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冗余式磁控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9643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冗余式磁控马达。其技术方案是:第一、二磁控记忆合金[29、25]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一、二电磁转换器[2、8]的中心孔,第一磁控记忆合金[29]的右端面与被驱动体[27]的左端面相接触,被驱动体[27]的左端穿过位移传感器[28]。第二磁控记忆合金[25]左端与被驱动体[27]的右端同中心地固定连接,第二磁控记忆合金[25]右端与齿轮轴[17]左端同中心地固定连接。被驱动体[27]右端穿过角位移传感器[26];齿条[20]和齿轮轴[17]的齿轮相互啮合,第三、四磁控记忆合金[12、21]分别穿过各自对应的第三、四电磁转换器[10、23]的中心孔,第三磁控记忆合金[12]的下端面与齿条[20]的上端面同中心地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高频响、结构紧凑、高精度、输出力大的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马达
尤其涉及一种冗余式磁控马达
技术介绍
高频电液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向着1000Hz以上响应频率发展,以适应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振动环境试验、材料疲劳试验等方面的需求,电液伺服系统工作频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伺服阀响应频率的高低。电-机转换器是电液伺服阀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频电液伺服阀的发展趋势给电-机转换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伺服阀主要采用的电-机转换器有传统式的步进电机、动圈式力马达、动铁式力马达、永磁力矩马达以及比例电磁铁。步进电机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但是响应比较慢, 一般小于50Hz ;动圈式力马达线性好,频响高,但是输出力的大小受到动圈电流影响,目前主要用于工业伺服阀;动铁式力马达推力/重量比大,结构紧凑,但频响只能达到100多 Hz ;永磁式力马达虽可实现较高的频响,但输出力小;比例电磁铁结构简单,价格低,但频响在IOOHz以下。以上结构很难满足现在伺服阀高频发展对电-机转换器的要求。而且一般电-机转换器输出运动是单方向的,当被驱动体需要两个方向同时驱动时,驱动结构比较复杂。与传统电-机转换器相比,采用新型材料的电-机械转换器,普遍具有高频响、高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冗余式磁控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冗余式磁控马达由磁控马达的左半部分通过连接件[5]与磁控马达的右半部分连接,被驱动体[27]同中心地活动装入连接件[5]内;磁控马达的左半部分结构是:在左壳体[3]内从左到右依次同中心地装有第一电磁转换器[2]和位移传感器[28],第一电磁转换器[2]固定安装在左壳体[3]的内壁,第一磁控记忆合金[29]穿过第一电磁转换器[2]的中心孔,左调零螺钉[1]通过左壳体[3]与第一磁控记忆合金[29]的左端面相接触;位移传感器[28]通过第一支架[4]固定安装在左壳体[3]的内壁,被驱动体[27]的左端穿过位移传感器[28]与第一磁控记忆合金[29]的右端面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冗余式磁控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冗余式磁控马达由磁控马达的左半部分通过连接件[5]与磁控马达的右半部分连接,被驱动体[27]同中心地活动装入连接件[5]内;磁控马达的左半部分结构是在左壳体[3]内从左到右依次同中心地装有第一电磁转换器[2]和位移传感器[观],第一电磁转换器[2]固定安装在左壳体[3]的内壁,第一磁控记忆合金[29]穿过第一电磁转换器[2]的中心孔,左调零螺钉[1]通过左壳体[3]与第一磁控记忆合金[29]的左端面相接触;位移传感器[28]通过第一支架W]固定安装在左壳体[3]的内壁,被驱动体[27]的左端穿过位移传感器[28]与第一磁控记忆合金[29]的右端面相接触;磁控马达的右半部分结构是在右壳体W]内从左到右依次同中心地装有角位移传感器[26]、第二电磁转换器[8]、左滑动轴承[M]、齿轮轴[17]和右滑动轴承[18],齿轮轴 [17]的一侧装有与齿轮轴[17]啮合的齿条[20];第二电磁转换器[8]固定安装在右壳体[6]的内壁,第二磁控记忆合金[25]穿过第二电磁转换器[8]的中心孔,第二磁控记忆合金[25]右端与齿轮轴[17]左端同中心地固定连接;角位移传感器[26]通过第二支架[7]固定安装在右壳体W]的内壁,被驱动体[27] 右端穿过角位移传感器[26]与第二磁控记忆合金[25]左端固定连接;齿轮轴[17]的左端活动装入左滑动轴承[24]内,左滑动轴承[24]通过第三支架[9]固定安装在右壳体[6]的内壁,齿轮轴[17]右端活动装入右滑动轴承[18]内,右滑动轴承[18]通过第四支架[14] 固定安装在右壳体W]的内壁,右壳体W]的右端固定装有端盖[13],右调零螺钉[16]通过端盖[13]与齿轮轴[17]的右端面相接触;齿条[20]和齿轮轴[17]的齿轮相互啮合,齿条[20]的上端活动地装入上固定件[15] 的中心孔内,上固定件[15]固定安装在第三电磁转换器[10]的下端,第三电磁转换器[10] 固定安装在右壳体W]内的上方;齿条[20]的下端活动地装入下固定件[19]的中心孔,下固定件[19]固定安装在第四电磁转换器[23]上端,第四电磁转换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奎生涂福泉曾良才傅连东欧阳惠许仁波陈新元赵振飞蒋俊任印美周雯娟刘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