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冠青专利>正文

一种翻斗式簸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1682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斗式簸箕,结构中包括簸箕斗和簸箕杆,簸箕杆为中空管状结构,簸箕杆下端固定有两个连接臂,此连接臂末端铰接连接在簸箕斗的侧壁上,簸箕杆内部顶端设置有一个压簧,压簧下端连接有一个可在簸箕杆上部侧壁上的条形窗内上下移动的活动手把,活动手把通过连接杆与簸箕斗后部底端相连,簸箕杆顶端设置有一个固定手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的倾倒簸箕斗中的垃圾。(*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是一种簸箕。
技术介绍
现有的簸箕包括簸箕斗和簸箕把,有的只包括一个簸箕斗,在倾倒簸箕斗中的垃 圾时,需要将簸箕斗拿到垃圾桶旁,再手动翻转簸箕斗,以倾倒垃圾,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斗式簸箕,能够方便的倾倒簸箕斗中 的垃圾。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簸箕,结构中包括簸箕斗和簸箕杆,簸箕杆为中空管状结构,簸箕杆下端 固定有两个连接臂,此连接臂末端铰接连接在簸箕斗的侧壁上,簸箕杆内部顶端设置有一 个压簧,压簧下端连接有一个可在簸箕杆上部侧壁上的条形窗内上下移动的活动手把,活 动手把通过连接杆与簸箕斗后部底端相连,簸箕杆顶端设置有一个固定手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可以通过单手提拉活动手把而 翻转簸箕斗以倾倒垃圾,在完成垃圾的倾倒后,在压簧的作用力下,活动手把通过连接杆带 动簸箕斗自动归位,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簸箕杆上部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附图,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中包括簸箕斗1和簸箕杆2,簸箕杆 2为中空管状结构,簸箕杆2下端固定有两个连接臂3,此连接臂3末端铰接连接在簸箕斗 1的侧壁上,铰接连接使得簸箕斗1可以相对簸箕杆2转动,簸箕杆2内部顶端设置有一个 压簧4,压簧4下端连接有一个可在簸箕杆2上部侧壁上的条形窗7内上下移动的活动手把 6,活动手把6通过连接杆8与簸箕斗1后部底端相连,这样当提拉活动手把6时,即可翻转 簸箕斗1,而压簧4可以使活动手把6和簸箕斗1自动归位,簸箕杆2顶端设置有一个固定 手把5,固定手把5作为支撑点可以方便人们提拉活动手把6。权利要求一种翻斗式簸箕,结构中包括簸箕斗(1)和簸箕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簸箕杆(2)为中空管状结构,簸箕杆(2)下端固定有两个连接臂(3),此连接臂(3)末端铰接连接在所述簸箕斗(1)的侧壁上,簸箕杆(2)内部顶端设置有一个压簧(4),压簧(4)下端连接有一个可在簸箕杆(2)上部侧壁上的条形窗(7)内上下移动的活动手把(6),活动手把(6)通过连接杆(8)与所述簸箕斗(1)后部底端相连,所述簸箕杆(2)顶端设置有一个固定手把(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翻斗式簸箕,结构中包括簸箕斗和簸箕杆,簸箕杆为中空管状结构,簸箕杆下端固定有两个连接臂,此连接臂末端铰接连接在簸箕斗的侧壁上,簸箕杆内部顶端设置有一个压簧,压簧下端连接有一个可在簸箕杆上部侧壁上的条形窗内上下移动的活动手把,活动手把通过连接杆与簸箕斗后部底端相连,簸箕杆顶端设置有一个固定手把。本技术能够方便的倾倒簸箕斗中的垃圾。文档编号A47L13/52GK201641924SQ20102004124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8日专利技术者任冠青, 彭彦召, 杨晓歌, 鲁兴学 申请人:任冠青;彭彦召;鲁兴学;杨晓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斗式簸箕,结构中包括簸箕斗(1)和簸箕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簸箕杆(2)为中空管状结构,簸箕杆(2)下端固定有两个连接臂(3),此连接臂(3)末端铰接连接在所述簸箕斗(1)的侧壁上,簸箕杆(2)内部顶端设置有一个压簧(4),压簧(4)下端连接有一个可在簸箕杆(2)上部侧壁上的条形窗(7)内上下移动的活动手把(6),活动手把(6)通过连接杆(8)与所述簸箕斗(1)后部底端相连,所述簸箕杆(2)顶端设置有一个固定手把(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冠青彭彦召鲁兴学杨晓歌
申请(专利权)人:任冠青彭彦召鲁兴学杨晓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