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习亚丰专利>正文

一种工业废气除尘洗涤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8578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废气除尘洗涤净化装置,其包括外壳,和进水管及排污管,在外壳内上部设置有水流缓冲均分结构,其包括支架,和双向水流均分器和承水均分溢流桶;所述双向水流均分器由10-20个互相连通的同心环状桶构成,所述承水均分溢流桶设置在支架中央,承水均分溢流桶与双向水流均分器连通;所述进水管伸入承水均分溢流桶中下部内;在水流缓冲均分结构的下方安装有竖向均匀设置的、由过滤网构成的、呈同心圆筒状的滤网阵列,在滤网阵列下端安装有由斜向设置的气水导流板构成的气水导流板阵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结构设置更科学合理,具有去除微颗粒好、脱硫除尘效率高、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废气除尘洗涤净化装置。 技术背景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也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所以要坚持环境保护,深入开展节排全民行动,倡导绿色消费,目前在工业生产中,用于处理工艺废气排放的除尘脱硫装置有很多种,最常用的多为湿法除尘装置、但是现有的湿法除尘装置,其除尘效果不好,脱硫效率不高,尤其是去除微颗粒的能力较差。目前的国内使用的湿法除尘装置,大多数为使用各类喷头的喷淋结构,并附带其他必要的过滤结构。这样的结构的缺点是1、循环水中的杂质会堵塞喷头,经常要维护更换或者必须使用净化、自来水运转。2、水流要求压力大,必须使用足够的大的动力系统3、喷淋形成的水压过大导致整个除尘系统内气流不通畅,烟气会不通过除尘系统而从其他出口溢出,过小则除尘效果差。少数不用喷淋结构的其他除尘器或者结构复杂,加工制造难度很大,如果加工过程控制不严格的话整台除尘器就会报废;或者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除尘标准;个别产品的重量很大,安装、维护、更换不便还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工业废气除尘洗涤净化装置,其结构设置更科学合理,具有去除微颗粒好、脱硫除尘效率高、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废气除尘洗涤净化装置,其包括外壳,和配套设置的进水管和排污管,其特征在于在外壳之内的上部设置有水流缓冲均分结构,其包括固定在外壳上的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双向水流均分器和承水均分溢流桶;所述双向水流均分器由10-20个互相连通的同心环状桶构成,所述承水均分溢流桶设置在支架中央也即所述双向水流均分器各环状桶的中心部位,承水均分溢流桶与双向水流均分器连通;所述进水管伸入承水均分溢流桶中下部内;在水流缓冲均分结构的下方安装有竖向均勻设置的、由过滤网构成的、呈同心圆筒状的滤网阵列,所述每个过滤网的网孔孔径为3-5mm,竖向设置的各相邻过滤网的间距为 10-15cm ;在滤网阵列下端安装有由斜向设置的气水导流板构成的气水导流板阵列;在承水均分溢流桶和双向水流均分器之间为上下贯通的空隙为溢流混合区(注 气流在此区通过向上),在水流缓冲均分结构和滤网阵列之间的空间为气水混合区(注此区域上方气流穿通空间变小,废气会缓冲、折弯,与溢流混合区域淋下的水流进行充分的混合);3本技术所述承水均分溢流桶和双向水流均分器的各环状桶之间通过设置在桶底部的4-8根连通管连通。所述滤网阵列中各过滤网间设置有呈十字交叉状得支撑筋。本技术积极效果如下1、结构简单重量小,制造难度不高,节省大量的制造成本,整套处理系统成本只有其他湿法除尘器的1/2不到,干法除尘器(干法除尘需外加动力系统、耐高温管道将废气抽入除尘器)的1/10不到;安装、更换无难度。2、无喷淋结构,水可循环利用不必要使用净化水;3、动力消耗低,能耗只有干法除尘器的1/10左右,其他湿法除尘器的1/3左右。4、除尘效果好。对于重度污染的烟气处理后的效果能达到30_50Mg/m3,远低于国家的最高标准(低于100 Mg/m3);5、洗涤有害气体效率高。由于水流不采用喷头喷淋,水流大小不受喷嘴限制,可根据废气的具体情况调节水流大小充分洗涤水中废气、杂物。6、整个系统无漏气、憋气现象发生。由于直接安装至废气排出口,无需引风装置, 废气全部由除尘系统上口排出,不会形成漏气点。水路、气路无堵塞死角,无需维护清理,气流排出通畅,不会造成憋气引发废气从其他出口排出。7、系统运行温度低,除尘系统内外的防腐材料不易脱离,整个系统的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水流缓冲均分结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滤网阵列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壳体、2进水管、3烟气出口、4支架、5排污管、6连通管、7承水均分溢流桶、8双向水流均分器、9支架、10滤网阵列、11气水导流板阵列,阻水帽12。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2、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工业废气除尘洗涤净化装置,其包括外壳1,和配套设置的进水管2和排污管5,外壳1上端,为烟气出口 3,外壳1下部排烟设备的废烟气出口上设有阻水帽12。在外壳1之内的上部设置有水流缓冲均分结构,其包括固定在外壳1上的支架9,和设置在支架9上的双向水流均分器8和承水均分溢流桶7 ;所述双向水流均分器8由10-20个互相连通的同心环状桶构成,所述承水均分溢流桶7设置在支架9中央也即所述双向水流均分器8各环状桶的中心部位,承水均分溢流桶7和双向水流均分器8各环状桶之间通过设置在桶底部的4-8根连通管6连通;所述进水管2伸入承水均分溢流桶7中下部位;在水流缓冲均分结构的下方安装有竖向均勻设置的、由过滤网 10-1构成的、呈同心圆筒状的滤网阵列10,所述每个过滤网的网孔孔径为3-5mm,竖向设置的各相邻过滤网的间距为10-15cm,各过滤网10-1间设置有呈十字交叉状的支撑筋10_2 ; 在滤网阵列10下端安装有由斜向设置的气水导流板构成的气水导流板阵列11 ;所述在承水均分溢流桶7和双向水流均分器8之间上下贯通的空隙为溢流混合区,在水流缓冲均分结构和滤网阵列10之间的空间为气水混合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过程为在工作时,通过水泵将循环水打到进水管2后, 循环水进入承水均分溢流桶7,当循环水水位上升到连通管6的位置时,循环水通过连通管 6向左右分散,连续分散流到相邻的双向水流均分器8的各环状桶中,直到最外圈的环状桶,随着水位不断上升,直到水位达到双向水流均分器各环状桶和承水均分溢流桶7的桶口顺着桶壁向外溢流混合。这时双向水流均分器8以及承水均分溢流桶7的循环水沿桶外壁向左右双向溢流,溢流出来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承水均分溢流桶7和双向水流均分器8外壁下淌,废气在溢流混合区内与管壁上水流发生对冲,达到很好的混合吸附效果。水流向下脱离水流缓冲均分结构时形成雨淋效果,水与废气在水气混合区充分混合后进入过滤网阵列10,由于水表面张力会在竖向的过滤网上形成可穿透的水膜,循环水穿过气水导流板阵列11的上沿和下沿向下落,一部分冷却水落下至排烟设备上的阻水帽12的上表面, 再沿阻水帽12的上表面从其边沿呈水幕状落下至壳体1的底部,另一部分循环水从阻水帽 12与壳体1之间形成的通道直接落到壳体1的底部,这些循环水从排污管5排出。工业炉窑产生的烟气从烟气进口 3由下至上进入壳体1,因上方的阻水帽12的阻挡而先与阻水帽12周围的循环水幕相接触,循环水吸附一部分烟尘颗粒和吸收烟气中的一部分有害气体后下落到壳体1的底部,一部分循环水与烟气进行热交换吸热而变成水蒸气,在烟气的带动下水蒸气在流动中与烟气混合成为混合气,混合气穿过水幕到斜向设置的气水导流板阵列11下,受到气水导流板阵列11的导向,与沿气水导流板阵列11流下的循环水幕相接触,循环水吸附一部分混合气中的烟尘颗粒和吸收烟气中的一部分有害气体后下落到壳体1的底部,混合气向上进入滤网阵列10,混合气与滤网阵列10中过滤网与循环水形成的水膜相接触,混合气被循环水降温与烟尘凝结为水滴,一部分烟尘随着水滴汇成水流被循环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废气除尘洗涤净化装置,其包括外壳(1),和配套设置的进水管(2)和排污管(5),其特征在于:在外壳(1)之内的上部设置有水流缓冲均分结构,其包括固定在外壳(1)上的支架(9),和设置在支架(9)上的双向水流均分器(8)和承水均分溢流桶(7);所述双向水流均分器(8)由10-20个互相连通的同心环状桶构成,所述承水均分溢流桶(7)设置在支架(9)中央也即所述双向水流均分器(8)各环状桶的中心部位,承水均分溢流桶(7)与双向水流均分器(8)连通;所述进水管(2)伸入承安装有由斜向设置的气水导流板构成的气水导流板阵列(11);在承水均分溢流桶(7)和双向水流均分器(8)之间上下贯通的空隙为溢流混合区,在水流缓冲均分结构和滤网阵列(10)之间的空间为气水混合区。水均分溢流桶(7)中下部内;在水流缓冲均分结构的下方安装有竖向均匀设置的、由过滤网(10-1)构成的、呈同心圆筒状的滤网阵列(10),所述每个过滤网的网孔孔径为3-5mm,竖向设置的各相邻过滤网的间距为10-15cm;在滤网阵列(10)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习亚丰
申请(专利权)人:习亚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