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忠郁专利>正文

可折叠的容器和食品材料的封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0646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容器和食品材料的封装,该可折叠的容器包括一侧壁以及一底部。该底部实体连接该侧壁而构成一内部空间及一开口。该底部具有一底部外缘及一圆锥面。该底部外缘使该容器可站立在一平面上。该圆锥面是由该底部外缘向内朝该开口延伸,使得该容器可以任意折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容器,特别涉及折叠后体积小、适于携带且可以重复使用的可折叠的容器和食品材料的封装
技术介绍
在环保观念的趋使下,随身携带可重复使用的环保筷、环保刀叉及汤匙等餐具已甚为普遍。然而,携带可重复使用的环保杯却仍不见流行。究其原因,在于某些传统的携行杯体积过大且不能收折而不利于随身携带。虽然,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可折叠的容器,便于携带但是却有使用上不方便的缺点。例如,图1为一现有可折叠的容器100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此现有可折叠的容器100通常由纸材作成,供临时装盛饮用水或其它饮料等用途。然而,受限于底部102的形状而无法自行站立,故使用上并不方便。另外,图2为另一现有可折叠的容器200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通常,图2所示的现有可折叠的容器200与图1所示者具有相似的材质与用途。但是,由于底部202作成扁平状,同样无法自行站立而导致使用不便。也就是说,使用者在使用图1、2的可折叠的容器时,必须一直拿着而无法任意放置于桌面或其它地方。综上所述,业界需要一种可以折叠且折叠后体积小而适于携带的容器,尤其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揭示一种可折叠的容器。该可折叠的容器包括一侧壁以及一底部。该底部连接该侧壁而构成一内部空间及一开口。该底部具有一底部外缘及一圆锥面。 该底部外缘使该容器可站立于一平面上。该圆锥面由该底部外缘向内朝该开口延伸,使得该容器可以任意折叠。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可折叠的容器。该可折叠的容器包括一侧壁以及一底部。该侧壁具有第一组复数微细沟槽,该第一组复数微细沟槽使得该侧壁可向该容器内部折叠。该底部具有第二组复数微细沟槽,且该底部实体连接该侧壁而构成一内部空间及一圆形开口,其中,该底部是一正方形平面且具有一底部外缘,使该容器在完全展开时可站立在一平面上,而该第二组复数微细沟槽使得该底部可向内朝该圆形开口折叠。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速食面的封装。该速食面的封装包括一面体、上述任一的可折叠的容器、以及一包装袋。该包装袋封装该面体与折叠后之该可折叠的容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食品材料的封装。该食品材料的封装包括一食品材料、上述任一的可折叠的容器以及一包装袋。该包装袋封装该食品材料及经折叠后的该可折叠的容器。应该明了实施例的描述仅用于说明但是不用以局限本专利技术的范畴。附图说明图1为一现有可折叠的容器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2为另一现有可折叠的容器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3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的容器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3B为图3A的可折叠的容器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4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的可折叠容器的握柄的前视图4B为图4A的可折叠容器的握柄的侧视图5A为一适用于图3A的可折叠容器的隔热套的示意图5B为另一适用于图3A的可折叠容器的隔热套的示意图6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的可折叠的容器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6B为图6A的可折叠的容器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7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的外盖的示意图7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的内塞式的外盖的示意图7C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的内塞式的外盖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与外盖用于速食面封装的示意图9为图8的可折叠容器与外盖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容器102底部200容器202底部300容器302底部304侧壁306底部外缘307圆锥面308 开口309内部空间310侧壁微细沟槽312圆锥面微细沟和I 400容器410握柄410a第一部分410b第二部分412中空部分500隔热套510握柄512中空部分600容器602侧壁604侧壁微细沟槽606底部606a底部外缘608 开口609内部空间610a底部微细沟槽610b底部微细沟槽610c底部微细沟槽700容器702侧壁750容器752 开口800外盖800a盖底800b盖缘800c盖壁900外盖910上方部分920下方部分930 “+”形状的切口940拉柄1040 拉柄1000 外盖1050通气孔1030饮用孔5000隔热套8000盆状容器8100 面体8200 容器83OO料理包83OOa内容物8400调味包8400a调味料8500 餐具9OOO 水壶9000a热水604a底部微细沟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描述仅范例而且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应该明了附图或相对应元件符号表示相类似或相对应的元件或特征。本专利技术下列实施例揭示可折叠且可重复使用或一次使用的容器,尤其是使用时可自行站立的容器。而且,所揭示的容器在折叠后体积小、厚度小,因此适于随身携带,甚至放置于服装的口袋内。图3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折叠的容器300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B为图 3A的可折叠的容器300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容器300包括一侧壁304以及一底部302。底部302具有一底部外缘306及一圆锥面307。底部302藉由底部外缘306 而连接侧壁304以构成一内部空间309及一开口 308,其中该内部空间309位于底部302与侧壁304之间,以容置流体或固体。底部外缘306使容器300可站立在一平面上。该圆锥面由底部外缘306向内朝开口 308延伸,使得容器300可以任意折叠。底部外缘306为底部302与侧壁304的连接处。在此实施例中,底部外缘306构成一圆周,具有一预定的圆周长,足以让图3A所示的容器300在装盛饮用水、饮料、其它液体、或食物后可自行站立。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容器300亦可容置其它物体,底部外缘306也可为其他形状。较佳地,侧壁304可相对地向内折叠,使得容器300经折叠后呈现矩形。亦即,如图3B所示,将侧壁304位于相对侧的部分向容器300中央部分内推,然后直接压合侧壁304 未内推的部分,使得侧壁304内推的部分与底部302折叠后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最后将容器300折叠成矩形或接近矩形的形状。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不将侧壁304任一部分内推, 而在近乎垂直侧壁304的方向施力,直接将容器300压合,最后将容器300折叠成接近扇形的形状(图未显示)。在其它实施例中,侧壁304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可制作6条侧壁微细沟槽310 (如图3B所示),而此侧壁微细沟槽310是自底部外缘306向上延伸经侧壁304至开口 308处。而且,在底部302的圆锥面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亦可制作相对应的圆锥面微细沟槽312 (以虚线表示),自圆锥面307的锥顶向下延伸至底部外缘306。上述侧壁微细沟槽310及圆锥面微细沟槽312乃是为了使容器300更容易收折的预定折线,因此在数量上并不特别限定,亦即可根据设计需求而变化。一般来说,微细沟槽的部分具有较薄的厚度。较佳地,本实施例放入容器300的开口 308是一圆形开口,符合人体工学便于饮食用途。而且,开口 308的正投影面积大于底部外缘306的正投影面积,如图3A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开口 308可以根据设计的需求而作成任意形状的开口较佳地,本实施例的容器300的材质可以选用金属薄片、塑胶、硅胶、橡胶,或上述材料的组合,或强化纸片等任何适合重复折叠的材料,并采用适当的成形方式制造。例如, 容器300可以塑胶为材料,透过一体射出成形的方式制造。图4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的可折叠容器40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侧壁;以及一底部,实体连接所述侧壁而构成一内部空间及一开口,所述底部具有一底部外缘及一圆锥面,所述底部外缘使所述容器可站立在一平面上,所述圆锥面由所述底部外缘向内朝所述开口延伸,使得所述容器可以任意折叠,所述开口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底部外缘的正投影面积,其中,所述侧壁位于相对侧的部分可向所述内部空间内推,使得所述侧壁内推的部分与所述底部折叠后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郁
申请(专利权)人:陈忠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