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片及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9915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导电片及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2个以上的第1大格子(24A)在第1方向上经由第1连接部(28A)串联电连接而构成的第1导电图形(18A)形成在第1透明基体(14A)上,2个以上的第2大格子(24B)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经由第2连接部(28B)串联电连接而构成的第2导电图形(18B)形成在第2透明基体(14B)上,从上面看时,配置了与第1导电图形(18A)邻接的第2导电图形(18B),而且为第1连接部(28A)和第2连接部(28B)对置的形态,第1连接部(28A)用3个以上的连接路径将第1大格子(24A)间电连接,第2连接部(28B)用3个以上的连接路径将第2大格子(24B)间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片及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例如涉及在投影型静电电容式的触摸面板中适用的导电片及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
技术介绍
近来,触摸面板被注目。公开了如下例子在这样的触摸面板中,为了不使排列成矩阵状的电极醒目,而用ITO(氧化铟锡)构成电极(参考例如日本特开2010-086684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05-2M818号公报)。触摸面板虽然以应用于PDA (便携式信息终端)和便携式电话等的小尺寸为主,但应用于个人计算机用显示器等的大尺寸化也在进行。在这样的将来的动向中,由于现有的电极使用ITO (氧化铟锡),所以存在如下问题随着电阻变大(数百欧姆/sq.的程度)、应用尺寸变大,电极间的电流的传输速度变慢、响应速度(从接触指尖到检测出该位置的时间)变慢。因此,可以考虑通过排列多个由金属制成的细线(金属细线)构成的格子而构成电极,而使表面电阻降低。作为将金属细线用作电极的触摸面板,例如,已知国际公开第 97/018508号,2003-099185号公报、美国专利第5113041号、国际公开第95/027334号、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239650号、美国专利第72(^859号、国际公开第2010/013679号。国际公开第97/018508号、日本特开2003-099185号公报、美国专利第5113041号的图Ia及国际公开第95/027334号有关的导电片,具有将多个金属细线排列于纵方向而构成的第1导电图形、将多个金属细线排列于横方向而构成的第2导电图形及设在这些第1 导电图形及第2导电图形间的绝缘层。而且,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239650号及美国专利第72(^859号有关的导电片,具有将在各金属细线上分别形成了多个S字状的变形部的图形排列于纵方向而构成的第1导电图形、以及将形成了多个S字状的变形部的图形排列于横方向而构成的第2导电图形。国际公开第2010/013679号有关的触摸开关,具备基板、形成于上述基板的一面且以一定间隔排列的多个第1电极、形成于上述基板的另一面并以一定间隔排列且与上述多个第1电极成为格子状的多个第2电极,被安装在显示器的前面。而且,在该国际公开第2010/013679号的图7中,记载着上述第1电极由组合了多个小格子而形成的多个感知部和将上述感知部间通过导体线用2个连接路径连接的连接部构成这一点。但是,在这些例子中存在如下问题若某一金属细线存在断线,则不能识别与断线的金属细线相关联的地址。国际公开第2010/013679号的触摸开关,在第1电极中,感知部间仅通过2个连接路径连接,所以上述2个连接路径的双方断线而使连接部完全断线的可能性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片及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可以使将感知部间连接的连接部完全断线的可能性降低到低于现有技术,并且,可以实现基体上所形成的导电图形的低电阻化,而且可以提高视认性,另外,可以提高触摸位置检测的灵敏度、检测精度。(1)第1的本专利技术有关的导电片,具有如下构成具有基体、形成于上述基体的一个主面的第1导电部和形成于上述基体的另一个主面的第2导电部,上述第1导电部由2个以上的第1导电图形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排列而构成,该第1导电图形由2个以上的第1感知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经由第1连接部串联电连接而构成,上述第2导电部由2个以上的第2导电图形在上述第1方向上排列而构成,该第2导电图形由2个以上的第2感知部在上述第2方向上经由第2连接部串联电连接而构成,各上述第1感知部及各上述第2感知部分别由2个以上的小格子组合而构成,从上面看时,上述第2导电图形与上述第1导电图形邻接配置,而且,上述第1连接部和上述第2连接部为将上述基体夹在中间而对置的形态,上述第1连接部用3个以上的连接路径将上述第1感知部间电连接,上述第 2连接部用3个以上的连接路径将上述第2感知部间电连接。(2)第1的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第1连接部由将一个上述第1感知部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的顶点与另一个上述第1感知部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的顶点之间连结的3个以上的导线构成,上述第2连接部由将一个上述第2感知部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的顶点与另一个上述第2感知部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的顶点之间连结的3个以上的导线构成。(3)第1的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第1连接部具有将一个上述第1感知部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的顶点与另一个上述第1感知部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的顶点之间连结的第 1导线部及第2导线部;将一个上述第1感知部所含的其它的小格子的顶点与第1导线部连结的第3导线部;及将另一个上述第1感知部所含的其它的小格子的顶点与第2导线部连结的第4导线部;上述第2连接部具有将一个上述第2感知部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的顶点与另一个上述第2感知部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的顶点之间连结的第5导线部及第6导线部;将一个上述第2感知部所含的其它的小格子的顶点与第5导线部连结的第 7导线部;及将另一个上述第2感知部所含的其它的小格子的顶点与第6导线部连结的第8 导线部。(4)第1的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第1导电部还在上述第1感知部的边的周围,排列由多个第1辅助线构成的第1辅助图形,上述第2导电部还在上述第2感知部的边的周围,排列由多个第2辅助线构成的第2辅助图形,从上面看时,在上述第1导电图形和上述第2导电图形之间,形成了上述第1辅助图形和上述第2辅助图形对置而形成的组合图形。(5)第1的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组合图形由2个以上的小格子组合而构成。(6)第1的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第1感知部及上述第2感知部以大致相同的大小构成, 或以不同的大小构成。(7)第1的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第1感知部构成为大致正方形状的大格子,上述第2感知部构成为大致长方形状的大格子。(8)第2的本专利技术有关的导电片,具有如下构成具有基体和形成于上述基体的主面的导电部,上述导电部由2个以上的导电图形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排列而构成,该导电图形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感知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经由金属细线构成的连接部串联电连接而构成,各上述感知部由2个以上的小格子组合而构成,上述连接部用3个以上的连接路径将上述感知部间电连接。(9)第2的本专利技术中,在设定从一个上述感知部与上述连接部的接点到该连接部内的金属细线的数量为Na,上述连接部内的多个交点间的金属细线的数量为Nb,从另一个上述感知部与上述连接部的接点到该连接部内的金属细线的数量为Ne,邻接的上述感知部间的连接路径的数量为N时,N = NaX (Nb+Nc-1)。(10)第2的本专利技术中,上述连接部具有在邻接的2个上述感知部间沿规定的连接方向配置的长方形部,上述长方形部具有相互对置的金属细线间的距离为La的第1长方形部和相互对置的金属细线间的距离为Lb的第2长方形部,La > Lb。(11)第2的本专利技术中,上述长度Lb与上述小格子的一边的长度相同。(12)第 2 的本专利技术中,1. 2XLb ^ La ^ 3. OXLb0(13)第 2 的本专利技术中,La = 2XLb。(14)第2的本专利技术中,在上述第2长方形部的两侧配置了上述第1长方形部。(15)第2的本专利技术中,具有上述连接部之中的从具有上述小格子的一边的长度的 3倍以上的长度的边开始正交延伸的金属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构成:具有基体(14A)、形成于上述基体(14A)的一个主面的第1导电部(16A)和形成于上述基体(14A)的另一个主面的第2导电部(16B),上述第1导电部(16A)由2个以上的第1导电图形(18A)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排列而构成,该第1导电图形(18A)由2个以上的第1感知部(24A)在上述第1方向上经由第1连接部串联电连接而构成,上述第2导电部(16B)由2个以上的第2导电图形(18B)在上述第1方向上排列而构成,该第2导电图形(18B)由2个以上的第2感知部(24B)在上述第2方向上经由第2连接部串联电连接而构成,各上述第1感知部(24A)及各上述第2感知部(24B)分别由2个以上的小格子(26)组合而构成,从上面看时,上述第2导电图形(18B)与上述第1导电接。图形(18A)邻接配置,而且,上述第1连接部和上述第2连接部为将上述基体(14A)夹在中间而对置的形态,上述第1连接部用3个以上的连接路径将上述第1感知部(24A)间电连接,上述第2连接部用3个以上的连接路径将上述第2感知部(24B)间电连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5.27 JP 121865/2010;2010.12.22 JP 286253/2011.一种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构成具有基体(14A)、形成于上述基体(14A)的一个主面的第1导电部(16A)和形成于上述基体(14A)的另一个主面的第2导电部(16B),上述第1导电部(16A)由2个以上的第1导电图形(18A)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排列而构成,该第1导电图形(18A)由2个以上的第1感知部Q4A)在上述第1方向上经由第1连接部串联电连接而构成,上述第2导电部(16B)由2个以上的第2导电图形(18B)在上述第1方向上排列而构成,该第2导电图形(18B)由2个以上的第2感知部(MB)在上述第2方向上经由第2连接部串联电连接而构成,各上述第1感知部04A)及各上述第2感知部(MB)分别由2个以上的小格子06) 组合而构成,从上面看时,上述第2导电图形(18B)与上述第1导电图形(18A)邻接配置,而且,上述第1连接部和上述第2连接部为将上述基体(14A)夹在中间而对置的形态, 上述第1连接部用3个以上的连接路径将上述第1感知部04A)间电连接, 上述第2连接部用3个以上的连接路径将上述第2感知部Q4B)间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导电片,其中,上述第1连接部由将一个上述第1感知部04A)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06)的顶点与另一个上述第1感知部04A)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06)的顶点之间连结的3个以上的导线构成,上述第2连接部由将一个上述第2感知部(MB)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06)的顶点与另一个上述第2感知部(MB)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06)的顶点之间连结的3个以上的导线构成。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导电片,其中, 上述第1连接部具有将一个上述第1感知部04A)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06)的顶点与另一个上述第 1感知部04A)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06)的顶点之间连结的第1导线部及第2导线部;将一个上述第1感知部04A)所含的其它的小格子06)的顶点与第1导线部连结的第3导线部;及将另一个上述第1感知部04A)所含的其它的小格子06)的顶点与第2导线部连结的第4导线部;上述第2连接部具有将一个上述第2感知部(MB)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06)的顶点与另一个上述第 2感知部(MB)所含的1个以上的小格子06)的顶点之间连结的第5导线部及第6导线部;将一个上述第2感知部(MB)所含的其它的小格子06)的顶点与第5导线部连结的第7导线部;及将另一个上述第2感知部(MB)所含的其它的小格子06)的顶点与第6导线部连结的第8导线部。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导电片,其中,上述第1导电部(16A)还在上述第1感知部Q4A)的边的周围,排列由多个第1辅助线(56A)构成的第1辅助图形,上述第2导电部(16B)还在上述第2感知部Q4B)的边的周围,排列由多个第2辅助线(56B)构成的第2辅助图形,从上面看时,在上述第1导电图形(18A)和上述第2导电图形(18B)之间,形成了上述第1辅助图形和上述第2辅助图形对置而形成的组合图形(75)。5.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导电片,其中,上述组合图形(75)由2个以上的小格子06)组合而构成。6.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导电片,其中,上述第1感知部04A)及上述第2感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城匡志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