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感应飞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14730 阅读:5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感应飞碟,包括遥控器和飞碟本体,飞碟本体包括壳体、控制机构和风叶;控制机构装在壳体上,风叶于壳体的一侧与控制机构相连接;还包括用于向实物介质发射红外感应信号的第一红外发射器、用于接收及传输红外感应信号的红外接收器和用于控制控制机构的工作状态的处理器;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分别安装在壳体上,第一红外发射器的输入和红外接收器的输出分别与处理器相连接;处理器安装在控制机构上,其且输出与控制机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第一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处理器相互配合,使飞碟在飞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自行调整飞行速度,不仅提高了飞碟玩具的趣味性和可玩性,而且大大拓宽了飞碟的飞行领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玩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红外感应飞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的飞碟玩具,有手动控制式,也有电动控制式。手动控制式飞碟是最为普通的,它通过人手摩擦和转动,使飞碟的风叶转动而起飞。这种手动控制式飞碟的飞行高度和时间有限,因此往往难以满足儿童的兴趣和要求。电动控制式飞碟主要是以电机为动力源,并利用遥控器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来控制飞碟的飞行状态。显然,这种电动控制式飞碟主要是依靠人为操纵遥控器来控制飞碟的飞行状态,这固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使玩家充分掌握飞碟的飞行动态,但这种飞碟的飞行场合存在局限性一般只能在较为空旷的场地上飞行,如在空间狭小的场地上飞行,则容易因与障碍物撞击而掉落或损坏飞碟。此外,这种飞碟也不适合年纪较小的儿童玩,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操纵遥控器,因此需有大人在一旁辅助,这不仅给大人造成了麻烦,而且会影响儿童玩飞碟的兴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红外感应飞碟,它采用红外感应技术,使飞碟在飞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自行调整飞行速度,从而不仅提高了飞碟玩具的趣味性和可玩性,而且大大拓宽了飞碟的飞行领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感应飞碟,包括遥控器和飞碟本体,飞碟本体包括壳体、控制机构和风叶;控制机构装在壳体上,风叶于壳体的一侧与控制机构相连接;还包括用于控制控制机构的工作状态的处理器,该处理器安装在控制机构上,且该处理器的输出与控制机构相连接;用于向实物介质发射红外感应信号的第一红外发射器,该第一红外发射器安装在壳体上,且其输入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用于接收和传输红外感应信号的红外接收器,该红外接收器安装在壳体上,且其输出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所述遥控器上装有开启/停止按钮和用于向所述红外接收器发射红外感应信号的第二红外发射器,开启/停止按钮的输出接至第二红外发射器的输入。所述壳体包括外罩、上盖、下盖和支架;外罩的中部设有一上下通透的腔体,上盖装于该腔体的上侧,下盖装于该腔体的下侧;所述控制机构和支架分别装于外罩的腔体中; 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装在外罩上,所述红外接收器装在外罩或下盖上。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电机、电机驱动电路、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齿轮轴、电路板和电池;电路板、电池和所述支架分别装在下盖的内端面上;电机装在所述支架上,主动齿轮与电机的转轴相传动连接,从动齿轮通过齿轮轴固定装于所述支架和下盖之间,并与主动齿轮相啮合;齿轮轴的一端伸出下盖,并与所述风叶相固接;电机驱动电路和所述处理器分别安装在电路板上,且所述处理器的输出接至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与电机相连接;电池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所述上盖上装有一用于驱动飞碟飞行的开启键,开启键的输出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装在所述外罩的底端边缘上;所述红外接收器装在所述下盖的外端面上。所述外罩上还装有至少一个LED灯。所述处理器为IC芯片。所述遥控器上设有一用于给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座;所述上盖上设有一用于给所述电池充电的插孔,该充电座通过充电数据线与上盖的插孔相连接。所述上盖的顶端装有一手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的遥控飞碟相比,由于本技术在壳体上安装有用于向实物介质发射红外感应信号的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用于接收和传输红外感应信号的红外接收器,在控制机构上装有处理器,且第一红外发射器的输入和红外接收器的输出分别与处理器相连接,处理器的输出接至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入,使得本技术只需通过第一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处理器的相互配合,即可在碰触到实物介质时自行调整飞行速度,从而达到自行控制飞行状态的目的。因此,本技术不仅大大拓宽了飞碟的飞行领域、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玩,而且提高了飞碟的趣味性和可玩性,使儿童玩得更加开心。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红外感应飞碟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飞碟本体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无外罩);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无外罩);图5是图3/图4中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见附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红外感应飞碟,包括遥控器1和飞碟本体,飞碟本体包括壳体2、控制机构5、风叶3、第一红外发射器6、红外接收器7和处理器 (图中未体现);控制机构5装在壳体2上,风叶3于壳体2的一侧与控制机构5相连接 ’第一红外发射器6用于向实物介质发射红外感应信号,它安装在壳体2上,且其输入通过数据线与处理器相连接;红外接收器7用于接收和传输实物介质反射的红外感应信号,它安装在壳体2上,且其输出通过数据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处理器为一 IC芯片,它可向第一红外发射器6传输红外感应信号,同时可对所接收的红外感应信号进行处理,并控制控制机构5进行工作,它安装在控制机构5上,且其输出与控制机构5相连接;遥控器1上装有开启/停止按钮和用于向红外接收器7发射红外感应信号的第二红外发射器(图中未体现),该遥控器1的开启/停止按钮的输出接至第二红外发射器的输入。其中,如图1、图5所示,壳体2由外罩21、上盖22、下盖23和支架24组成;外罩21的中部设有一上下通透的腔体,上盖22装于该腔体的上侧,下盖23装于该腔体的下侧;控制机构5和支架24分别装于外罩21的腔体中;第一红外发射器6装在外罩21的底端边缘上 (当然,第一红外发射器6也可以安装在外罩21的顶部或外罩21的底端外缘上),红外接收器7装在下盖23的外端面上(当然,红外接收器7也可以安装在外罩21上);作为一种优选,还可在上盖22上安装一个开启键(图中未体现),并使该开启键的输出与处理器相连接,如此,除了可通过遥控器1对飞碟的起飞状态进行控制外,还可通过上盖22上的开启键对飞碟的起飞状态进行控制;如图5所示,控制机构5包括电机53、电机驱动电路(图中未体现)、主动齿轮(图中未体现)、从动齿轮54、齿轮轴55、电路板51和电池52 ;电路板51、电池52和支架24分别装在下盖23的内端面上;电机53装在支架24上,主动齿轮与电机53的转轴相传动连接,从动齿轮54通过齿轮轴55固定装于支架24和下盖23之间,并与主动齿轮相啮合;齿轮轴55的一端伸出下盖23,并与风叶3相固接;电机驱动电路和处理器分别安装在电路板 51上,且处理器的输出接至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与电机53相连接; 电池52与处理器相连接;如图2所示,外罩21的底端外缘上还装有一个LED灯8 (当然,该LED灯8也可以安装在外罩21的其他位置,如外罩21的顶端),如此,当飞碟转动起来时,LED灯8呈亮灯状态,使飞碟的底端外缘看起来如同一个光圈;上述电池52为可重复充电使用的铝电池(当然,上述电池52也可以是一次性电池),它通过遥控器1进行充电,即遥控器1上设有一个用于给电池52充电的充电座,上盖 22上设有一个用于给电池52充电的插孔,遥控器1的充电座通过充电数据线11与上盖22 的插孔221相连接;如图1所示,上盖22的顶端装有一个用于方便玩家手持飞碟的手柄9,该手柄9可有多种造型,如,可以是杆体的,也可以是卡通人物造型等;本技术的一种红外感应飞碟,起飞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感应飞碟,包括遥控器和飞碟本体,飞碟本体包括壳体、控制机构和风叶;控制机构装在壳体上,风叶于壳体的一侧与控制机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控制机构的工作状态的处理器,该处理器安装在控制机构上,且该处理器的输出与控制机构相连接;用于向实物介质发射红外感应信号的第一红外发射器,该第一红外发射器安装在壳体上,且其输入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用于接收和传输红外感应信号的红外接收器,该红外接收器安装在壳体上,且其输出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肖东
申请(专利权)人:蓝帽子厦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