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性一阶相关性综合模型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21664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试性一阶相关性综合模型建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获取系统结构;步骤二:选择第一个单元;步骤三:获取单元的基本信息;步骤四:建立端口外部传递关系;步骤五:建立端口内部传递关系;步骤六:建立故障模式传递关系;步骤七:建立测试监测关系;步骤八:判断数据信息是否获取完毕;步骤九:根据上述步骤得到的数据,建立产品测试性模型。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中,将各个单元的高阶相关性关系,根据产品的特点,分解为几类一阶相关性关系,包括端口外部传递关系、端口内部传递关系、故障模式传递关系、测试监测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测试性

技术介绍
测试性建模采用建模的思想对产品的测试性进行预测、分析、评估及验证,以改进测试性设计。同时模型还可生成相应的诊断策略,可用于系统的故障诊断及维修。测试性建模工作一般采取分层建模的思想,原则要求为易操作性。但在实际工程操作中,对产品或系统进行建模时,由于缺少相应的预处理方法,导致建模时不可避免的部分信息遗失和模型不正确。对于简单的系统,容易直接建立高阶相关性。但是对于多功能复杂系统,往往由众多分系统组成,各分系统任务不同,功能各异,技术上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在设计分工上属于不同的部门。直接建立系统的故障与测试间的高阶相关性有一定的难度。若对整个系统进行建模,测试性设计人员需查阅不同层次产品的设计资料,使得整个建模过程操作上变得的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针对分层建模的特点,在对故障模式、输入端口、输出端口、测试定义的基础上,建立端口外部传递关系、端口内部传递关系、故障模式传递关系、测试监测关系,从而建立各个层次上的单元的一阶相关性关系。这些一阶相关性关系共同表达出了各个层次上的单元的高阶相关性关系。这样就完成了测试性建模的数据工作。本专利技术的,可指导建模操作人员清晰条理地梳理整个系统的相关性关系,保证了系统或产品的测试性模型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本专利技术的,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获取系统结构;步骤二 选择第一个单元;步骤三获取单元的基本信息;步骤四建立端口外部传递关系;步骤五建立端口内部传递关系;步骤六建立故障模式传递关系;步骤七建立测试监测关系;步骤八判断数据信息是否获取完毕;步骤九根据上述步骤得到的数据,建立产品测试性模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在本专利技术方法中,将各个单元的高阶相关性关系,根据产品的特点,分解为几类一阶相关性关系,包括端口外部传递关系、端口内部传递关系、故障模式传递关系、测试监测关系;(2)本专利技术可指导工程操作人员在实际测试性建模工作的数据准备工作如何开展;(3)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法对测试性建模进行数据准备工作,可保证最终系统或产品的测试性模型的准确性与完整性。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的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步骤七建立测试监测关系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原理如图1所示。根据产品(系统)设计报告,获取系统结构集合。 对于各层次上的各个单元,在分析出输入端口集合、输出端口集合、故障模式、测试后,建立各个单元的一阶相关性,包括端口外部传递关系、端口内部传递关系、故障模式传递关系、 测试监测关系。根据单元设计报告,获取输入端口集合、输出端口集合。根据单元FMEA/ FMECA报告、单元可靠性预计报告,获取故障模式。根据单元测试性设计报告,获取测试。根据单元设计报告、单元FMEA/FMECA报告,结合输入端口集合、输出端口集合,建立端口外部传递关系。根据单元设计报告、单元FMEA/FMECA报告,结合输入端口集合、输出端口集合, 建立端口内部传递关系。根据单元设计报告、单元FMEA/FMECA报告,结合故障模式,建立故障模式传递关系。根据单元FMEA/FMECA报告、单元测试性设计报告,结合测试,建立测试监测关系。本专利技术是,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获取系统结构系统结构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试性一阶相关性综合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获取系统结构系统结构如下:ST=(U,PU)      (1)式中:ST为系统结构;U为单元集合,U={uq|q=1,2,…,Q},uq为第q个单元的名称,Q为单元的数量;PU为父单元序号集合,PU={puq|q=1,2,…,Q},puq为第q个单元的父单元的序号,当uq为最顶层单元时,此值为-1;步骤二:选择第一个单元在系统结构中选择一个单元,进行下述步骤;步骤三:获取单元的基本信息单元的基本信息包括输入端口集合、输出端口集合、故障模式、测试;输入端口集合如下:IP={ipj|j=1,2,…,J}    (2)式中:IP为单元的输入端口集合;ipj为单元的第j个输入端口;J为单元的输入端口数量;输出端口集合如下:OP={opk|k=1,2,…,K}       (3)式中:OP为单元的输出端口集合;opk为单元的第k个输出端口;K为单元的输出端口数量;故障模式如下:FM=(FMN,FMP)       (4)式中:FM为单元的故障模式;FMN={fmni|i=1,2,…,I},fmni为单元的第i个故障模式名称,I为单元的故障模式数量;FMP={fmpi|i=1,2,…,I},fmpi为单元的第i个故障模式的故障率;测试如下:TP=(TPN,TPT)       (5)式中:TP为单元的测试;TPN={tpnl|l=1,2,…,L},tpnl为单元的第l个测试名称,L为单元的测试数量;TPT={tptl|l=1,2,…,L},tptl为单元的第l个测试的测试类型;步骤四:建立端口外部传递关系若该单元为最顶层单元,则不需要建立端口外部传递关系;否则,需要建立端口外部传递关系;端口外部传递关系如下:ET=(UP,ED,UP′)       (6)式中:ET为端口外部传递关系;UP={upm|m=1,2,…,M},upm为本单元的一个端口,upm∈(IP∪OP),为输入端口或者输出端口,M为单元的端口外部传递关系数量;ED={edm|m=1,2,…,M},edm为传递方向,edm∈{正向,反向,双向},传递方向正向表示由本单元的端口传向其它单元的端口,反向表示由其它单元的端口传向本单元的端口,双向表示既能由本单元的端口传向其它单元的端口又能由其它单元的端口传向本单元的端口;UP′={up′m|m=1,2,…,M},up′m为其它单元的一个端口,up′m∈(IP′∪OP′),其它单元为同一层次的单元或者上层的单元;步骤五:建立端口内部传递关系若该单元是最底层单元,则需要建立端口内部传递关系;否则,不需要建立端口内部传递关系;端口内部传递关系如下:IT=(IIP,ID,IOP)      (7)式中:IT为端口内部传递关系;IIP={iipn|n=1,2,…,N},iipn为单元的一个输入端口,iipn∈IP,N为单元的端口内部传递关系数量;ID={idn|n=1,2,…,N},idn为传递方向,idn∈{正向,反向,双向},传递方向正向表示由本单元的输入端口传向本单元的输出端口,反向表示由本单元的输出端口传向本单元的输入端口,双向表示既能由本单元的输入端口传向本单元的输出端口又能由本单元的输出端口传向本单元的输入端口;IOP={iopn|n=1,2,…,N},iopn为单元的一个输出端口,iopn∈OP;步骤六:建立故障模式传递关系故障模式传递关系如下:FT=(FM,FOP)         (8)式中:FT为故障模式传递关系;FM={fmi|i=1,2,…,I},fmi为单元的第i个故障模式,I为单元的故障模式数量;FOP={fopip|i=1,2,…,I;p=1,2,…,P},fopip为第i个故障模式能够传递出去的单元的一个输出端口,fopip∈OP,P为第i个故障模式的传递关系数量;步骤七:建立测试监测关系测试监测关系如下:TPT=(TTP,TFM,TIP,TOP)        (9)式中:TPT为测试监测关系;TTP={ttpq|q=1,2,…,Q},ttpq为单元的一个测试,Q为单元的测试数量;TFM={timq|q=1,2,…,Q},timq为第q个测试能够测到的本单元故障模式集合,TIP={tipq|q=1,2,…,Q},tipq为第q个测试监测的本单元输入端口集合,TOP={topq|q=1,2,…,Q},topq为第q个测试监测的所在层次的下层单元的输出端口集合,当测试为最底层单元的测试时,监测的输出端口集合为空;步骤八:判断数据信息是否获取完毕按照上述步骤,获得了一个单元的信息,若在系统结构中的所有单元的信息获取完毕,则数据准备结束,进入下一步骤;否则,选择下一个单元,转到步骤三;步骤九:根据上述步骤得到的数据,建立产品测试性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测试性一阶相关性综合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获取系统结构系统结构如下 式中ST为系统结构;u为单元集合,U= {ujq= 1,2,…,Q},U,为第q个单元的名称,Q为单元的数量;PU为父单元序号集合,PU= {pujq= 1,2,…,Gj},pU(1为第q个单元的父单元的序号,当U,为最顶层单元时,此值为-1 ; 步骤二 选择第一个单元在系统结构中选择一个单元,进行下述步骤; 步骤三获取单元的基本信息单元的基本信息包括输入端口集合、输出端口集合、故障模式、测试;输入端口集合如下IP = UpjIj = 1,2,…,J} (2)式中IP为单元的输入端口集合;iPj为单元的第j个输入端口 J为单元的输入端口数量;输出端口集合如下OP = {opk|k = 1,2, -,K}(3)式中0P为单元的输出端口集合;oPk为单元的第k个输出端口 ;K为单元的输出端口数量;故障模式如下FM = (FMN, FMP)(4)式中FM为单元的故障模式;FMN= {fmnji = 1,2,…,1},Aimi为单元的第i个故障模式名称,I为单元的故障模式数量;FMP = {fmpji = 1,2,…,1},fmPi为单元的第i个故障模式的故障率; 测试如下TP = (TPN, TPT)(5)式中TP为单元的测试;TPN= Itpn1Il = 1,2,…,L},Ipn1为单元的第1个测试名称,L为单元的测试数量;TPT= Itpt1Il = U2,…,LKtpt1为单元的第1个测试的测试类型;步骤四建立端口外部传递关系若该单元为最顶层单元,则不需要建立端口外部传递关系;否则,需要建立端口外部传递关系;端口外部传递关系如下 ET = (UP, ED, UP' )(6)式中ET为端口外部传递关系;UP = IupmIm= 1,2,…,M},uPm为本单元的一个端口,uPme (IP U 0P),为输入端口或者输出端口,M为单元的端口外部传递关系数量;ED = {edjm = 1,2,…,M},edm为传递方向,edm e {正向,反向,双向},传递方向正向表示由本单元的端口传向其它单元的端口,反向表示由其它单元的端口传向本单元的端口,双向表示既能由本单元的端口传向其它单元的端口又能由其它单元的端口传向本单元的端口; UP' ={up' Jm = 1,2, ...,M},up' m 为其它单元的一个端口,up‘ m e (IP' U OP'),其它单元为同一层次的单元或者上层的单元; 步骤五建立端口内部传递关系若该单元是最底层单元,则需要建立端口内部传递关系;否则,不需要建立端口内部传递关系;端口内部传递关系如下 IT = (IIP, ID, I OP)(7)式中IT为端口内部传递关系;IIP = Uip1Jn = 1,2,…,N},iiPn为单元的一个输入端口,iiPne IP,N为单元的端口内部传递关系数量;ID= UdnIn = 1,2,…,N},idn为传递方向,idn e {正向,反向,双向},传递方向正向表示由本单元的输入端口传向本单元的输出端口,反向表示由本单元的输出端口传向本单元的输入端口,双向表示既能由本单元的输入端口传向本单元的输出端口又能由本单元的输出端口传向本单元的输入端口 ;IOP =IiopnI η = 1,2,…,N},ioPn 为单元的一个输出端口,iopn e OP ; 步骤六建立故障模式传递关系故障模式传递关系如下 FT = (FM, F0P)(8)式中FT为故障模式传递关系;FM = {fm, I i = 1,2,…,1},fm,为单元的第i个故障模式,I为单元的故障模式数量;FOP= {fopip|i = 1,2,I ;ρ = 1,2,…,P},fc^p* 第i个故障模式能够传递出去的单元的一个输出端口,foPb e OP, P为第i个故障模式的传递关系数量;步骤七建立测试监测关系测试监测关系如下TPT = (TTP, TFM, TIP, TOP)(9)式中TPT为测试监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君友王风武侯文魁史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