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轧制电工钢和碳钢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56675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轧制电工钢和碳钢的生产方法,包括连铸工艺、加热工艺和轧制工艺,所述轧制工艺为电工钢坯和碳钢坯共用一套轧机,在同一套轧机上交替轧制。轧制步骤中上游机架电工钢采用绝对辊缝负荷模式,碳钢采用相对轧制力模式,中间机架和下游机架两种钢都采用均衡策略负荷方式的相对轧制力模式,轧后冷却制度都采用控制冷却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电工钢表面质量缺陷,延长轧辊寿命,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材制造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电工钢是一种含碳量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它主要用于制造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铁芯和各种电讯器材,按质量计占磁性材料用量的90 95%以上,由于采用CSP工艺生产电工钢,在连续轧制过程中,轧辊上易出现粘结物,导致电工钢卷板表面发生质量缺陷, 因此只能频繁地更换修磨轧辊,不仅影响了生产节奏,也使辊耗和能耗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CSP工艺混合轧制电工钢和碳钢的生产方法,解决电工钢表面质量缺陷,延长轧辊寿命,降低能耗。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电工钢和碳钢混合轧制的生产方法,包括连铸工艺、加热工艺和轧制工艺。 所述的连铸工艺为电工钢平均浇铸速度3. 2-3. Sm/分钟,碳钢平均浇铸速度4. 0-4. 5m/ 分钟;所述的加热工艺为电工钢坯入炉温度880-950°C,空煤比1. 0-1. 15,加热时间为 25-30分钟,在加热炉时间为30-35分钟,出炉时板坯温度1115-1145°C ;碳钢坯入炉温度 900-960°C,空煤比1. 1-1. 2,加热时间为22- 分钟,在加热炉时间为30-36分钟,出炉时板坯温度1110-1140°C。所述轧制工艺为电工钢坯和碳钢坯共用一套轧机,在同一套轧机上交替轧制,进一步的,交替轧制工艺可以为以下几种方式1、轧制完一块电工钢坯后再轧制一块碳钢坯,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2、连续轧制完两块电工钢坯后再连续轧制两块碳钢坯,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3、连续轧制完三块电工钢坯后再连续轧制三块碳钢坯,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4、轧制完一块电工钢坯后再连续轧制两块碳钢坯,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5、连续轧制完两块电工钢坯后再轧制一块碳钢坯,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6、连续轧制完三块电工钢坯后再连续轧制两块碳钢坯,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以上几种交替轧制工艺中,轧制电工钢时,上游轧机机架采用绝对辊缝负荷模式, 中间和下游轧机机架采用均衡策略负荷方式的相对轧制力模式;轧制碳钢时,上游、中间和下游轧机机架都采用均衡策略负荷方式的相对轧制力模式。本专利技术只需按上述技术方案,在转炉_RH(电工钢)/LF(碳钢)_薄板坯连铸连轧设备即可实现电工钢和碳钢混合轧制;同时能在通用薄带热连轧机组上,采用以上专用的压下制度、温度制度和冷却制度的配合,即可实现电工钢和碳钢混合轧制。混合轧制是指在一次轧制作业中,轧制不同钢种、不同尺寸规格的原料。电工钢成品规格单一,轧制过程中在上游机架采取绝对辊缝负荷模式,这样可以使上游机架出口钢带厚度稳定,最终成品板形尺寸好;碳钢成品规格多,宽度变化大,采用3绝对辊缝负荷模式,易造成轧机电机过载,因此采用相对轧制力模式更为合理。通过电工钢和碳钢轮番轧制,使轧辊表面粘结物自动消除,加快了生产节奏,换辊次数减少,产量增加,降低生产成本,对一些轧辊表面质量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解决了 RH成为影响产能和物流的瓶颈问题,大大提高炼钢区域其他设备、铸机和轧机的设备运转效率。按照不同钢种在轧制过程中采用不同轧制策略,保证设备不过载,轧制稳定性好等,碳钢规格比较多样,电工钢规格比较单一,主要以薄规格为主(小于2. 7mm),双线生产时碳钢烫辊,电工钢稳定快速过渡,另外中间换辊后,用碳钢烫辊策略,电工钢快速命中目标厚度。实施混合轧制新工艺后,CSP生产线在轧制电工钢时设备运转率提高,速度加快,产量提高。原来生产电工钢时为单连铸机生产,生产机时为0. 402分钟/吨,现在改为一连铸机为电工钢生产,生产机时为0. 402分钟/吨,另外一连铸机为碳钢生产,生产机时为 0. 350分钟/吨,相比较设备运转率提高近一倍多。虽然双线生产导致换辊次数增加,但是同时也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周期,原来单铸机中间机架轧制量只有1500吨左右,而现在最终成品在保证板形的基础上,中间机架达到2000吨左右时更换,轧辊使用周期的延长,降低了轧辊消耗将近25%左右。原来单机生产时另外一机处于停机状态,加热炉处于待机保温状态,虽然处于保温状态(6000立方米/小时)与正常生产时(至少8000立方米/小时) 能节省不少煤气,但比较双线生产的煤气消耗与产能的比例,能耗也明显下降。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生产条件为采用普通氧气顶底复吹转炉冶炼、RH真空处理炉(电工钢)/LF精炼炉 (碳钢)、CSP连铸连轧设备,控轧控冷,热轧带钢厚度规格电工钢(MGW800)为2. 2*1230mm, 碳钢(SPHC)为 3. 5*1270mm。电工钢铸坯尺寸为72mmX 1230mmX 35m(厚X宽X长),平均浇铸速度3. 7m/分钟,入炉温度对应935°C,空煤比1. 10,加热时间为28分钟,在加热炉时间为33分钟,出炉时板坯温度1138°C。碳钢铸坯尺寸为65mmX 1270mmX 38m (厚X宽X长),平均浇铸速度4. 4m/分钟,入炉温度对应952°C,空煤比1. 15,加热时间为22分钟,在加热炉时间为30分钟,出炉时板坯温度1132°C。交替轧制工艺轧制完一块电工钢坯后再轧制一块碳钢坯,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轧制模式在上游机架电工钢采用绝对辊缝负荷模式,碳钢采用相对轧制力模式, 中间机架和下游机架都采用均衡策略负荷方式的相对轧制力模式。轧后冷却制度都采用控制冷却方式,得到各自钢种需要的组织和最终机械性能。地下卷取、开卷检验、打包、称重喷印、入库。实施例2生产条件为采用普通氧气顶底复吹转炉冶炼、RH真空处理炉(电工钢)/LF精炼炉 (碳钢)、CSP连铸连轧设备,控轧控冷,热轧带钢厚度规格电工钢(MGW800)为2. 2*1230mm, 碳钢(SPHC)为 3. 5*1275mm。电工钢铸坯尺寸为72mmX 1230mmX 35m(厚X宽X长),平均浇铸速度3. 3m/分钟,入炉温度对应900°C,空煤比1. 05,加热时间为25分钟,在加热炉时间为30分钟,出炉时板坯温度1130°C。碳钢铸坯尺寸为65mmX 1270mmX 38m (厚X宽X长),平均浇铸速度4. Im/分钟,入炉温度对应910°C,空煤比1. 10,加热时间为27分钟,在加热炉时间为35分钟,出炉时板坯温度1125°C。交替轧制工艺连续轧制完两块电工钢坯后再连续轧制两块碳钢坯,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轧制模式在上游机架电工钢采用绝对辊缝负荷模式,碳钢采用相对轧制力模式, 中间机架和下游机架都采用均衡策略负荷方式的相对轧制力模式。轧后冷却制度都采用控制冷却方式,得到各自钢种需要的组织和最终机械性能。地下卷取、开卷检验、打包、称重喷印、入库。实施例3 实施例6实施例3 实施例6除交替轧制工艺、成品化学成分以及成品力学性能不同于实施例外,其他工艺参数和步骤均和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交替轧制工艺为连续轧制完三块电工钢坯后再连续轧制三块碳钢还, 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实施例4交替轧制工艺为轧制完一块电工钢坯后再连续轧制两块碳钢坯,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实施例5交替轧制工艺为连续轧制完两块电工钢坯后再轧制一块碳钢坯,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实施例6交替轧制工艺为连续轧制完三块电工钢坯后再连续轧制两块碳钢坯, 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化学成分见表1,力学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工钢和碳钢混合轧制的生产方法,包括连铸工艺、加热工艺和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工艺为电工钢坯和碳钢坯共用一套轧机,在同一套轧机上交替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工钢和碳钢混合轧制的生产方法,包括连铸工艺、加热工艺和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工艺为电工钢坯和碳钢坯共用一套轧机,在同一套轧机上交替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钢和碳钢混合轧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工艺为轧制完一块电工钢坯后再轧制一块碳钢坯,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钢和碳钢混合轧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工艺为连续轧制完两块电工钢坯后再连续轧制两块碳钢坯,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钢和碳钢混合轧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工艺为连续轧制完三块电工钢坯后再连续轧制三块碳钢坯,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钢和碳钢混合轧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工艺为轧制完一块电工钢坯后再连续轧制两块碳钢坯,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钢和碳钢混合轧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工艺为连续轧制完两块电工钢坯后再轧制一块碳钢坯,如此交替循环进行轧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钢和碳钢混合轧制的生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燕朱涛赵海山张建平陈友根谭凌范鼎东孙复森王莹王立涛栾硕王强董梅施立发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