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包装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17660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包装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体包装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设置有分隔密闭体,所述分隔密闭体包括盛装体,所述盛装体的一端为开口端,盛装体的另一端为密封端,所述开口端与容器本体相连,所述密封端悬设于容器本体内;分隔密闭体的设置,便于将一种或多种物质长期存放在液体包装容器内,使用时,将分隔密闭体的密封端扎破即可实现分隔密闭体内物质与容器本体内的液体迅速、充分混合,混合效果好,保质期长且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包装容器
,特别涉及一种液体包装容器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应用的液体包装容器,只是具有单一功能的盛液容器,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如通过液体包装容器实现饮品的自制冷功能、添加有益元素功能。如果事先将液体和有益元素等固体物质混合后存放,时间一长可使该混合物的质量下降,对食品来说影响味觉的同时还会缩短保质期。如我们常喝的酸奶,通常需要在酸奶中添加活益生菌粉,如果事先将活益生菌粉混合进酸奶中,常温条件下,酸奶的保质期为1-2天;若将酸奶存放在4-8°C的温度条件下, 则酸奶的保质期可延长至20天左右。若想将酸奶的保质期延长至两个月甚至半年时间,利用目前的液体包装容器仍很难实现。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呼唤一种能将液体和其他物质长期存放的液体包装容器。现有技术中,也有固液分隔的包装瓶,其在瓶盖内盛放固体原料,使用时旋转瓶盖使固体与瓶内液体混合,然而该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瓶必须正立放置,不宜晃动瓶体,且无法解决吸潮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中国专利申请号为ZL200820027685. 9的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新型液体包装瓶,它包括瓶体、瓶底、可按压的瓶底外凸体、刺针、刺针固定架、囊体支架和囊体,通过按压瓶底外凸体,刺针刺破囊体而使放置在囊体内的物质与瓶体内液体混合,这样,当囊体内放置干粉类物质时,由于刺针的直径较小,则刺破囊体的孔洞面积小,不利于囊体内干粉类物质与瓶体内液体迅速、充分混合,使用不方便,且固、液物质混合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液体与一种或多种物质长期存放,混合效果好且使用方便的液体包装容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液体包装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设置有分隔密闭体,所述分隔密闭体包括盛装体,所述盛装体的一端为开口端,盛装体的另一端为密封端,所述开口端与容器本体相连,所述密封端悬设于容器本体内。其中,所述开口端与容器本体的容器底相连,所述容器底封闭开口端,所述分隔密闭体内邻近开口端的位置设置有可活动的硬底片,所述硬底片和容器本体的出液口之间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穿过密封端。其中,所述开口端与容器本体的容器盖相连,所述容器盖封闭开口端。其中,所述容器本体的外侧面粘设有吸管,所述吸管的长度不小于容器本体的深度,所述吸管的横截面积不大于盛装体的横截面积。其中,所述吸管的底部为封闭结构的底部,所述底部的下端设置有尖状突起,所述吸管的侧面开设有吸液孔。其中,所述吸管的中上部位设置有皱褶。其中,所述密封端为铝箔层、锡箔层、塑料层或不透液性薄膜层。其中,所述容器盖设置有出液口,所述盛装体正对出液口。其中,所述分隔密闭体的深度小于容器本体的深度。其中,所述容器本体为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瓶或包装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液体包装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设置有分隔密闭体,所述分隔密闭体包括盛装体,所述盛装体的一端为开口端,盛装体的另一端为密封端,所述开口端与容器本体相连,所述密封端悬设于容器本体内;分隔密闭体的设置,便于将一种或多种物质长期存放在液体包装容器内,使用时,将分隔密闭体的密封端扎破即可实现分隔密闭体内物质与容器本体内的液体迅速、充分混合,混合效果好,保质期长且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进-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液体包装容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液体包装容器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一种液体包装容器的吸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一种液体包装容器的吸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2、图3和图4中,包括有1— 容器本体11—出液口 12—各器盖 13 一容器底2 一分隔密闭体 21——开口端22 一密封端23 一盛装体 24——牵引绳25 一硬底片3 一吸管 31——尖状突起32 一吸液孔33 一皱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液体包装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所述容器本体1内设置有分隔密闭体2,所述分隔密闭体2包括盛装体23,所述盛装体23的一端为开口端21, 盛装体23的另一端为密封端22,所述开口端21与容器本体1相连,所述密封端22悬设于容器本体1内。包装时,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及其缓冲物分层装入盛装体23中,将开口端21与容器本体1密封连接,然后在容器本体1内注入液体,则分隔密闭体2封装完成。使用时,将密封端22挤破,则分隔密闭体2内物质与容器本体1内液体接触,轻摇容器本体1,即可实现分隔密闭体2内物质与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迅速、充分混合,混合效果好,使用方便,确保液体包装容器的液体与一种或多种物质长期存放,保质期长。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分隔密闭体2呈圆管状,当然分隔密闭体2还可以为柱状、椭圆状、球状、植物造型状、其他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只要其能实现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密封保存在分隔密闭体2,这一密闭区域或者密闭空间内,使用时能将其内物质与液体混合的目的即可。进一步地,开口端21与容器本体1的容器底13相连,所述容器底13封闭开口端 21,所述分隔密闭体2内邻近开口端21的位置设置有可活动的硬底片25,所述硬底片25和容器本体1的出液口 11之间连接有牵引绳对,所述牵引绳M穿过密封端22。包装时,先将一至多种物质分层装于分隔密闭体2,每种物质间为缓冲物,将开口端21与容器底13密封好后,再在容器本体1内装上液体,封装完成。使用时,拉开、拔出出液口 11,通过出液口 11上的牵引绳M拉动硬底片25,使分隔密闭体2内的物质挤破密封端22进入容器本体1内与液体混合,轻摇混勻后使用。进一步地,牵引绳M亦可以是牵引杆或其他起牵引连接件,只要其能起到拉拔出液口 11时,牵引硬底片25向拉拔方向移动的目的即可。本实施例的密封端22为铝箔层、锡箔层、塑料层或不透液性薄膜层。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端22为铝箔层,锡箔层的柔韧性能好,安全环保,便于分隔密闭体2内物质在吸管3的推力作用下挤破密封端22或者是吸管3将密封端22扎破,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当然密封端22还可以为锡箔层、塑料层、不透液性薄膜层或其他材质的密封端22,只要其能实现分隔密闭体2内物质与液体充分混合的目的即可。本实施例的容器盖12设置有出液口 11,所述盛装体23正对出液口 11,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出液口 11设置在容器盖12的中部位置,则分隔密闭体2相应设置于容器盖12的中部位置,当密封端22被挤破时,分隔密闭体2内物质迅速与液体混合,提高分隔密闭体2内物质与液体的混合速度,混合效果好。本实施例的分隔密闭体2的深度小于容器本体1的深度。分隔密闭体2的深度越大,越不利于放置在其内的物质与液体混合,分隔密闭体2的深度越小,则其内放置物质的种类和重量受到限制。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分隔密闭体2的深度为容器本体1的深度的1/2,有利于分隔密闭体2内物质与液体充分混合,同时可根据生产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物质的种类和重量,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可靠性。本实施例的容器本体1为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瓶或包装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包装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内设置有分隔密闭体,所述分隔密闭体包括盛装体,所述盛装体的一端为开口端,盛装体的另一端为密封端,所述开口端与容器本体相连,所述密封端悬设于容器本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华建胡珊刘远星罗诗梁卫驱黄皓陈仕丽徐匆李艳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