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95984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技术领域。为提供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牛蒡子9-15份、茯苓10-20份、泽泻15-25份、甘草5-15份、黄芪55-65份、蝉蜕9-15份、蛇舌草25-35份、山药25-35份、芡实25-35份、山茱萸15-25份、熟地25-35份、姜黄10-20份、玄参25-35份、白茅根25-35份、石苇25-35份、旱莲草25-35份、女贞子25-35份、白术10-20份、白芍15-25份、益母草25-35份。该中药组合物有效率98%以上,治愈率达9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是指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湿疹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皮肤病,治疗需要复发性专用药,如含有康洁净肤成分的药物,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中医称湿疹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化工胶、樟脑丸等)引致。 至于“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于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 身体便会处于“湿”的状态,症状是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湿疹病患者兼受热和湿两种病邪困扰。病者一方面有实火,但却因身体机能呆滞,以致人体的化工厂肝脏未能发挥疏泄排毒的功能,将体内的热毒从大小二便排出体外。结果只好转而从毛孔排出, 若微循环系统欠佳或毛孔闭塞,毒素便会积聚在体内。当积聚至某程度时,或吃了一些致敏的食物后,便会出现湿疹之类的皮肤病。其次,除皮肤问题外,湿热者亦会有胸腹胀闷不舒、 大便秘(便秘食品)结或泄泻、小便短少赤黄等病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中医对湿疹的认识机理提供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牛蒡子9-15份、茯苓10-20份、泽泻15-25份、 甘草5-15份、黄芪55-65份、蝉蜕9-15份、蛇舌草25-35份、山药25-35份、芡实25-35份、 山茱萸15-25份、熟地25-35份、姜黄10-20份、玄参25-35份、白茅根25-35份、石苇25-35 份、旱莲草25-35份、女贞子25-35份、白术10-20份、白芍15-25份、益母草25-35份。该中药组合物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比的原料药物组合后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煎制,每副取药汁200ml,早晚两次服完,7日为一疗程。上述原料药物中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泽泻,其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甘草,气微、味甜而特殊。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功效。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 手少阴之经。其功用甚多,尤在补血。蝉蜕,甘,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功效。蛇舌草,甘苦寒,入胃、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除湿功效。山药,甘、温、平、无毒。煮制脾胃虚弱,不思饮食之证。芡实,味甘,平,无毒,入心、肾、脾、胃四经。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之效。山茱萸,酸、涩,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之效。熟地,甘,微温,归肝、肾经。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之效。姜黄,辛、苦,温,归脾、肝经。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效。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之效。白茅根,味甘,寒,入肺、胃、小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效。石韦,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有利水通淋,清肺泄热之效。旱莲草,味甘酸,平,无毒,入肝、肾经。具有凉血,止血,补肾,益阴之效。女贞子,味甘、苦,性凉,入肝,肾经。有补益肝肾、清虚热之效。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之效。白芍,味苦,平,入肝、脾经。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之效。益母草,气微,味微苦,入心、肝、膀胱经。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之效。方中牛蒡子,味辛、苦、性寒。走肺、胃经,走而不守,能疏散内外表里之风热;蛇舌草,甘苦寒,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除湿;白茅根能通肺及大肠之气,涤清胃肠积滞, 消风止痒散毒。盖“热”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湿毒,非攻发内托幸扬不得消散。而牛蒡子、蛇舌草、白茅根三者为伍,既能熄风止痒,又能托毒攻伐,对于顽固蕴久深在之湿毒作痒,用之最为相宜。蝉蜕,性寒善行,清热散风,燥湿止痒,协同玄参以助全虫祛除表浅外风蕴湿而止痒;旱莲草协同利水通淋,清肺泄热的石韦能够辅佐牛蒡子祛除深在之风毒蕴湿而治顽固性的瘙痒。另外脾胃气滞则蕴湿,湿蕴日久则生毒,顽湿聚毒,客于皮肤则瘙痒无度,故方中佐以茯苓、山药、白术,旨在行气清肠胃之结热,以期调理胃肠,清除湿热蕴积之根源,标本兼顾,寓意较深。下面结合具体病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病例1男,38岁,小腿部皮肤肥厚,粗糙,干燥,脱屑,皮纹增宽加深,色素沉着、苔藓样明显,瘙痒无度,色薄白苔少,脉细数。发病初期用过皮炎平、达克宁等药膏涂抹无效果,服用医院开给的药物多周症状无改善,症状持续一年多,患者极为痛苦。半年前,服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一周后,腿部颜色变浅,瘙痒减轻,抓挠次数减少,腿部破损皮肤逐步愈合,连续服用一个月后,瘙痒消失,腿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又持续服用1个月,痊愈。病例2男,阴囊瘙痒,可见阴囊部皮肤泛白,经常抓挠,用达克宁涂抹后症状减轻。但隔段时间复发,复涂抹。造成病人裆部长期不适,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服用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配合达克宁涂抹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至今8个月无复发。病例3女,48岁,腋窝处疹点细小且坚硬为粟,质白根红,瘙痒异常,抓破则有黄色水液浸淫蔓延,痒极则肤红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该病人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无效果,且湿疹有蔓延之势,至服用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时,湿疹已蔓延至肋条处。经服用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2个疗程,发痒症状减轻,破损皮肤结痂,连续服用5个疗程,疹点基本萎缩不见,复又继续服用3个疗程,疹点不见,痒症消失,至今半年无复发。病例 4女,18岁,先是左手部皮肤见红斑、丘疹、发痒,挠挤有少量渗液,后逐渐感染至右手出现相同症状,连续采用达克宁、皮炎平之类软膏涂抹无效果。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3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服用4个疗程,痊愈。至今1年无复发。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经临床58例湿疹患者服用,痊愈53例,症状明显减轻4 例,无改善1例,经统计学统计,有效率98%以上,治愈率达90%以上。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牛蒡子12g、茯苓15g、泽泻20g、甘草10g、黄芪60g、蝉蜕12g、蛇舌草30g、山药 30g、芡实30g、山茱萸20g、熟地30g、姜黄15g、玄参30g、白茅根30g、石苇30g、旱莲草30g、 女贞子30g、白术15g、白芍20g、益母草30g。实施例2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牛蒡子9g、茯苓20g、泽泻15g、甘草15g、黄芪55g、蝉蜕15g、蛇舌草25g、山药 35g、芡实25g、山茱萸25g、熟地25g、姜黄20g、玄参25g、白茅根35g、石苇25g、旱莲草35g、 女贞子25g、白术20g、白芍15g、益母草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牛蒡子9-15份、茯苓10-20份、泽泻15-25份、甘草5-15份、黄芪55-65份、蝉蜕9-15份、蛇舌草25-35份、山药25-35份、芡实25-35份、 山茱萸15-25份、熟地25-35份、姜黄10-20份、玄参25-35份、白茅根25-35份、石苇25-35份、旱莲草25-35份、女贞子25-35份、白术10-20份、白芍15-25份、益母草25-3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河荣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市商贸城卫生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