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7926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包括i)电极组件、ii)电解质、iii)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上的防动带和iv)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电解质和防动带的壳。所述防动带包括基础层,且其中所述基础层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在与所述电解质接触时呈现粘合性质以接触所述壳的内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述技术总体上涉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通常,二次电池是通过将包括i)正极板、ii)负极板、和iii)介于其间的隔板的电极组件以及电解质一起置于壳中而形成的。根据壳的形状,二次电池可分为圆柱型、棱柱型、袋型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个方面为可防止电极组件在壳内移动的二次电池。另一方面为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电解质、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上的防动带、以及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其中所述防动带包括具有在接触所述电解质时呈现粘合性质的至少一部分的基础层,所述呈现粘合性质的至少一部分与壳的内表面接触。所述防动带可包括形成在所述基础层的背面上并且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表面接触的粘合层。当基础层接触电解质时,所述基础层的至少一部分可收缩并且呈现粘合性质。所述基础层可为取向聚苯乙烯(0PQ膜。所述电极组件可通过顺序层叠和卷绕第一电极、隔板、第二电极形成,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且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最外层结束(finishing)部分,所述隔板的卷绕末端位于该结束部分处。所述防动带可以其包住所述电极组件的最外层结束部分的方式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所述防动部件可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最外层结束部分。所述电解质可包含基于碳酸酯的溶剂,其中所述电解质的基于碳酸酯的溶剂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和碳酸二丙酯(DPC)。所述电解质可包含约10重量% 约60重量%的基于碳酸酯的溶剂。所述基础层可具有约10 μ m 约50 μ m的厚度。所述防动带可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整个外周。假定所述电极组件的整个外周的长度为1,则所述防动带可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的0.5或更多。假定所述电极组件的整个外周的长度为1,则所述防动带可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的高于0.5且低于1。所述防动带可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表面的除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之外的部分。所述防动带的宽度可为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的至少约20%。所述防动带可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粘合层和基础层之间的辅助基础层和辅助粘合层。所述防动带可具有至少约lkgf/cm2的粘合力。所述壳可为圆柱型、棱柱型、或袋型。另一方面为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电解质、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上的防动带、以及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其中所述防动带包括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表面接触的粘合层和具有在接触所述电解质时呈现粘合性质的至少一部分的基础层,并且所述呈现粘合性质的基础层具有不均勻的表面。所述呈现粘合性质的基础层可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比所述第二区域厚,并且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壳的内表面接触。另一方面为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电解质,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上的防动带,以及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电解质和防动带的壳,其中所述防动带包括基础层,并且其中所述基础层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在接触所述电解质时呈现粘合性质以与所述壳的内表面接触。在以上电池中,所述防动带进一步包括形成于所述基础层的背面上并且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表面接触的粘合层。在以上电池中,所述基础层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在所述基础层与所述电解质接触时收缩且呈现粘合性质。在以上电池中,所述基础层至少部分地由取向聚苯乙烯(0PQ膜形成。在以上电池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顺序层叠和卷绕的第一电极、隔板和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其中在所述隔板的卷绕末端上形成最外层结束部分。在以上电池中,所述防动带包住所述最外层结束部分。在以上电池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所述最外层结束部分,并且其中所述防动带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最外层结束部分。在以上电池中,所述电解质包含基于碳酸酯的溶剂,并且其中所述电解质的基于碳酸酯的溶剂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和碳酸二丙酯 (DPC)。在以上电池中,所述电解质包含约10重量% 约60重量%的所述基于碳酸酯的溶剂。在以上电池中,所述基础层具有约ΙΟμπι 约50μπι的厚度。在以上电池中,所述防动带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基本上整个外周。在以上电池中,当所述电极组件的整个外周的尺寸定义为1时,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的防动带的尺寸限定为0. 5或更大。在以上电池中,当所述电极组件的整个外周的尺寸定义为1时,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的防动带的尺寸限定为大于0. 5且小于 1。在以上电池中,所述防动带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表面的除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之外的部分。在以上电池中,所述防动带的宽度为所述电极组件宽度的至少约20%。在以上电池中,所述防动带进一步包括介于所述基础层和粘合层之间的辅助基础层和辅助粘合层,其中所述辅助基础层接触所述粘合层和辅助粘合层,且其中所述辅助粘合层接触所述基础层和辅助基础层。在以上电池中,所述防动带具有至少约lkgf/cm2的粘合力。在以上电池中,所述壳为圆柱型、棱柱型、或袋型。另一方面为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电解质,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上的防动带,以及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电解质和防动带的壳,其中所述防动带包括 i)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表面接触的粘合层和ii)具有在接触所述电解质时呈现粘合性质的至少一部分的基础层,且其中所述基础层具有不均勻的表面。在以上电池中,所述基础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比所述第二区域厚,且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壳的内表面接触。另一方面为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电解质、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上的粘合层、以及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的基础层,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粘合层接触,且其中所述基础层的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粘合地接触所述壳的内表面。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防动带的电极组件的透视图。图2为包括示于图1中的具有防动带的电极组件的圆柱形二次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3说明示于图2中的圆柱形二次电池的连接纵截面图。图4说明示于图2中的圆柱形二次电池的连接横截面图。图5示意性地说明在将电解质注入到圆柱形二次电池中之前示于图2中的圆柱形二次电池的连接横截面图。图6示意性地说明在将电解质注入到圆柱形二次电池中之后示于图2中的圆柱形二次电池的连接横截面图。图7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具有防动带的电极组件的透视图。图8为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具有防动带的电极组件的透视图。图9为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用于二次电池中的防动带的横截面。图10示意性地说明在将电解质注入到二次电池中之后具有示于图9中的防动带的二次电池的横截面图。图11为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具有防动带的电极组件的透视图。图12为包括示于图11中的具有防动带的电极组件的棱柱型二次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13为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包括具有防动带的电极组件的袋型二次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容纳在壳中,并且由于外部振动或冲击可经常容易地在壳中旋转和移动。电极组件的移动可提高电池的内阻并且可对所述电极组件的极耳(electrode tab)造成破坏。现在将参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参照图1 6,圆柱形二次电池100包括壳110、电极组件120、防动带130、上绝缘部件140、下绝缘部件150、垫圈160、和帽组件170。根据电池的外部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解质;附着于所述电极组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上的防动带;和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电解质和防动带的壳;其中所述防动带包括基础层,且其中所述基础层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在与所述电解质接触时呈现粘合性质以接触所述壳的内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大奎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