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521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塑胶芯体、端子及屏蔽壳体。屏蔽壳体的朝向塑胶芯体的一端的靠两侧处进一步沿朝向塑胶芯体的方向延伸形成呈侧U形的包边,所述包边包括相互平行地自屏蔽壳体的一侧朝相对另一侧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嵌边和第二嵌边及连接第一嵌边与第二嵌边的连接部,塑胶芯体两侧各设置两条平行的嵌槽,第一嵌边和第二嵌边分别插嵌入对应的嵌槽内而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屏蔽壳体两侧形成侧U形的包边,所述包边的第一嵌边和第二嵌边对应插嵌于塑胶芯体侧面的嵌槽内,当电连接器受到侧向外力时,第一嵌边、第二嵌边均受到嵌槽的严格限定而基本不会产生位移和变形,能有效提升电连接器侧向抗折弯性能,吊磅测试合格率高,制造成本明显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的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诸如计算机、手机及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中,各种信号线、电源线均采用了大量的电连接器以实现各类信号及电力的传输。现有的电连接器包括塑胶芯体、组装于塑胶芯体上的端子以及扣设于塑胶芯体上的由金属材质制成具有良好电磁屏蔽性能的屏蔽壳体。为使屏蔽壳体与塑胶芯体之间稳固连接,而在两者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但是,在现有的电连接器结构设计时,其主要是考虑在电连接器的插拔方向上受外力拉拽时,结构仍能稳定可靠,卡接结构的抵抗力方向也是平行于电连接器的插拔方向, 而只能保证顺着电连接器插拔方向上的抗拉拽性能;而当连接器受到垂直于连接器插拔方向时的侧向作用力时,屏蔽壳体往往会相对于塑胶芯体产生位移及扭曲变形,即传统电连接器的侧向抗折弯性能较差,在后续的产品检测工序中,吊磅测试合格率不甚理想,不良率居高不下,由此也导致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提升其侧向抗折弯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塑胶芯体、 设于塑胶芯体上的端子以及卡扣固定于塑胶芯体上的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的朝向塑胶芯体的一端的靠两侧处进一步沿朝向塑胶芯体的方向延伸形成呈侧U形的包边,所述包边包括相互平行地自屏蔽壳体的一侧朝相对另一侧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嵌边和第二嵌边以及连接第一嵌边与第二嵌边的连接部,所述塑胶芯体两侧各设置两条平行的嵌槽,所述U形包边的第一嵌边和第二嵌边分别插嵌入对应的嵌槽内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嵌槽的槽宽与相应的第一嵌边和第二嵌边的厚度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包边的连接部是从屏蔽壳体的朝向塑胶芯体的一端的两窄边侧进一步延伸形成的,而所述第一嵌边和第二嵌边还分别与屏蔽壳体的两宽边相连成一体。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壳体的朝向塑胶芯体的一端的两宽边侧中部还分别进一步延伸形成了扣片,扣片上设有扣孔,而在塑胶芯体上对应设有勾扣于所述扣孔内的卡块。进一步地,所述塑胶芯体由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相衔接而成,所述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的两侧分别设有嵌槽段,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上的嵌槽段相对接而形成所述嵌槽。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壳体卡扣固定于塑胶芯体的前部,在塑胶芯体的前部在至少一个棱角处设有外倒角面,而所述屏蔽壳体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外倒角面贴合的内倒角进一步地,所述外倒角面和内倒角面为相互匹配斜平面或曲面。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壳体上还形成有向外凸起且平行于电连接器插拔方向延伸而成的弹片。进一步地,所述包边是冲裁成形而得。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为公头连接器或母头连接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在屏蔽壳体两侧形成侧U形的包边,而在组装时,所述包边的第一嵌边和第二嵌边对应插嵌于塑胶芯体侧面的嵌槽内,当电连接器受到侧向外力时,第一嵌边、第二嵌边均受到嵌槽的严格限定而基本不会产生位移和变形,可见,能有效提升电连接器侧向抗折弯性能,吊磅测试合格率高,单位制造成本明显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装后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插接端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屏蔽壳体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1 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塑胶芯体1、设于塑胶芯体1上的端子2以及卡扣固定于塑胶芯体1上的屏蔽壳体3。所述塑胶芯体1主要是用于承载端子2,其上设有容置并隔离各端子2的端子槽 (图未标示)。在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塑胶芯体1是两件式结构,即其由位于后部的第一塑胶件10和位于前部的第二塑胶件12相衔接而成,所述第一塑胶件10和第二塑胶件12的两侧分别设有嵌槽段100、120,第一塑胶件10和第二塑胶件12上的嵌槽段100、120相对接而形成完整的嵌槽。在第一塑胶件10上还设有卡块102。结合图3所示,所述第二塑胶件12在至少一个棱角处设有外倒角面122,在本实施方式中,其是在相邻的两侧棱角处各设有一个外倒角面122。结合图4所示,所述屏蔽壳体3的朝向塑胶芯体1的一端的靠两侧处进一步沿朝向塑胶芯体1的方向延伸形成呈侧U形的包边30,所述包边30包括相互平行地自屏蔽壳体 3的一侧朝相对另一侧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嵌边301和第二嵌边302以及连接第一嵌边301 与第二嵌边302的连接部303。所述包边30的连接部303可以是从屏蔽壳体3的朝向塑胶芯体1的一端的两窄边侧进一步延伸形成的,而所述第一嵌边301和第二嵌边302还可分别与屏蔽壳体3的两宽边相连成一体。在具体加工时,所述包边30可以通过冲裁成形而得。为能更好地起到定位及固定作用,而将所述第一嵌边301和第二嵌边302的厚度设计成与相应的嵌槽的槽宽相匹配。所述屏蔽壳体3的朝向塑胶芯体1的一端的两宽边侧中部还分别进一步延伸形成了扣片32,扣片32上设有可与第一塑胶件上的卡块102勾扣配合的扣孔320。所述屏蔽壳体3卡扣固定于塑胶芯体1的前部,其对应于塑胶芯体1的外倒角面 122的位置设有可与外倒角面122贴合的内倒角面34。所述外倒角面122和内倒角面34可以为相互匹配斜平面或曲面或折平面。通过外倒角面122与内倒角面34的配合,也可以更好地使屏蔽壳体3与塑胶芯体1进行良好的相互限位固定,也能增强屏蔽壳体3的抗变形能力。所述屏蔽壳体3上还形成有向外凸起且平行于电连接器插拔方向延伸而成的弹片3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片36是对称地设置于屏蔽壳体3的一个宽边上。所述弹片 36可以增大公头电连接器、母头电连接器相互插接时的摩擦阻力,插拔稳定性及接触可靠性均更好。产品组装时,先将端子2插入第二塑胶件12 ;再将第二塑胶件10对应组装于端子 2的焊接端位置,由端子2将第一塑胶件10和第二塑胶件12串联成一体;然后,将屏蔽壳体3从塑胶芯体10的前端套合,使其两侧的包边30的第一嵌边301和第二嵌边302分别插嵌入塑胶芯体1两侧对应的嵌槽内而定位,且当屏蔽壳体3套合到位时,屏蔽壳体3的扣片32上的扣孔320也对应与第一塑胶件10上的卡块102紧密地勾扣连接而将屏蔽壳体3 稳固地固定于塑胶芯体1的前端外部。如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具体为公头连接器,但可以理解地,上述技术方案应当同样可以应用于母头连接器。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创作构思还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修饰、替换及改进,例如所述塑胶芯体1由两件式结构修改为单件式结构、对于第一嵌边、第二嵌边的宽度及长度稍做变化等。可以理解地, 这些修饰、替换及改进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塑胶芯体、设于塑胶芯体上的端子以及卡扣固定于塑胶芯体上的屏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的朝向塑胶芯体的一端的靠两侧处进一步沿朝向塑胶芯体的方向延伸形成呈侧U形的包边,所述包边包括相互平行地自屏蔽壳体的一侧朝相对另一侧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嵌边和第二嵌边以及连接第一嵌边与第二嵌边的连接部,所述塑胶芯体两侧各设置两条平行的嵌槽,所述U形包边的第一嵌边和第二嵌边分别插嵌入对应的嵌槽内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塑胶芯体、设于塑胶芯体上的端子以及卡扣固定于塑胶芯体上的屏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的朝向塑胶芯体的一端的靠两侧处进一步沿朝向塑胶芯体的方向延伸形成呈侧U形的包边,所述包边包括相互平行地自屏蔽壳体的一侧朝相对另一侧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嵌边和第二嵌边以及连接第一嵌边与第二嵌边的连接部,所述塑胶芯体两侧各设置两条平行的嵌槽,所述U形包边的第一嵌边和第二嵌边分别插嵌入对应的嵌槽内而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槽的槽宽与相应的第一嵌边和第二嵌边的厚度相匹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的连接部是从屏蔽壳体的朝向塑胶芯体的一端的两窄边侧进一步延伸形成的,而所述第一嵌边和第二嵌边还分别与屏蔽壳体的两宽边相连成一体。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的朝向塑胶芯体的一端的两宽边侧中部还分别进一步延伸形成了扣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高科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