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完全用尽式口红管,底座内侧由外至内依次套装
外层螺旋管、中层回旋管和内侧设置口红的固定杯,中层回旋管管壁
上设有一条纵向槽;固定杯中,杯壁管壁上设有一条垂直槽,在该垂
直槽正下方设有第一升降点,第一升降点穿过中层回旋管的纵向槽,
嵌在外层螺旋管的内螺纹中;底盘外表面设有第二升降点,第二升降
点穿过垂直槽以及纵向槽,嵌在内螺纹中;外层螺旋管分为上、下两
段,下段螺旋管的内螺纹宽度供第一升降点和第二升降点并列移动,
而上段螺旋管的内螺纹宽度仅供第二升降点单独移动。优点是:将原
有的一体式固定杯改为分体式,外层螺旋管改为两段式,在露出于固
定杯的口红用尽时,进一步将固定杯内侧的口红推出至完全用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口红的包装容器,属于化妆品包装领域,尤其是一种 可使口红得到最充分使用的完全用尽式口红管。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所有的口红都是将接近于全长1/3的口红本体直接插 入位于口红管最内层的固定杯中加以固定,通过相对转动外层螺旋管 和中层回旋管(由于中层回旋管位于外层螺旋管内侧,不能直接接触, 使用时是相对旋转固定在中层回旋管底部的底座与外层螺旋管),固 定杯上的升降点沿着外层螺旋管的内螺纹移动,又由于升降点穿过中 层回旋管的纵向槽,因此固定杯边旋转边上下移动,将口红推出或收 回中层回旋管中。但是,在常规结构下,当固定杯被向上送至与中层回旋管及外侧 螺旋管管口平齐时,固定杯不能继续上升,也就是说在该处为固定杯 的最高点。尽管露出于固定杯杯口的上段口红被完全推出,但插入在 固定杯内1/3左右的有效部分却无法进一步被推出,因而无法使用; 换言之,每支口红都必定有将近l/3的有效部分被丢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不改变现有口红管外观形状和 基本尺寸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完全用尽式口红管,在露出于固定杯之 上的口红用尽后还能进一步将固定杯内侧的口红推出使用。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完全用尽式 口红管,包括底座和盖体,盖体可拆卸地扣装在底座上,在底座内侧 由外至内依次套装带内螺纹的外层螺旋管、带纵向槽的中层回旋管和 内侧用于设置口红的固定杯,外层螺旋管可与中层回旋管相对转动, 中层回旋管的底部固定在底座内,固定杯沿中层回旋管边旋转边上下 移动,其中,所述的固定杯为分离式固定杯,由外侧的杯壁和内侧的底盘套装 组成,其中,所述杯壁管壁上设有垂直槽,在该垂直槽正下方设有第一升降 点,该第一升降点穿过中层回旋管的纵向槽,嵌在外层螺旋管的内螺 纹中;所述底盘外表面设有第二升降点,该第二升降点穿过杯壁的垂直 槽以及中层回旋管的纵向槽,嵌在外层螺旋管的内螺纹中,第二升降 点在杯壁垂直槽的底部与杯壁的第一升降点上下相叠,并可沿垂直槽 上下移动,底盘上设有口红固定件;所述的外层螺旋管分为上、下两段,下段螺旋管的内螺纹宽度供 上下相叠的第一升降点和第二升降点并列移动,而上段螺旋管的内螺 纹宽度仅供第二升降点单独移动;相对旋转下段螺旋管和中层回旋管,杯壁的第一升降点及底盘的 第二升降点同时沿中层回旋管上的纵向槽上升,固定杯从中层回旋管 内被向上推出,至将第二升降点送入上段螺旋管的内螺纹入口后,由 于上段螺纹管的内螺纹宽度仅可供一个升降点进入,第一升降点不能 继续向上,而是停留在下段螺旋管的内螺纹顶部,此时固定杯达到最 高点;进一步相对旋转上段螺旋管和中层回旋管,底盘的第二升降点 沿杯壁的垂直槽上升,底盘从杯壁内被向上推出,由此可将固定杯内5的口红完全推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是将原有的一体式口红固定杯改为分体式,即分为杯壁和底盘,口 红固定在杯壁和杯壁内侧底部的底盘构成的空间内;同时将原有的一体式外层螺旋管也改为两段式,即分为上段螺旋管和下段螺旋管。中层回旋管与底座的固定形式有多种,比如设计成台阶形式、或 卡扣形式、粘结形式等等,只要能将两者固定即可。在使用之初,相对旋转下段螺旋管与中层回旋管(底座),杯壁 和底盘并不相对移动,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和普通的固定杯一样沿中层 回旋管旋转并升降。杯壁外侧的第一升降点设在垂直槽的下方,即杯 壁的底部,当固定杯上升到上、下段螺旋管间的连接处时,由于上段 螺纹管的内螺纹宽度仅可供一个升降点(底盘的第二升降点)进入, 因而杯壁的第一升降点停留在下段螺纹管的内螺纹顶部,不能继续向上;继续使用时,改为相对旋转上段螺旋管和中层回旋管(底座), 杯壁和底盘开始相对移动,底盘沿杯壁的垂直槽升降,将固定杯内口 红的有效部分进一步推出,直至全部推出使用。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外侧螺旋管不会因为两段式结构 而脱出,所述上段螺旋管的内壁上沿设有固定槽,所述中层回旋管的 外围上沿设有位置对应的固定点,该固定点嵌在固定槽内,将上段螺 旋管定位,同时也将下方的下段螺旋管定位。这种定位形式还可有多种,例如在中层回旋管的上沿形成截面为 T型的凸缘,将上、下段螺纹管卡位在凸缘和底座之间,也可实现对 外层螺旋管的定位。另外,中层回旋管的纵向槽两端形成方向相反的横向槽,整体构 成"Z"形,横向槽的设置可给升降点的移动留有余量,使口红切实6地被定位在最高点或最低点,保证在该位置时结构的稳定性。应当指 出的是,纵向槽下端的横向槽高度应可供第一升降点和第二升降点并 列移动,而纵向槽上端的横向槽高度仅供第二升降点单独移动。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外层螺旋管中,所述下段螺旋管内螺纹 的斜率大于上段螺旋管内螺纹的斜率。斜率的不同可以控制口红的推 出速度,当露出固定杯的口红被用完,残留在固定杯内的口红被推出 时,由于上段螺旋管内螺纹斜率较小,固定杯中口红的旋出速度减慢, 仍能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杯壁上,第一升降点紧挨在垂直槽的 下方,底盘的第二升降点设在垂直槽内,第一、第二升降点上下紧贴 相叠,当固定杯在最高点且杯壁的时,所述上、下段螺旋管间的分界 线设在该第一、第二升降点间的切线处。在固定杯中,所述杯壁的第一升降点和底座的第二升降点的直径 相同,且圆心在同一垂直线上,由此方便第一升降点和第二升降点一 起在中层回旋管的纵向槽内共同上升下降。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方便加工且令升降点在垂直槽及纵向 槽内活动自如,所述杯壁垂直槽的宽度与中层回旋管纵向槽的宽度相 等,且与第一升降点及第二升降点的直径相匹配。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底盘上的口红固定件为一半椭圆体, 口红埋在固定杯内侧并由该半椭圆体定位。口红固定件的形式多样, 还可为蘑菇型、底部带平台的半椭圆形、圆润的三棱或四棱橄榄形等 等,没有尖角、棱角,既能安定地固定口红,又能当固定杯中的口红 在接近于完全用尽时,无论采用任何角度都能切实方便地将附着在固 定件上的最后一点口红完全用尽。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底盘的高度为固定杯整体高度的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口红管,将原有的一体式固定杯改为分体式,将一体式 外层螺旋管改为两段式,结构可靠,采用两段式旋转,下段螺旋管与 一般口红螺旋管作用无异,上段螺旋管用于旋出固定杯的底盘,在露 出于固定杯的口红用尽时,进一步将固定杯内侧的口红推出使用,达 到完全用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外层螺旋管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外层螺旋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层回旋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层回旋管与底座安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杯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杯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底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杯的组装结构立体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操作中升降点移动过程图。附图中标号说明l一固定杯ll一杯壁 lll一第一升降点 112—垂直槽12 —底盘 121 —第二升降点 122—口红固定件2 —中层回旋管 21—纵向槽 22 —固定点3—外层螺旋管831 —上段螺旋管32 —下段螺旋管 A—分界线4 —底座311 —内螺纹 321 —内螺纹5—口红3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完全用尽式口红管,包括底座和盖体,盖体可拆卸地扣装在底座上,在底座内侧由外至内依次套装带内螺纹的外层螺旋管、带纵向槽的中层回旋管和内侧用于设置口红的固定杯,外层螺旋管可与中层回旋管相对转动,中层回旋管的底部固定在底座内,固定杯沿中层回旋管边旋转边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固定杯为分离式固定杯,由外侧的杯壁和内侧的底盘套装组成,其中, 所述杯壁管壁上设有垂直槽,在该垂直槽正下方设有第一升降点,该第一升降点穿过中层回旋管的纵向槽,嵌在外层螺旋管的内螺纹中;所述底盘外表面设有第二升降点,该第二升降点穿过杯壁的垂直槽以及中层回旋管的纵向槽,嵌在外层螺旋管的内螺纹中,第二升降点在杯壁垂直槽的底部与杯壁的第一升降点上下相叠,并可沿垂直槽上下移动,底盘上设有口红固定件; 所述的外层螺旋管分为上、下两段,下段螺旋管的内螺纹宽度供上下相叠的第一升降点和第二升降点并列移动,而上段螺旋管的内螺纹宽度仅供第二升降点单独移动; 相对旋转下段螺旋管和中层回旋管,杯壁的第一升降点及底盘的第二升降点同时沿中层回旋管上的纵向槽上升,固定杯从中层回旋管内被向上推出,至将第二升降点送入上段螺旋管的内螺纹入口,而第一升降点停留在下段螺旋管的内螺纹顶部,固定杯达到最高点;进一步相对旋转上段螺旋管和中层回旋管,底盘的第二升降点沿杯壁的垂直槽上升,底盘从杯壁内被向上推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慧萍,
申请(专利权)人:陆慧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