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良生专利>正文

电动玩具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552 阅读:4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玩具机器人,具有一仿人体结构外壳,其包括躯干及与躯干活动连接的四肢和头部,所述躯干于躯肩附近设有左、右手臂转摆装置,腿脚底部设有腿脚行走装置,头部内设有头部转动装置;所述左、右手臂转摆装置通过连杆分别与腿脚外壳活动连接且由其带动转摆,及头部转动装置当任意手臂转摆时通过连动组件与手臂转摆装置保持连动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玩具机器人的四肢和头部通过连杆和连动组件保持连动设置,身体各部动作更具协调性和仿真度,为儿童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欢愉,对儿童具有持久吸引力,从而为儿童提供一种集趣味、知识于一体的新玩具。(*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玩具,属于电动类玩具产品,尤其是指一种电动 玩具机器人。
技术介绍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儿童玩具产业的飞速发展,如今各种款式不同、功能各 异的儿童玩具不仅给孩童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乐趣,而且对于孩童的早期思维 开发也是意义甚大。玩具机器人作为少儿最喜爱的儿童玩具之一,其产量之大、 影响范围和人群之广则是其它玩具难以匹敌的。以往的玩具机器人, 一般为静止状态模型,只能手动把玩其肢体做出相应 的动作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导致儿童产生厌烦感觉,丧失趣味性。而现有的玩 具机器人大都采用电动控制,通过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结构实现 玩具机器人的自主动作和言语,大大的增加了玩具机器人的趣味性和娱乐效果。 但是,目前这类电动玩具机器人虽能通过简单的机械构造实现机器人仿人体具 有的基本动作,但是一般无法协调整个身体同时进行多个动作,只能单独的模 仿某个人体举止,如行走、转头、抬手等,因此,从总体结构和动作来看,这 类玩具机器人距离仿真人体各部肢体动作的真实度还有较大差距,从而导致玩 具机器人对少儿缺乏持久的吸引力,使之无法带来更加有趣和欢愉的效果,限 制该类玩具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趣味性强、娱乐效果好、能同时协调联动各部肢体动作的电动玩具机器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动玩具机器人,具有一仿人体结构外壳,其包括躯干及与躯干活动 连接的四肢和头部,所述躯干于躯肩附近设有左、右手臂转摆装置,腿脚底部 设有腿脚行走装置,头部内设有头部转动装置;所述左、右手臂转摆装置通过 连杆分别与腿脚外壳活动连接且由其带动转摆,及头部转动装置当任一手臂转 摆时通过连动组件与手臂转摆装置保持连动设置。进一步,所述左手臂转摆装置包括设于左侧躯肩附近的第一轴芯及与第一 轴芯紧固连接的第一连接套和第一转摆块,其中上述连接套固定于第一轴芯 的外端部且与设于左手臂外壳内的连接件紧固配合,第一转摆块穿套固定于第 一轴芯上且与连杆铰接;及所述连动组件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锥形齿轮,第 一锥形齿轮分别与第二、第三锥形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锥形齿轮固定于第一轴 芯的内端部。进一步,所述右手臂转摆装置包括设于右侧躯肩附近的第二轴芯及与第二 轴芯紧固连接的驱动牙箱和第二转摆块,其中上述驱动牙箱包括第一驱动电 机、与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组、与第二轴芯外端部固定连接 的转摆齿轮及分别与第一传动齿轮组和转摆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一离合器,转摆 齿轮通过第二连接套与右手臂外壳紧固配合;上述第二转摆块穿套固定于第二 轴芯上且与连杆铰接;及所述连动组件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锥形齿轮,第一 锥形齿轮分别与第二、第三锥形齿轮啮合连接,第三锥形齿轮固定于第二轴芯 的内端部。进一步,所述第一离合器具有第三轴芯,第三轴芯上紧固有定齿轮和两个 轴套,两轴套之间依序穿套有第一离合弹簧、动齿轮和摩擦片,其中定齿轮 与转摆齿轮啮合连接,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组啮合连接,摩擦片与轴套之一紧贴合。进一步,所述腿脚行走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主轴传动 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组及与第二传动齿轮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皮轮。进一步,所述头部转动装置包括第四轴芯及设于第四轴芯上的第二离合器, 其中第二离合器包括与第四轴芯固定连接的离合齿和轴套、及穿套于离合齿 和轴套之间的第四轴芯上的离合摆块和第二离合弹簧,所述离合摆块和离合齿 啮合贴紧且与头部外壳配合连接;及所述连动组件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锥形 齿轮,第一锥形齿轮固定于第四轴芯端部且分别与第二、第三锥形齿轮啮合连进一歩,所述右手臂外壳装配有一枪炮射击装置,其包括枪体、枪头及弹 闸,枪体内设有第三驱动电机、与第三驱动电机主轴传动连接的第三传动齿轮 组及声光控制IC,其中上述枪头和弹闸分别由第三传动齿轮组带动转动。进一步,所述连动组件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分 别与第二、第三锥形齿轮啮合连接。进一步,所述躯干外壳内于髋关节位置设有一与躯干外壳紧固配合的连接 板,连接板设有与腿脚外壳转动连接的枢轴及与设于腿脚的限位槽配合使用的 限位杆。进一步,所述外壳内设有扬声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玩具机器人的四肢和头部通过连杆和连动组 件保持连动设置,身体各部动作更具协调性和仿真度,为儿童带来更多的乐趣 和欢愉,对儿童具有持久吸引力,从而为儿童提供一种集趣味、知识于一体的 新玩具。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背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躯干上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左手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右手臂驱动牙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中腿脚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腿脚行走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枪炮射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电动玩具机器人,其具有一仿人体结构 外壳1,包括躯干16及与躯干活动连接的四肢11 14和头部15。所述躯干16 于左、右躯肩附近分别设有左手臂转摆装置2和右手臂转摆装置3,腿脚13、 14底部设有腿脚行走装置4,头部15内设有头部转动装置5。左、右手臂转摆 装置ll、 12通过连杆71、 72分别与腿脚外壳13、 14活动连接且由其带动转摆, 而头部转动装置5当任一手臂转摆时通过一连动组件8与手臂转摆装置保持连 动设置。如图2、 3所示,上述躯干外壳16内于髋关节位置设有一与躯干外壳紧固 配合的连接板161,连接板161固设有两根枢轴162、 163和限位杆164,其中 枢轴162两端部分别与腿脚外壳13、 14转动连接,枢轴163两端部分别与设于 腿脚外壳内的连接杆131、 141转动连接,限位杆164与设于腿脚外壳上的限位 槽配合使用从而限制腿脚的行走步伐。外壳1内还设有扬声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如图4所示,上述连动组件8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锥形齿轮81、 82、 83, 其中,第一锥形齿轮81分别与第二、第三锥形齿轮82、 83啮合连接。如图4、 5所示,上述左手臂转摆装置2包括设于左侧躯肩附近的第一轴芯 21及与第一轴芯紧固连接的第一连接套22和第一转摆块23。第一连接套22固 定于第一轴芯21的外端部且与设于左手臂外壳11内的连接件111紧固配合,第 一转摆块23穿套固定于第一轴芯21上且与连杆71 —端部铰接,连杆71的另 一端部与左腿脚外壳13铰接,及上述连动组件8的第二锥形齿轮82固定于第 一轴芯21的内端部。如图2、 4、 6所示,上述右手臂转摆装置3包括设于右侧躯肩附近的第二 轴芯31及与第二轴芯紧固连接的驱动牙箱32和第二转摆块33。所述驱动牙箱 3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21、与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组322、与 第二轴芯外端部固定连接的转摆齿轮323及分别与第一传动齿轮组和转摆齿轮 啮合连接的第一离合器324,其中转摆齿轮323通过第二连接套325与右手臂 外壳紧固配合;第一离合器324具有第三轴芯3241,第三轴芯3241上紧固有定 齿轮3242和两个轴套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玩具机器人,具有一仿人体结构外壳(1),其包括躯干(16)及与躯干活动连接的四肢(11~14)和头部(15),所述躯干于躯肩附近设有左、右手臂转摆装置(2、3),腿脚底部设有腿脚行走装置(4),头部内设有头部转动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手臂转摆装置(2、3)通过连杆(71、72)分别与腿脚外壳活动连接且由其带动转摆,及头部转动装置(5)当任一手臂转摆时通过连动组件(8)与手臂转摆装置保持连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良生
申请(专利权)人:邱良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