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面点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8772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面点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制备方法,该电池采用氮化硅/氧化铝双层膜钝化前表面,采用氧化铝/氮化硅双层膜钝化背表面,背面采用点接触导出电流。其制备方法包括氮化硅的制备和氧化铝的制备,背面氧化铝/氮化硅的开孔及损伤层的去除。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池具有表面钝化效果好,背表面增强对红外光的内反射,前表面双层抗反射涂层减少表面反射,抗UV辐射性能好,光电转换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晶体硅太阳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前表面和背表面都具有双层钝化介质层,背面点接触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前表面采用PECVD制备的氮化硅作为钝化层兼减反层,单层减反层的反射较高,且在烧结过程中氮化硅中的氢容易溢出,减弱钝化效果;文献报道折射率为2. 3的氮化硅可达到低于20cm/s表面复合速度,工业电池考虑到钝化和减反射的优化组合一般采用折射率为2. 0左右SOnm的氮化硅,其钝化效果并未达到最优。 采用了丝网印刷浆料然后烧结制备电极,尤其是背面采用银浆制备背电极和铝浆制备背电场,烧结后铝浆和硅形成硅铝合金钝化硅表面和导出电流,在这种结构下,硅背表面的表面复合速度高于lOOOcm/s,且对于红外光的反射效率差,只有70%左右。在硅材料成本的驱动下,基底硅材料将会越来越薄,表面复合效应将会越来越严重,因此降低电池中硅表面复合是一个重要的改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应用产业化的工艺技术实现具有双层介质层钝化减反射作用的薄膜和具有背表面双层钝化介质层薄膜钝化的背面点接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电池结构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面点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结构为:在P型硅基底(5)的上表面向上依次为n+发射极(4)、60-100nm折射率为1.7-2.8的上氮化硅层(3)和10-100nm的上氧化铝层(201),金属银电极(1)穿过上氧化铝层(201)和上氮化硅层(3)与n+发射极(4)连接;在P型硅基底(5)的下表面向下依次为10-100nm的下氧化铝层(202)、60-200nm的下氮化硅层(6)和金属铝层(7),金属铝层(7)通过孔洞与P型硅基底(5)连接;所述孔洞为圆形孔或方形孔,圆形孔直径为50-300um,方形孔边长为50-200um,开孔面积占背表面总面积的1%-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亚楠何悦王涛江作王建禄褚君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