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铭华专利>正文

趣味旋转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5465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趣味旋转棒。包括上下杆体,上杆体内是设置槽,喇叭、控制基板、触发器、上下导接片、电池放入其内,下杆体顶端内设有组合槽,供顶触凸体放入。上下杆体螺旋套合时,顶触凸体顶触电池与下导接片接通,而使整个电路连通,电池向控制基板提供电压,当施加外力时,活动导体在触发器内不断上下位移,不断将讯号送入控制基板而使整体产生声光。其趣味性强,适合各年龄层次儿童玩耍,有利儿童智力开发。(*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儿童玩具。现行的玩具,大致可区分为静态玩具与动态玩具二种。而这两种玩具又适合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年龄较小的儿童接受能力与思考能力较弱,无法操作动态玩具,事实上连父母本身也不愿其幼小的孩童操作动态玩具,以避免意外伤害事故发生,而动态玩具本身则是供年令较大的儿童玩耍,因为动态玩具是以其动态的操作控制和变化性取胜,也就是说,这种玩具通过在动态演变中的变化操作来启迪、开发儿童的智力,达到培养、教育儿童的目的。由此可见,现今市场上的玩具,对于儿童有使用年令层的限制,且都偏向于单一的作用,很难做到“老少皆宜”,同时一般玩具体积都相当大,使玩耍的儿童只能在一旁观看,亲身体验及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多,从而达不到启发、教育儿童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合各年龄层次的儿童玩具,并达到启发、教育儿童的目的,以克服现行玩具的缺点。为此,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它由上杆体1、下杆体3、上导接片15、下导接片16、喇叭12、控制基板13、触发器14、锥形端体1B、活动导体1C、盖片1D、顶触凸体32和电池2组成。上述的上杆体1内设有容置槽10,其内放置喇叭12、控制板面13、触发器14、上导接片15、电池2及下导接片1C,并用盖片1D予以密封,发光二极管19安装在上杆体1上。上述的下杆体3顶端内设有一组合槽31,顶触凸体32位于组合槽31中。本技术原理结合附图2~图5说明。-->手握杆体进行旋转、晃动,此时,所施加的外力令活动导体1C在触发器14内部作上下位移动作,不断地接触两锥形端体1B而使其导通,从而使锥形端体1B产生一触发讯号送入控制基极B输入端,使其上的电子元件工作,而控制基板13上的电子元件由于与上下导接片15、16连接而与电池5接通,因而处于预备工作状态,并推动喇叭12使其发出音乐声,且发光二极管19由于受到控制基板13上的电子元件控制而闪亮,当施加的外力使活动导体1C不断触接两锥形端体1B对控制基板13上的电子元件连续输入触发讯号时,整机就会不断发出音乐声,此时发光二极管19亦不断地闪亮,反之,当不对杆体施加外力时,活动导体1C即不再触接两锥形端体1B,则控制基板13上的电子元件无任何触发讯号输入,喇叭12也就不发出任何声音,发光二极管19亦不闪亮。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简单的操控即可产生声光效果,趣味性强;2.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儿童玩耍,具有新奇性;3.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可获得喜悦感;4.幼童亦可亲自操作玩耍,从而使他们获得实际操作的能力,可进一步开拓儿童的知识领域。其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后的外形示意图。图3、图4为本技术整体构件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整体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原理图。-->R1、R2为电阻。先将两锥形端体1B穿入触发器14的通孔1A后,再将活动导体1C放入触发器14的内部并用盖片1D予以密封,之后将喇叭12、控制基板13、触发器14、上导接片15、电池2及下导接片16由下往上依次放入上杆体1的容置槽10,然后将两个发光二极管19嵌入上杆体1的嵌孔18内,而下杆体3的组合槽31是供安装顶触凸体32用的,使上下杆体1、3利用其阴阳螺纹11、30螺旋套合一体后,该顶触凸体32即可经下导接片16顶触电池2,从而与上导接片15接通,此时,电池2向整个装置提供直流电源。为避免因非正常意愿杆体动作而导致声光效果的出现,可利用上下杆体1、3间的螺旋松动,造成顶触凸体32不再顶持下导接片16,而使电池2与上导接片15间脱离,使整个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也就不会因此使其发声或闪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趣味旋转棒,其特征在于是由上杆体1、下杆体3、上导接片15、下导接片16、喇叭12、控制基板13、触发器14、锥形端体1B、活动导体1C、盖片1D、顶触凸体32和电池2组成,所述的上杆体1内设有容置槽10,其内放置喇叭12、控制板面13、触发器14、上导接片15、电池2及下导接片1C,并用盖片1D密封,发光二极管19安装在上杆体1上,所述和下杆体3顶端内设有一组合槽31,顶触凸体32位于组合槽3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趣味旋转棒,其特征在于是由上杆体1、下杆体3、上导接片15、下导接片16、喇叭12、控制基板13、触发器14、锥形端体1B、活动导体1C、盖片1D、顶触凸体32和电池2组成,所述的上杆体1内设有容置槽10,其内放置喇叭12、控制板面13、触发器14、上导接片15、电池2及下导接片1C,并用盖片1D密封,发光二极管19安装在上杆体1上,所述和下杆体3顶端内设有一组合槽31,顶触凸体32位于组合槽31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铭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铭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