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856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提供了减小连接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所需的力的技术。插座连接器的插座辅助件包括悬臂锁定梁,所述悬臂锁定梁具有挠曲部分,所述挠曲部分在大致与插座侧基板的连接器安装表面平行的方向上并且在插座外壳的外侧延伸。插头连接器的插头辅助件包括啮合部分,当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相互连接时,所述啮合部分推开锁定梁的自由端并跨越锁定梁的自由端,以啮合锁定梁的自由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这样的技术包括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公布No. 2007-95371),其公开了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用于电连接基板,并且通过装配如本专利技术的图32所示的插座连接器50和插头连接器51而形成。锁定部分52形成于插座连接器50中,并且锁定部分52在其顶端上具有突起部分53。另一方面,插头侧压紧件M设置在插头连接器51的侧面的边缘上, 锁定孔阳设置在插头侧压紧件M中。在该结构中,在形成于插座连接器50中的锁定部分 52的边缘处的突起部分53弹性变形并被锁定到设置在插头连接器51中的锁定孔55,使得插座连接器51被锁定到插头连接器50。此外,如本专利技术的图33所示,专利文件2(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 No. 2009-283357)公开了板对板连接器结构,其由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插头连接器60和安装在另一电路基板上的插座连接器61组成。插头连接器60包括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的插头外壳62、固定到插头外壳62的导电插头触片63、和加强连接器的装配力的插头加固件 64。装配到插头连接器60的插座连接器61包括插座外壳65,其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插座触片66,其固定到插座外壳65并且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到插头触片63 ;插座加固件67,其与插头加固件64啮合加强连接器的装配力。如本专利技术的图34所示,插头加固件64包括片状啮合部分68,所述片状啮合部分 68与插座加固件67的相应位置相啮合。啮合部分68包括啮合件68a和突起部分68b,所述突起部分68b在啮合件68a的前端处向外突出。另一方面,插座加固件67包括固定部分 69和片状啮合部分70,所述固定部分69固定到插座外壳65,所述片状啮合部分70从固定端69的端部以180度向后折叠并且垂直延伸。啮合部分70包括板状啮合件70a和槽状凹入部分70b,所述槽状凹入部分70b通过在板厚度方向上压入而形成于啮合件70a的中心。 设置在插头加固件64的啮合部分68中的突出突起部分68b啮合通过压入形成的凹入部分 79b,从而增强插头连接器60和插座连接器61的装配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即仍然需要改进专利文件1和2中所公开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减小连接第一连接器部分(例如,插头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部分(例如,插座连接器)所需的力的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电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部分,其具有第一外壳和第一触片,所述第一触片由所述第一外壳支撑,所述第一连接器部分安装在第一基板上;和第二连接器部分,其具有第二外壳和第二触片,所述第二外壳能够容纳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触片由所述第二外壳支撑,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分安装在第二基板上。通过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分从而将所述第一外壳容纳在所述第二外壳中,所述第一触片和所述第二触片相互接触。所述第一连接器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分分别具有第一辅助件和第二辅助件,以确保所述第一连接器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分的连接强度。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分的所述第二辅助件包括悬臂锁定梁,所述悬臂锁定梁具有挠曲部分,所述挠曲部分在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连接器安装表面的方向上并且在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一连接器部分的所述第一辅助件包括啮合部分,当将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时,所述啮合部分推开所述锁定梁的自由端并且跨越所述锁定梁的自由端,从而啮合所述锁定梁的自由端。优选的,在电连接器中,所述锁定梁的所述挠曲部分沿着所述第二外壳的外周表面一起延伸,并且所述锁定梁的自由端在所述第二外壳内部突出。优选的,在电连接器中,所述锁定梁的自由端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使得所述第一辅助件的所述啮合部分容易推开所述锁定梁的自由端。优选的,电连接器还包括位移调节部分,所述位移调节部分在从所述第二外壳去除所述第一外壳的方向上调节所述锁定梁的自由端的位移。优选的,在电连接器中,所述位移调节部分形成为所述第二外壳的一部分。优选的,在电连接器中,所述位移调节部分形成为所述第二辅助件的一部分。优选的,在电连接器中,所述第二辅助件还包括基板接地部分,通过将所述基板接地部分固定到所述第二基板的连接器安装表面,所述基板接地部分调节所述位移调节部分自身的位移。优选的,在电连接器中,所述第二辅助件的所述基板接地部分形成为靠近所述位移调节部分。优选的,在电连接器中,所述锁定梁由所述基板接地部分所支撑。所述第二辅助件还包括锁定梁支撑部分,其连接到所述基板接地部分,并且所述锁定梁支撑部分从所述基板接地部分朝向所述锁定梁的固定端沿着所述锁定梁延伸;和锁定梁连接部分,其将所述锁定梁支撑部分连接到所述锁定梁的固定端。优选的,电连接器包括解锁结构,所述解锁机构使得在所述第二外壳内部突出的所述锁定梁的自由端在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缩回。优选的,在电连接器中,所述解锁结构包括扭矩产生装置,所述扭矩产生装置产生用于所述锁定梁的扭矩,以使得在所述第二外壳内部突出的所述锁定梁的自由端在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缩回。优选的,在电连接器中,所述扭矩产生装置包括悬臂扭矩产生梁,所述悬臂扭矩产生梁连接到所述锁定梁的纵向中间部分,并且所述悬臂扭矩产生梁在大致与所述第二基板的连接器安装表面平行的方向上延伸。优选的,在电连接器中,所述扭矩产生梁的自由端形成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因为第二辅助件包括悬臂锁定梁,所述悬臂锁定梁具有挠曲部分,所述挠曲部分在第二外壳外侧在大致平行于第二基板的连接器安装表面的方向上延伸,所以与专利文件 1所公开的锁定部分相比,可以获得下列有利效果。即,因为可以确保足够的梁长度,所以锁定梁可以很容易的挠曲。如果锁定梁很容易挠曲,则第一辅助件的啮合部分可以很容易的推开锁定梁的自由端。因此,在上述构造中,可以减小在连接第一连接器部分和第二连接器部分时所需的力。根据下面所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更加充分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标、特征和优点,所述附图以示例性方式给出因而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附图说明图IA是从基板侧观察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透视图;图IB是从连接侧观察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A是从连接侧观察的插头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B是从基板侧观察的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图3A和;3B是从连接侧观察的插座辅助件的透视图;图4是插座辅助件的正视图;图5A是插头辅助件的透视图;图5B是插头辅助件的正视图;图6A和6B是说明连接连接器的操作图;图7A和7B是说明连接连接器的操作图;图8A和8B是说明连接连接器的操作图;图9A和9B是说明连接连接器的操作图;图IOA和IOB是说明分离连接器的操作图;图IlA和IlB是说明分离连接器的操作图;图12A和12B是说明分离连接器的操作图;图13A是从连接侧观察的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辅助件的透视图;图1 是从基板侧观察的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辅助件的透视图;图14A是从连接侧观察的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辅助件的透视图;图14B是从基板侧观察的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座辅助件的透视图;图15是示出了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头辅助件和插座辅助件相互啮合的状态的正视图;图16是示出了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头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部分,其具有第一外壳和第一触片,所述第一触片由所述第一外壳支撑,所述第一连接器部分安装在第一基板上;和第二连接器部分,其具有第二外壳和第二触片,所述第二外壳能够容纳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触片由所述第二外壳支撑,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分安装在第二基板上;其中通过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分从而将所述第一外壳容纳在所述第二外壳中,所述第一触片和所述第二触片相互接触,所述第一连接器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分分别具有第一辅助件和第二辅助件,以确保所述第一连接器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分的连接强度,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分的所述第二辅助件包括悬臂锁定梁,所述悬臂锁定梁具有挠曲部分,所述挠曲部分在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基板的连接器安装表面的方向上并且在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延伸,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器部分的所述第一辅助件包括啮合部分,当将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时,所述啮合部分推开所述锁定梁的自由端并且跨越所述锁定梁的所述自由端,从而啮合所述锁定梁的所述自由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雄三带金宏明八寻康文木村晃西村贵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