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玉青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535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电饭煲,包括外壳座、外壳、内锅,内锅底座、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以及保温坐板,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与所述内锅底座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线圈盘支架及固定于所述线圈盘支架一面的金属线;所述线圈盘支架的形状与所述内锅底座相匹配,所述线圈盘支架的截面为弧形,其紧密套设于所述内锅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电饭煲组装简便,生产效率高,加热均匀效率高,环保。(*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电饭煲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磁电饭煲,金属线圈与内锅底座为一体式的结构,其常用的方式,是将金属线做密绕成线圈饼,再将线圈饼通过粘连物固定于内锅底座上,为了加热均勻,往往需要制作一个大面积的线圈饼才可满足要求,而中国专利CN200920003860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将线圈盘分成两部分分别粘覆于内锅底座上,从而增加受热面积。然后对于制作大面积线圈饼的电饭煲,成本高,且绕至线圈饼工序复杂。对于上述两种形式的电饭煲均存在以下缺点1、线圈盘与内锅底座粘连在一起,若线圈盘某处损坏,则需要更换整个内锅底座与线圈盘,这相当于需要更换一只新的电饭煲;因此使用成本高,售后服务麻烦,浪费资源, 且造成环境污染。2、由于需要先绕线圈饼,且绕至无法使用机器完成,而需要人工作业,组装工序也非常复杂,因此耗时耗力,且浪费劳动力。3、由于通过粘性物质将线圈饼粘贴于内锅底上,因此同一处产生的热量很难再提高,加热速度较慢,能量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组装简便,生产效率高,加热均勻效率高,环保的电磁电饭煲。本技术提供的电磁电饭煲,包括外壳座、外壳、内锅,内锅底座、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以及保温坐板,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与所述内锅底座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线圈盘支架及固定于所述线圈盘支架一面的金属线;所述线圈盘支架的形状与所述内锅底座相匹配,所述线圈盘支架的截面为弧形, 其紧密套设于所述内锅底座上。本技术提供的电磁电饭煲,通过将线圈盘支架与内锅底座制作为分体式结构;而线圈盘支架可套设于内锅底座上,因此可方便拆解,线圈盘支架损坏,则可直接更换线圈盘支架,而无需更所整套电饭煲;本技术提供的线圈盘支架由于与内锅底座为分体式结构,且使用线槽固定金属线,因此不再需要人工绕金属线饼,而可以通过机械操作, 将金属卡至线圈盘支架中,因此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解放了劳动力。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线圈盘支架的分解示意图;附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线圈盘支架的分解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见附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外壳座(图未视)、外壳(图未视)、内锅1,内锅底座2、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以及保温坐板(图未视),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与所述内锅底座2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线圈盘支架3及固定于所述线圈盘支架3 —面的金属线4 ;所述线圈盘支架3的形状与所述内锅底座2相匹配,所述线圈盘支架3的截面为弧形,其紧密套设于所述内锅底座2上。优选的,请参见附图1及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线4通过疏绕的方式固定于线圈盘支架3上,如图所示,线圈盘支架3上设有放置所述金属线4的线槽31,所述线槽31由多个设置于所述线圈盘支架3上的挡板311间隔设置而成。 优选的,挡板311的设置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方式为挡板311跟随线圈盘支架3的弧度而设置,即以线圈盘支架3的中心点向外散射状,每个挡板311与线圈盘支架3的连接点均为垂直的结构,如图2中所示;第二种方式为各个挡板相互平行,即挡板与线圈盘支架的切角在 0 90°之间。第二种方式更利于金属线的缠绕。使用时,同一线槽31中,绕线时可通过跳线的方式安置两层金属线4,从而提高同一处的加热效率,锅底加热也将更为均勻;但是同一线槽中不限于为两层金属线,而是根据需要设定,如可以设定为一层金属线,或者三层或者更多层金属线或者不设金属线。而线圈盘支架3为弧形,则可将降低外缘的金属线4与锅底的高度,因此可进一步加强加热的效率,使加热更为均勻。而金属线4则既可安置于线圈架盘支架3上与内锅底座2所在侧相反的面上,也可安置于内锅底座2所在侧相同的面上,其均视需求而定。优选的,由于不同品牌的电饭煲的内锅底座2的尺寸及形状均有差别,因此所述线圈盘支架3的形状与所述内锅底座2相匹配,以线圈盘支架3更好的与内锅底座2搭接。 线圈盘支架3固定于内锅上的方式有多种,如线圈盘支架3干涉套设于内锅底座2上;或者线圈盘支架3通过卡扣结构固定于内锅底座2上;或者线圈盘支架3通过螺丝固定于内锅底座2上。同时根据常用的锅底可知,线圈盘支架3为碗状结构最易与内锅底座2稳固搭接。优选的,为了更好的将线圈盘支架3固定于内锅底座2上,还可以设置一弧形固定杆7,弧形固定杆7由一中心圈向外散射向上延伸形成一碗状结构,而弧形固定杆7可套设于线圈盘支架3上,并将线圈盘支架3固定于内锅底座2上。弧形固定杆7可避免在搬运过程中,收到某方向的力量冲击而发生脱落,同时更有利线圈盘支架3在需要更换时的拆装。优选的,为了更好的集中磁力,本技术的弧形固定杆7在与内锅底座2所在面相反的另一面上还设置有安置槽6,用于安放磁条5。组装时,可首先将金属线4绕置于线圈盘支架3上,再将线圈盘支架3套设于内锅底座2上,同时将装配好磁条的弧形固定杆7套设于线圈盘支架3上,并将内锅底座2、线圈盘支架3以及弧形固定杆7固定在一起。优选的,如图3及附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与实施例不同的是,4’是通过密绕的方式固定于线圈盘支架3’上,当然与实施例一相同,4’既可安置于线圈盘支架3’上与内锅底座2’所在侧相反的面上,也可安置于内锅底座2’所在侧相同的面上,其均视需求而定。但线圈盘支架3’上则无需设置线槽及挡板。 而将4’缠绕在线圈盘支架3’上。与实施例一中相同,为了更好将线圈盘支架3’固定于内锅底座2’上,因此同样可通过加装弧形固定杆7’,将线圈盘支架3’固定。而弧形固定杆7’上同样可设置有安置槽 6’用以安装磁条5’,从而可以集中磁力,同时可减少电磁向外辐射。由于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4’的绕线方式的不同,而其他组装方式及使用方式相同,因此再此将不再赘述。本技术提供的电磁电饭煲,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将线圈盘支架与内锅底座制作为分体式结构;而线圈盘支架为弧形结构可套设于内锅底座上,因此可方便拆解,线圈盘支架损坏,则可直接更换线圈盘支架,而无需更所整套电饭煲;可实现环保,降低成本,并能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且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2、由于线圈盘支架上设有放置金属线的线槽,且线槽由档板间隔设置而成,因此金属线固定于线槽中时,无需再使用粘合剂,而可通过卡合固定于其中,且同一个线槽中, 可以通过跳线的方式,在一个线槽中设置双层金属线,因此可提高同一处的加热效率,使加热更加均勻。3、本技术提供的线圈盘支架由于与内锅底座为分体式结构,且使用线槽固定金属线,因此不再需要人工先绕金属线饼,而可以通过机械操作,将金属卡至线圈盘支架中,因此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解放了劳动力,且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综上所述,实施例不过是本技术的优选最佳实施方案,不可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工作人员根据本技术所做的不超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调整和改动,应该认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电饭煲,包括外壳座、外壳、内锅,内锅底座、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以及保温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与所述内锅底座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线圈盘支架及固定于所述线圈盘支架一面的金属线;所述线圈盘支架的形状与所述内锅底座相匹配,所述线圈盘支架的截面为弧形,其紧密套设于所述内锅底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电饭煲,包括外壳座、外壳、内锅,内锅底座、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以及保温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与所述内锅底座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线圈盘支架及固定于所述线圈盘支架一面的金属线;所述线圈盘支架的形状与所述内锅底座相匹配,所述线圈盘支架的截面为弧形,其紧密套设于所述内锅底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支架上设有放置所述金属线的线槽,所述线槽由多个设置于所述线圈盘支架上的挡板间隔设置而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挡板相互平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密绕固定于所述线圈盘支架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支架干涉套设于所述内锅底座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支架通过卡扣结构固定于所述内锅底座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支架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内锅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青
申请(专利权)人:李玉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