱14及该上板16组合形成一大致呈Y形的滑道供一拉链的两条链齿(图未示)通 过。该两连接部18、19对称设置在该上板16的前后两端,该两连接部18、19的外形轮廓对 应该帽盖40壳体42的内部轮廓设置,使该两连接部18、19可收容在该帽盖40的壳体42 内,并在水平方向上固定该壳体42。该滑块体10在该上板16顶面的中部对应该弹线20设 有一收容槽162,该收容槽162贯穿该上板16的前后端,该收容槽162的底部呈拱状(如图 3所示)。组装时,该弹线20的两端均部分伸出该收容槽162(如图4所示)。该上板16在 该收容槽162的两侧设有四个压块164,这些压块164位于该两连接部18、19之间,这些压 块164用于压制该弹线20,使该弹线20的中部紧贴该收容槽162的底面(如图3所示)。 该两连接部18、19对应该收容槽162分别设有一容置槽182、192,该两容置槽182、192与184、194 缺口 20弹线 30拉片 32通孔 34拉杆 40帽盖 42壳体 44扣片 46扣接部 50中块该收容槽162连通,该两容置槽182、192分别将该两连接部18、19平分成两部分。该弹线 20可经该两连接部18、19的容置槽182、192后收容在该收容槽162中。该两连接部18、19 分别对应该帽盖40的两扣接部46在下端设有一方形的缺口 184、194。该缺口 194贯穿该 上板16的后端,该缺口 184贯穿该上板16的前端,该导柱14对应该缺口 184设有一让位 槽142,该让位槽142用于在成型时对该扣接部46让位。该连接部19的左侧对应该帽盖 40的扣片44在该上板16上设有一插孔166,该帽盖40的扣片44可通过该插孔166伸入 到该Y形滑道内使该拉链头100自锁。请参照图1至图5,组装该拉链头100时,首先,利用机械装置将该弹线20通过该 两连接部18、19的容置槽182、192传送至该收容槽162中定位。接着,利用机械冲头(图 未示)冲压这些压块164,使这些压块164发生折弯变形后压制住该弹线20,并使该弹线20 的中部沿该收容槽162的底部发生变形后紧贴该收容槽162的底部(如图3所示)。将该 拉片30通过其通孔32套置在该帽盖40上。将该帽盖40与该拉片30的组合套置在该滑 块体10的两连接部18、19上,使该两连接部18、19收容在该帽盖40的壳体42内。由于该 两连接部18、19的外形轮廓对应该帽盖40壳体42的内部轮廓设置,因此,该两连接部18、 19可在水平方向上对该帽盖40进行限位。此时,该帽盖40的扣片44收容在该滑块体10 的插孔166中。接着,请参照图3及图4,利用一对上端带弧形缺口的冲块50同时冲压该帽 盖40的两扣接部46,使该两扣接部46折弯变形后分别收容在该两缺口 184、194中并与该 弹线20抵接(如图4所示),从而完成该拉链头100的组装。在此过程中,由于该两扣接部 46的宽度小于该壳体42前、后两侧壁的宽度,因此,该两扣接部46同时被该两冲块50冲 压后可相对垂直弯曲与该弹线20的两端抵接,使该弹线20的两端同时向上翘起一定角度 后产生一向下的弹性力(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锁式拉链头,包括滑块体、弹性元件及帽盖,该滑块体包括上板、导柱及下板,该帽盖上设有扣片,其特征在于,该上板上设有两个连接部,该帽盖的前后侧壁分别设有扣接部,该帽盖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该弹性元件固定在该上板上,该弹性元件用于向下弹顶该帽盖的扣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秀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