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83301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要点:(1)选取钩藤400-600g,葛根400-600g,灵磁石200-300g,丹参200-300g,牛夕250-350g,夏枯草200-300g,姜半夏100-150g,川芎200-300g,(2)将选取的药材,洗净,加水煎煮,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密度为1.15-1.30,(3)加入白糊精,糖粉混匀,再加入80%乙醇,制粒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制作方便,成本较低,使用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现在很多病人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病症均会引起眩晕、头重足轻、行走不稳等症状,对于上述各种疾病引起的眩晕症,现在没有特效药,给病人带来很多生理上的痛苦,并且还要承受相当昂贵的治疗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对于多种病症引起的眩晕症有显著疗效的治疗眩晕的中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1)选取钩藤 400-600g,葛根 400-600g,灵磁石 200_300g,丹参 200_300g,牛夕 250_350g,夏枯草 200-300g,姜半夏100-150g,川芎200_300g,(2)将选取的药材,洗净,加水煎煮,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密度为1. 15-1.30,(3)加入白糊精,糖粉混勻,再加入80%乙醇,制粒完成。 所述的步骤O)中的加水量为步骤(1)中选取的各中药总质量的12-16倍。所述步骤(3) 中的白糊精的质量为步骤O)中所制得的浓缩稠膏的质量的2-2. 5倍。所述步骤(3)中的糖分的质量为步骤( 中所制得的浓缩稠膏的质量的3-5倍。所述步骤C3)中的80%乙醇的质量为步骤O)中所制得的浓缩稠膏的质量的1.2-2倍。本专利技术制作方便,成本较低,使用效果较好。具体实施例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实施例一(1)选取钩藤400g,葛根600g,灵磁石250g,丹参300g,牛夕350g,夏枯草300g,姜半夏125g,川芎300g,(2)洗净上述药材,加入上述药材总质量的6倍重量的水进行煎煮, 2小时后,滤出药液,再加入步骤(1)中药材总质量的6倍重量的水进行煎煮,2小时候,滤出药液,将两次滤液合并,再对滤液进行煎液,当药液浓缩成稠膏状,密度为1. 15时完成煎液,( 向浓缩后的药液内,加入药液的质量2倍质量的白糊精,再加入药液质量的3倍质量的糖粉混勻,再加入药液的质量1. 2倍的80%乙醇,制粒完成。实施例二 (1)选取钩藤500g,葛根500g,灵磁石300g,丹参200g,牛夕250g,夏枯草250g,姜半夏150g,川芎250g,⑵洗净上述药材,加入上述药材总质量的7倍重量的水进行煎煮, 2小时后,滤出药液,再加入步骤(1)中药材总质量的7倍重量的水进行煎煮,2小时候,滤出药液,将两次滤液合并,再对滤液进行煎液,当药液浓缩成稠膏状,密度为1. 30时完成煎液,( 向浓缩后的药液内,加入药液的质量2.5倍质量的白糊精,再加入药液质量的4倍质量的糖粉混勻,再加入药液的质量1. 6倍的80%乙醇,制粒完成。实施例三(1)选取钩藤600g,葛根400g,灵磁石200g,丹参250g,牛夕300g,夏枯草200g,姜半夏100g,川芎200g,(2)洗净上述药材,加入上述药材总质量的8倍重量的水进行煎煮, 2小时后,滤出药液,再加入步骤(1)中药材总质量的8倍重量的水进行煎煮,2小时候,滤出药液,将两次滤液合并,再对滤液进行煎液,当药液浓缩成稠膏状,密度为1. 25时完成煎液,( 向浓缩后的药液内,加入药液的质量2. 2倍质量的白糊精,再加入药液质量的5倍质量的糖粉混勻,再加入药液的质量8倍的80%乙醇,制粒完成。病例(1)姓名陆忠兴,男,51岁。有高血压病史16年,一直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在 140-160/70-95mnHg左右。进三个月来经常发生眩晕,尤其是在由卧位或坐位站立时,或行走时明显。发作时,有轻度旋转及摇晃感,行走不稳,经常需要在行走数米后停下来原地站立1-2分钟后才能继续行走,有时则需要扶墙、桌脚等处站立才能保持平衡。发病以来曾服用天麻素片、倍他司汀片、静点丁咯地尔,银杏叶注射液等,效果均不明显。2003年6月17 日就诊,就诊时血压146/80mnHg,表情痛苦,经常短暂闭目来减轻眩晕,无耳鸣,眼球偶尔水平震颤。心肺听诊无异常。四肢肌力及腱反射正常。头颅CT提示腔隙性脑梗塞,经颅多普勒,提示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性眩晕, 高血压病II级。给予本专利技术,每次10g,一日三次,口服。第三天症状明显减轻,第十天眩晕症状消失。坚持服药15天。随访半年,未再出现类似眩晕症状。(2)姓名王秀琴,女,59岁。平时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史,近半年来睡眠较差,入睡困难,睡眠较浅,易醒。虽服用镇定类药物效果不明显。发病当天早晨起床时突然发生剧烈眩晕,感天旋地转,恶心,未呕吐,面色苍白,不敢睁眼。家人急送到社区卫生中心,静点倍他司汀及甘露醇后,眩晕感稍减轻,恶心基本控制,但仍不敢睁眼及起床行走。继续在社区卫生中心输液两天症状无明显减轻。第3天送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 入院时患者双目紧闭,表情痛苦,血压150/86mnHg,双眼球水平震颤,心率100次/分,节律齐,心音无异常。两肺呼吸音正常。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血管形起,见右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有硬化斑块形成。经颅多普勒示椎基底动脉中度供血不足。诊断为颈部血管斑块硬化致,中重度椎动脉供血不足。为患者静点尼莫地平注射液40mg加入5%葡萄糖内, 一日一次,当天症状略有减轻。第二天起加用本专利技术,IOg—日3次,口服。症状逐渐减轻。 至第4天,眩晕症状消失,停用静脉输液改用抗眩颗粒口服,并加用软化动脉斑块药物。观察10天眩晕症状未在复发。C3)姓名郝晓青,女38岁。有冠心病史5天,无高血压病史。自2003年11月3 日开始有眩晕感,表现为头晕、轻度旋转及左右摇晃感,夜间及光线不好的情况下,行走时感足下不稳,恐摔倒,需要有入搀扶或扶墙才能缓慢行走。在当地服天麻定眩片,倍他司汀, 尼莫地平等,症状时轻时重,坚持近20天仍无显著好转,由亲友介绍来诊。见患者精神萎靡,表情痛苦,无明显眼球震颤,舌质红,苔少,血压146/76mnHg,心率90次/分,心律齐。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足。头颅CT无异常。经经颅多普勒提示大脑中动脉及椎基低动脉广泛供血不足。诊断为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嘱患者静卧休息,尽量少打扰,给予地西泮2.5mg。一日三次,以减少患者情绪波动。服用本专利技术,IOg —日两次口服,第3天症状明显减轻。第5天眩晕症状消失。2个月后症状复发一次,家人自备抗眩颗粒回服一周后症状消失。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1)选取钩藤400-600g,葛根400-600g, 灵磁石 200-300g,丹参 200-300g,牛夕 250_350g,夏枯草 200_300g,姜半夏 100_150g, 川芎200-300g,(2)将选取的药材,洗净,加水煎煮,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密度为 1. 15-1.30,(3)加入白糊精,糖粉混勻,再加入80%乙醇,制粒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O)中的加水量为步骤⑴中选取的各中药总质量的12-16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白糊精的质量为步骤O)中所制得的浓缩稠膏的质量的2-2. 5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糖分的质量为步骤O)中所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1)选取钩藤400-600g,葛根400-600g,灵磁石200-300g,丹参200-300g,牛夕250-350g,夏枯草200-300g,姜半夏100-150g,川芎200-300g,(2)将选取的药材,洗净,加水煎煮,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密度为1.15-1.30,(3)加入白糊精,糖粉混匀,再加入80%乙醇,制粒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希东郝少君耿秀丽吕宏迪张正臣李书义张中华余晓红杨凯王秀琴田丹丹孙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