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河岸式尾水处理系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36126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河岸式尾水处理系统装置,设于城市污水厂尾水排放口河段岸边,包括处理池,处理池临水面为透水外墙,处理池内设有隔墙,隔墙将处理池分隔为A级生态处理区和B级生态处理区,隔墙上位于处理池底部设有过水孔,处理池内在过水孔的水平面上设有透水的承托隔板,承托隔板与处理池基座所夹空间形成过水廊道,A级生态处理区内设有污水进水管和污水配水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维护管理费用少,优势在于不占用厂内面积,将大阻力配水系统应用于尾水深度净化,配水均匀,在尾水入河前进一步拦截净化且改变尾水排放方式,减少尾水集中排放对河道产生的生态影响,且可与河道整治工程相结合,作为岸边亲水廊道及景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的说是一种河岸式尾水处理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水污染控制水平和水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升,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率和排放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将是今后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无论城市污水厂污水排放标准采用一级A标准还是达到景观用水要求,其水质和地面水环境质量IV类水质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由于城市景观河流地表水径流量的不足和自净能力的下降,大大减弱了对尾水排放的稀释功能,导致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因此,城市污水厂尾水排放导致的二次污染是未来影响城市景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污水厂排放尾水对景观河流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污水厂尾水完全进入城市景观河流之前进一步对排放污染物的拦截削减等方面研究不足。大多尾水深度净化工艺需设在污水处理厂内,而对于已长期运营而无空余用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且并不能解决尾水排放口长期集中排放所产生的一系列污染问题。综上所述,需要提出一种新式的尾水处理系统,对污水厂排放尾水完全进入城市景观河流之前做进一步的拦截净化且改变尾水排放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河岸式尾水处理系统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维护管理费用少,优势在于不占用厂内面积,将大阻力配水系统应用于尾水深度净化,配水均勻,在尾水入河前进一步拦截净化且改变尾水排放方式, 减少尾水集中排放对河道产生的生态影响,且可与河道整治工程相结合,作为岸边亲水廊道及景观。技术方案河岸式尾水处理系统装置,设于城市污水厂尾水排放口河段岸边,包括处理池,处理池临水面为透水外墙,处理池内设有隔墙,隔墙将处理池分隔为A级生态处理区和B级生态处理区,隔墙上位于处理池底部设有过水孔,A级生态处理区和B级生态处理区通过过水孔连通,处理池内在过水孔的水平面上设有透水的承托隔板,承托隔板与处理池基座所夹空间形成过水廊道,A级生态处理区内设有污水进水管和污水配水装置。所述A级生态处理区内设有一组支撑梁,用于固定污水配水装置。所述A级生态处理区顶部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盖板孔口。所述污水配水装置为配水管,配水管上设有一组配水孔。所述配水孔交错排列,孔口直径取纩12mm。 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控制闸阀。该装置还包括提升水泵,提升水泵与进水管连接。所述A级生态处理区和B级生态处理区中装有污水处理填料。所述承托隔板上设有条缝。所述透水外墙由混凝土外墙中镶嵌透水砖构成,透水砖的透水系数为0. 1 mm/s 0. 3 mm/s。有益效果该装置在实验中,A/B生态处理区内部均选用竹炭作为填料。进水水质模拟污水厂排放口附近尾水水质,PH=6 8,C0Dcr=4(T80,TN=8 15,TP=O. 6 2. 5,SS=3(T80,初期实验在低温情况下进行,但仍然取得了较好效果,装置初期选取了 5个不同停留时间(25min, 40min,70min,90min,120min)运行,装置运行初期对CODcr、NH3-N, TP、SS去除率分别保持在35%、25%、20%、40%以上,根据各污染物形态分析,装置运行初期以拦截作用为主。长期运行后,SS去除率略又下降,但其它指标去除率基本保持上升,CODcr、TN、NH3-N等去除率保持在50%以上,挂膜完成后处理效果基本保持稳定。填料表面生长生物膜,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对尾水进行净化。装置配水均勻,且底部设有过水廊道,不易堵塞,因此较其它同类型装置反冲洗时间可大大延长,减少了维护费用。同时,在较短水力停留时间(60min以下)运行条件下,也可达到较好的尾水处理效果。而一般的污水深度处理中,人工湿地所需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24h以上,即占用面积远远大于本专利技术中尾水处理系统装置,且文献中单纯的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效果在209Γ40%左右,宜受季节变化影响,产生藻类等附属污染物。其它尾水处理装置,大多结合投加化学试剂及曝气、纳滤等工艺,投入较大。该河岸式尾水处理系统装置引入改变尾水排放方式的思路,将尾水净化与分散放流结合,在同一装置内部既净化了尾水,又将集中排放的尾水变为分散放流,改变了受纳水体浓度场,减少了尾水集中排放对河道产生的生态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置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配水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承托缝板的示意图。图中1.提升水泵2.进水管3.控制闸阀4. A级生态处理区5. B级生态处理区6.外墙7.系统基座8.盖板9.盖板孔口 10.透水外墙11.配水管12.配水孔13.支撑梁14.隔墙15.过水廊道16.过水孔17.承托隔板18.条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替代手段,均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范围内。实施例1 由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由配水系统和生态处理区两大部分构成。图2中可以看出,配水系统主要由提升水泵1、进水管2、控制闸阀3、配水管11、配水孔12和支撑梁13组成。图3中可看出,生态处理区主要包括A级生态处理区4、B级生态处理区5和底部过水廊道15。本专利技术为岸边式,设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河岸,不占用厂内面积。根据尾水的排放量及合适的水力停留时间确定系统尺寸及管道大小。采用提升水泵1将尾水提升至进水管2内,提升水泵可采用潜污泵,也可将进水管与污水厂排水管相接,应用厂内泵房压力。进水管2与配水管11相连,管上有设有控制闸阀3,当出现维修或应急事故时可将系统关闭。尾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配水管11后,通过配水管11上配水孔12将尾水分散至A级生态处理区内部填料,填料可选择多种,蛭石、砾石、 陶粒、竹炭、活性炭,塑料中空短管填料,球状填料。该配水系统将大阻力配水应用于系统内部,达到配水均勻的效果。尾水通过A级生态处理区中填料后经过承托隔板上的条缝进入过水廊道,通过过水孔后升流至B级生态处理区,最后经透水墙排出。系统综合利用物理方法及生物方法, A级生态处理区与B级生态处理区内可采用同种或不同填料,根据尾水特征进行填料配比, 以达到最优处理效果。所选填料粒径需大于2cm,否则会堵塞承托隔板上的条缝及过水孔洞,且需要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对污染物质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宜挂膜。例如A级生态处理区内采用蛭石,B级生态处理区内采用活性炭。初期填料发挥拦截吸附作用净化尾水,长期过水后,填料上形成的生物膜对尾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本系统内不需要添加化学及生物制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透水墙由砖混结构镶嵌透水系数为0. 1 mm/s 0. 3 mm/s的透水砖构成,可拦截吸附部分氮磷等污染物质,长期过水后同样可形成生物膜对尾水进一步降解。透水墙既省去构建了排水管道,又达到了分散排放的效果。A级生态处理区上部设有盖板,可作为亲水廊道,也可在孔口处种植植物,植物通过A区内部尾水中氮磷等物质供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减了污染负荷,并且可作为岸边景观美化河道。实施例2河岸式尾水处理系统装置,设于城市污水厂尾水排放口河段岸边,包括处理池,处理池临水面为透水外墙10,处理池内设有隔墙14,隔墙将处理池分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河岸式尾水处理系统装置,设于城市污水厂尾水排放口河段岸边,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处理池临水面为透水外墙(10),处理池内设有隔墙(14),隔墙将处理池分隔为A级生态处理区(4)和B级生态处理区(5),隔墙上位于处理池底部设有过水孔(16),A级生态处理区(4)和B级生态处理区(5)通过过水孔(16)连通,处理池内在过水孔(16)的水平面上设有透水的承托隔板(17),承托隔板(17)与处理池基座(7)所夹空间形成过水廊道(15),A级生态处理区(4)内设有污水进水管(2)和污水配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河岸式尾水处理系统装置,设于城市污水厂尾水排放口河段岸边,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处理池临水面为透水外墙(10),处理池内设有隔墙(14),隔墙将处理池分隔为A级生态处理区(4)和B级生态处理区(5),隔墙上位于处理池底部设有过水孔(16),A级生态处理区(4)和B级生态处理区(5)通过过水孔(16)连通,处理池内在过水孔(16)的水平面上设有透水的承托隔板(17),承托隔板(17)与处理池基座(7)所夹空间形成过水廊道 (15),A级生态处理区(4)内设有污水进水管(2)和污水配水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式尾水处理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级生态处理区 (4)内设有一组支撑梁(13),用于固定污水配水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式尾水处理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级生态处理区 (4 )顶部设有盖板(8 ),盖板上设有盖板孔口( 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亮吴薇李勇倪利晓汤颖钱静陈阳赵鑫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