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7128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生物膜反应器,该反应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反应器膜组件挂膜不方便,且易堵塞,对污水处理过程不能灵活变化,缺乏可靠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应器可灵活拆换膜组件,有效防止膜孔堵塞,并能根据进水水质和出水要求灵活改变处理流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生物膜反应器,主要包括进水口、阀门、反应容器、隔板、膜组件、滤网、排污漏斗、排污管、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和可拆卸生物膜,以及排污漏斗,并设有多个进水口用以改变污水处理流程。(*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膜反应器,主要采用生物膜处理方式进行污水的处理。
技术介绍
水是人类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资源,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对水的需求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另一方面,水体的污染和水源的萎缩产生了供水和需水之间的矛盾,水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城市污水资源化是指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适当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使之变为城市水源的一部分,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和减轻环境污染负荷的目的。我国作为用水大国和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在水资源总量有限的前提下,单纯的开发新的水资源是不行的,开源与节流并举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在污水处理构筑物内设置微生物生长聚集的载体(一般称填料),在充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附着形成生物膜,经过充氧(充氧装置由水处理曝气风机及曝气器组成)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过填料时,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同时微生物也得到增殖,生物膜随之增厚。当生物膜增长到一定厚度时,向生物膜内部扩散的氧受到限制,其表面仍是好氧状态,而内层则会呈缺氧甚至厌氧状态,并最终导致生物膜的脱落。废水中微生物沿固体(可称载体)表面生长的生物处理方法的统称。因微生物群体沿固体表面生长成粘膜状,故名。废水和生物膜接触时,污染物从水中转移到膜上,从而得到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式的生物膜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改变膜的种类和数量,也可以改变水处理流程,因此适用于多种污水的处理,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操作,膜孔不易堵塞,排污方便的特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壳体、进水口、反应容器、隔板、膜组件、滤网、排污口、阀门、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方内设有多个进水口,内部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膜组件固定槽,固定槽上装有可拆卸生物膜;所述反应器底部设有多个并列的排污漏斗, 排污漏斗下部连有排污管道,并设有阀门。所述反应容器内安装有3-7个隔板,将反应容器分为2-6个U型的水处理单元。每个所述水处理单元上方配有一个进水口,每个所述进水口都配有阀门。所述U型水处理单元污水上行的一侧的隔板上设有3-5个膜组件固定槽。 所述U型水处理单元污水上行的一侧,在膜组件的下方,设有1个滤网固定槽。每个所述U 型水处理单元下方连接一个漏斗型排污口,每个排污口都配有1个阀门。所述出水口设在反应器上部,高于最后一组膜组件,低于下边缘固定的隔板的上沿。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可以通过拆装隔板、开关进水阀门、增减膜组件的数量来根据进水水质、出水要求改变水处理流程,节省了不必要的成本。反应器中的膜组件也可以替换以适应不同种类的废水。反应器中的滤网和U型结构可以有效防止膜孔堵塞的问题。反应器底部的漏斗型排污口方便沉积物排放。上排水有利于反应器在地下安装。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4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如下1.入水管,2.阀门,3.反应器壁,4.膜组件,5.隔板,6.滤网,7.沉积物收集漏斗,8.沉积物排出管,9.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1实施例示意图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其中反应器壁3中装有隔板5,隔板5可拆卸,将反应器隔成多个U型反应单元。每个反应单元上方都安装有入水管1,并且每个入水管都配有各自的开关阀门2。在U型反应单元的底部装有滤网6,滤网6上方有可拆卸膜组件4。反应单元底部有沉积物收集漏斗7,漏斗连接沉积物排出管8。反应器上部设有出水管9。实施例2实施例示意图见图2。打开第一个进水阀2,其他进水阀关闭,将浊度为20 25NTU、C0D300-500mg/L、氨氮50_80mg/L含有活性污泥的污水通入反应器。污水通过U型通道底部时,污泥沉淀收集到沉淀收集漏斗7。污水上行,经过滤网6时,污水中未沉淀的悬浮物被阻挡下来。污水继续上行,依次通过五层膜组件4,进入下一处理单元,最终由出水口 9流出。沉淀的污泥经沉淀收集漏斗7和沉淀排出管8排出,回流。排放的污水浊度为 ONTU, COD 为 30-50mg/L、氨氮 20mg/L。实施例3实施例示意图见图3。打开第三个进水阀2,其他进水阀关闭,将浊度为20 25NTU、C0D100-200mg/L、氨氮40_60mg/L含有活性污泥的污水通入反应器。污水通过U型通道底部时,污泥沉淀收集到沉淀收集漏斗7。污水上行,经过滤网6时,污水中未沉淀的悬浮物被阻挡下来。污水继续上行,依次通过五层膜组件4,进入下一处理单元,最终由出水口 9流出。沉淀的污泥经沉淀收集漏斗7和沉淀排出管8排出,回流。排放的污水浊度为 ONTU, COD 为 30-50mg/L、氨氮 25mg/L。实施例4 实施例示意图见图4。打开第一个进水阀2,其他进水阀关闭,将浊度为20 25NTU、C0D100-200mg/L、氨氮40_60mg/L含有活性污泥的污水通入反应器。污水通过U型通道底部时,污泥沉淀收集到沉淀收集漏斗7。污水上行,经过滤网6时,污水中未沉淀的悬浮物被阻挡下来。污水继续上行,依次通过三层膜组件4,进入下一处理单元,最终由出水口 9流出。沉淀的污泥经沉淀收集漏斗7和沉淀排出管8排出,回流。排放的污水浊度为 ONTU, COD 为 30-50mg/L、氨氮 20_25mg/L。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壳体、进水口、反应容器、隔板、膜组件、滤网、排污口、 阀门、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方内设有多个进水口,内部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膜组件固定槽,固定槽上装有可拆卸生物膜;所述反应器底部设有多个并列的排污漏斗,排污漏斗下部连有排污管道,并设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内安装有3-7 个隔板,将反应容器分为2-6个U型的水处理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水处理单元上方配有一个进水口,每个所述进水口都配有阀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水处理单元污水上行的一侧的隔板上设有3-5个膜组件固定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水处理单元污水上行的一侧,在膜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壳体、进水口、反应容器、隔板、膜组件、滤网、排污口、阀门、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方内设有多个进水口,内部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膜组件固定槽,固定槽上装有可拆卸生物膜;所述反应器底部设有多个并列的排污漏斗,排污漏斗下部连有排污管道,并设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九民刘欣要树峰吴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清捷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