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兴田专利>正文

一种钓鲢鱼饵的配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61602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钓鲢鱼饵的配制方法,它是由香附子粉、金银花粉、桔梗粉、杜仲草粉、鸡冠花茎叶粉、紫菜粉、红花粉、玉米须粉、黄豆饼粉、高粱粉、赤芍粉、菠萝粉、甜瓜粉、鸭肠粉、鸡血粉、山楂粉、曼陀罗花粉、泥鳅粉组成,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入水后酸香味特浓,并迅速扩大扩散范围,能够强烈的刺激四周鲢鱼的味蕾,使鲢鱼从很远的地方都可闻到钓饵的酸香味,并可以看到水体中的钓饵在慢慢膨化,膨化后的钓饵形态非常好,更利于鲢鱼的吞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钓饵的配制方法,特别是,属于钓饵

技术介绍
鲢鱼又名白鲢、水鲢、跳鲢、鲢子。体侧扁、稍高,呈纺锤形,头大吻短,口宽、眼小, 鳞很细,体呈银白色,腹部有肉棱。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 多与草鱼、鲤鱼混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鲢鱼属中上层鱼。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属于滤食性鱼类。主要食物鲢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目前,人们在钓捕鲢鱼时,大部分的钓鱼者都是采用较为传统的钓饵,如蚯蚓、红虫、青虾等,以此来获得更多的鱼,由于大部分钓鲢鱼的爱好者都是采用传统的钓饵,加之钓鱼者经验不足及对打窝,钓饵的合理配制缺少一定的配制经验,又对鲢鱼的生理生活习性、活动规律、采食习性及条件反射等方面了解较少,加之配制的打窝饵与钓饵又缺少一定的特殊香味,所以在钓捕鲢鱼时效果不佳。特别是在江、海、大湖、水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钓鲢鱼饵的配制方法,其特征是:香附子粉2%-4%、金银花粉1%-3%、桔梗粉2%-6%、杜仲草粉2%-4%、鸡冠花茎叶粉1%-3%、紫菜粉2%-4%、红花粉1%-3%、玉米须粉2%-6%、黄豆饼粉10%-12%、高粱粉12%-14%、赤芍粉9%-11%、菠萝粉11%-13%、甜瓜粉10%-12%、鸭肠粉2%-4%、鸡血粉4%-6%、山楂粉3%-5%、曼陀罗花粉2%-4%、泥鳅粉4%-6%组成,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田
申请(专利权)人:王兴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