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7959 阅读:3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污染水源水净化和污水回收再利用的生物膜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该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池体内设有滤板、承托层和滤料层,滤板上设有滤头,所述滤头包括滤杆及与滤杆一端螺纹连接的预埋件,滤头通过预埋件与滤板连接;所述承托层包括至少两层粒状填料,下层填料粒径大于上层填料粒径;所述滤料层由不同粒径的滤料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传统的带滤帽滤头改为无滤帽滤头,并调整承托层填料组成及粒径范围,既有效防止了滤头堵塞现象,减小了上向流水流的阻力,又提高了均匀布水布气和反冲洗效果,保证了曝气生物滤池的长期稳定运行。(*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污染水源水净化和污水回收再利用的生物膜水处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是生物膜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设备,该生物滤池中多采用滤板滤头的承托结构,滤板起支撑滤料的作用,而滤头设置有滤帽,在进水时起均勻布水的作用。为防止污物堵塞滤帽,通常将滤帽设计成格栅状,但由于滤帽的缝隙相对较小,长期使用时,容易截留污物和生长生物膜,使过滤阻力增加,严重时甚至造成堵塞,影响运行处理效果,必要时需要进行反冲洗清理。当对生物滤池进行反冲洗时,由于滤帽堵塞,反冲洗空气和反冲洗水不能顺利通过滤头,会造成滤板被顶起,损坏曝气生物滤池。最终,只能将滤料清理出来,维修滤板,更换滤头,增加了维护人员的劳动量,也增加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均勻布水的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池体内设有滤板、承托层和滤料层,滤板上设有滤头,所述滤头包括滤杆及与滤杆一端螺纹连接的预埋件,滤头通过预埋件与滤板连接;所述承托层包括至少两层粒状填料,下层填料粒径大于上层填料粒径;所述滤料层由不同粒径的滤料组成。本技术采用了无滤帽的滤头,滤头出口断面大大增加,可有效防止滤头堵塞,保证了水流的通畅。为提高布水效果,本技术对承托层的填料粒径进行了调整,下层填料粒径大于上层填料粒径,且填料颗粒间的缝隙增大,更利于气和水的均勻分布,同时可有效防止因局部气量过大而造成的上层承托层松动现象,有效防止填料泄漏。进一步,所述承托层由三层粒状填料组成,其中最底层采用大粒径填料,承托层由下向上填料粒径分别为40 60mm、20 30mm、8 16mm。将承托层分为三层粒径不同的填料层,水流进入后,可均勻分散,提高了布水效果。优选的,所述承托层填料由卵石、砾石或瓷球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进一步,所述滤料层滤料为火山岩或陶粒,滤料层粒径由下向上分别为8 10mm、 4 6mm、l 3mm。滤料层由不同粒径的滤料组成,经反冲洗整理后,滤料层粒径由下到上逐渐减小,滤料间的空隙逐渐变大,成为变空隙滤料层,恰好与滤料层中随水流方向水质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相适应,底部大粒径大空隙滤料可生长较厚的生物膜而保持较小的阻力,而顶层小粒径小空隙滤料可保证出水精度。本技术将传统的带滤帽滤头改为无滤帽滤头,并调整承托层填料组成及粒径范围,既有效防止了滤头堵塞现象,减小了上向流水流的阻力,又提高了均勻布水布气和反冲洗效果,保证了曝气生物滤池的长期稳定运行。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图中,1、池体,2、滤料层,3、承托层,4、曝气进气管,5、反冲洗进气管,6、排泥管,7、 滤头,8、滤柄,9、预埋件,10、滤板,11、进水管,12、反冲洗进水管,13、曝气管,14、排污管, 15、排污槽,16、净水排水管,17、净水排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如图所示,包括池体1,池体1下部左侧设有曝气进气管4、反冲洗进气管5、排泥管6,池体1下部右侧设有进水管11、反冲洗进水管12,池体1上部设有净水排水槽17、排污槽15及与净水排水槽17连接的净水排水管16、与排污槽15连接的排污管14。池体1内从下到上设有滤板10、承托层3、滤料层2,滤板10上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滤头7,所述滤头7无滤帽,即所述滤头7包括滤柄8及与滤柄一端螺纹连接的预埋件9,所述预埋件9与滤板10固定连接,滤柄8位于滤板下方。所述承托层3内设有曝气管13,曝气管13与曝气进气管4连接,用于向池体内注入氧气。承托层3的填料采用多组粒径不同的大粒径的卵石,底层粒径最大,由下到上粒径范围分别为40 60mm、20 30mm、 8 16mm。滤料层2由粒径不同的火山岩滤料组成,经反冲洗整理后,滤料层2的滤料按粒径大小分布,由下向上粒径分别为8 10mm、4 6mm、1 3mm。工作时,需处理的水经进水管进入滤板下方的配水室,再经滤头分配进入承托层, 通过承托层的均勻布水进入滤料层,向上流穿过滤料层,由曝气进气管供气进行曝气供氧, 水中污染物在滤料层中分解。由于采用了无滤帽的滤头,滤头出水口面积大,进水中携带的悬浮物不会被滤头截留,直接进入承托层,承托层填料间空隙较大,悬浮物随水流进入滤料层并被截留,截留的悬浮物在反冲洗时被冲洗出滤池。当承托层中积聚悬浮物时,可借助反冲洗水流作用将底部承托层冲洗松动,将悬浮物冲洗出去,从而避免了因滤头堵塞造成的滤板损坏。权利要求1.一种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1),池体(1)内设有滤板(10)、承托层(3)和滤料层O),滤板(10)上设有滤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头(7)包括滤杆(8)及与滤杆一端螺纹连接的预埋件(9),滤头(7)通过预埋件(9)与滤板(10)连接;所述承托层(3)包括至少两层粒状填料,下层填料粒径大于上层填料粒径;所述滤料层O)由不同粒径的滤料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层(3)由三层粒状填料组成,其中最底层采用大粒径填料,承托层(3)由下向上填料粒径分别为40 60mm、20 30mm、8 16mm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层C3)填料由卵石、砾石或瓷球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层( 滤料为火山岩或陶粒,滤料层(2)粒径由下向上分别为8 10mm、4 6mm、1 3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微污染水源水净化和污水回收再利用的生物膜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该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池体内设有滤板、承托层和滤料层,滤板上设有滤头,所述滤头包括滤杆及与滤杆一端螺纹连接的预埋件,滤头通过预埋件与滤板连接;所述承托层包括至少两层粒状填料,下层填料粒径大于上层填料粒径;所述滤料层由不同粒径的滤料组成。本技术将传统的带滤帽滤头改为无滤帽滤头,并调整承托层填料组成及粒径范围,既有效防止了滤头堵塞现象,减小了上向流水流的阻力,又提高了均匀布水布气和反冲洗效果,保证了曝气生物滤池的长期稳定运行。文档编号C02F3/02GK202080948SQ201120097938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7日专利技术者冯萌萌, 刘建广, 刘辉, 张彦浩, 李恺 申请人:山东建筑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1),池体(1)内设有滤板(10)、承托层(3)和滤料层(2),滤板(10)上设有滤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头(7)包括滤杆(8)及与滤杆一端螺纹连接的预埋件(9),滤头(7)通过预埋件(9)与滤板(10)连接;所述承托层(3)包括至少两层粒状填料,下层填料粒径大于上层填料粒径;所述滤料层(2)由不同粒径的滤料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广张彦浩李恺冯萌萌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