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行走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616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摇摆行走玩具,它包括壳体和置于该壳体内腔中的行走机构,其特点是所说的壳体的内壁两端中部各设有一轴座,横轴安装在两轴座之间,行走腿的上端套装在横轴上组成行走机构。上述行走腿下端面呈弧面状小于壳体下端截面,并略高出壳体的下端平面。上述壳体可设计成由前、后两壳体组组装成一体。该玩具可制成单体放置在桌面上,在配重物牵引下自动摇摆行走;也可以将玩具放置在具有一定倾斜角的斜面上,依靠玩具自身重力自动行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合理、简单,可以设计成各种人物或动物造型。(*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摇摆玩具,尤其是一种由重力作用自动摇摆行走的玩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摇摆行走玩具主要有电动玩具、发条弹簧玩具和惯性玩具。为此,专利号为ZL99217220.9技术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趣味玩具,该玩具属于电动玩具,玩具内设有受动力机构驱动而带动底壳移动的行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齿轮及马达等。同样,专利号为ZL00204864.7技术专利说明书公开的一种行走摆动玩具,该玩具也属于一种电动玩具,其身躯的内部容置有动力装置。上述两种玩具尽管可以行走,但是行走机构及其驱动结构十分复杂,导致玩具成本造价过高。专利号为ZL91215590.6技术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重力行走玩具,该玩具可以放置在平面或斜面上,利用重力作为动力源使玩具行走。该玩具设计时将轴套和轴安装在玩具身体相应的下半身空腔内,重锤通过牵引部分连接在玩具身体中部或上部,导致玩具重心偏上,站立不稳,因此,该玩具必须成对制造、销售,其行走腿底部面积大于其支撑的主体,而且需要在重锤作用下,才能保持玩具平稳行走,防止玩具在行走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摇摆行走玩具。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到实现的。一种摇摆行走玩具,它包括壳体和置于该壳体内腔中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的内壁两端中部各设有一轴座,横轴安装在两轴座之间,行走腿的上端套装在横轴上组成行走机构。上述行走腿可设计成左右两条腿,其下端面呈弧面状,弧面小于壳体下端截面,并略高出壳体的下端平面。为了方便玩具的组装,上述壳体可设计成由前、后两壳体组成,两壳体之间内壁上设有组装插接件,将壳体前后两部分组装成一体。上述玩具壳体的下部有一用于系接配重物的小孔。由于本玩具将轴座及其横轴安装在壳体的内壁两端中部,使玩具重心位于横轴之上,且位于横轴中间,因此该玩具重心平稳,不仅可制成单体,而且其行走腿下端面也可以小于壳体下端截面。该玩具可以放置在桌面上,在配重物牵引下自动摇摆行走;也可以将玩具放置在具有一定倾斜角的斜面上,在没有外力作用条件下,依靠玩具自身重力自动行走。本技术设计结构合理、简单,可以设计成各种人物或动物造型,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等。该玩具将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为一体,帮助启迪少年儿童了解自然心理,揭示重力及其重心偏移自然现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剖示图。图2为图1A-A向结构剖示图。一种摇摆行走玩具,包括壳体1和置于该壳体1内腔中的行走机构。壳体1由前、后两部分壳体组成,两壳体之间内壁上各设有上、中、下三组组装插接件6,将两部分壳体组装成一体。上述壳体1的内壁两端中部各设有一轴座3,横轴4安装在两轴座3之间,行走腿2的上端套装在横轴4上组成玩具行走机构。行走腿2的下端面呈弧面状,其弧面小于壳体1下端截面,并略高出壳体1的下端平面。壳体1的下部有一小孔5,用于系接配重物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摆行走玩具,它包括壳体[1]和置于该壳体[1]内腔中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1]的内壁两端中部各设有一轴座[3],横轴[4]安装在两轴座[3]之间,行走腿[2]的上端套装在横轴[4]上组成行走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摇摆行走玩具,它包括壳体[1]和置于该壳体[1]内腔中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1]的内壁两端中部各设有一轴座[3],横轴[4]安装在两轴座[3]之间,行走腿[2]的上端套装在横轴[4]上组成行走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行走腿[2]的下端面呈弧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铭殷塑胶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