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倍率变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9441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倍率变焦镜头,以实现整体轻量化,尤其实现聚焦组的透镜系统的轻量化,从而使聚焦驱动系统的负担变小的同时,使防振透镜系统实现小口径及轻量化,以减小防振驱动系统的负担,并实现防振驱动系统的小型化。为此,从物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第五透镜组,在进行从广角端至望远端的聚焦期间,在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与在广角端相比,各透镜组在望远端更靠近物侧,且第三透镜组与第四透镜组的间隔在中间变焦位置中最宽,在进行从无限远端至近距离物侧的聚焦时,通过朝像侧移动第四透镜组而进行聚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35mm照相机、摄像机、电子静态相机等的变焦比大至10倍以上、 广角端的视角为75度以上、且小型化的高倍率变焦镜头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变焦镜头的聚焦方式,公知的有使最为靠近物侧的透镜组伸出进行聚焦的前镜聚焦方式。这种前镜聚焦方式的变焦镜头若应用为自动聚焦变焦镜头,则不得不向光轴方向移动又大又重的前端镜头,因此具有难以实现迅速聚焦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公知的有移动第二透镜组之后的透镜组的内聚焦方式或后聚焦方式。这种内聚焦方式或后聚焦方式一般可以使聚焦透镜组构成为小口径且轻量,而且可使得用于驱动自动聚焦机构的马达的负担变小,且能够实现迅速聚焦的自动聚焦变焦镜头。另一方面,高倍率变焦镜头存在以下问题,即在处于望远端时根据摄影者而容易发生手抖。为避免因这种手抖引起的摄影劣化,提出各种通过将光学系统的一部分沿大致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使受光体上的成像在受光体上产生位移,以消除手抖引起的成像模糊的方法。为了避免损害高倍率变焦镜头的便利性,强烈要求将高倍率变焦镜头形成为小型化。特别是,最近具有即时预览功能的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具备根据对比度AF(即摆动(wobbling))而执行合焦动作的功能。因此,若聚焦组的重量大,则具有以下问题,即移动聚焦组的传动机构变大,使得系统大型化,从而对聚焦组的轻量化期望很强。现有技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提出这样一种高倍率变焦镜头,即该高倍率变焦镜头具有依次配置的分别为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的透镜组,且当安装于使用APS-C尺寸的图像传感器的透镜可互换式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时,可实现35mm胶片单镜头相机的相当于^mm的76度左右的视角,且7倍左右的变焦比,且具有与透镜可互换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同等的后焦距,而且紧凑并具高性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他的现有技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提出这样一种高倍率防振变焦镜头,即该高倍率变焦镜头具有依次配置的分别为正负负正负正的屈光力的透镜组或分别为正负负正正的透镜组,且是以第三透镜组进行聚焦,以第五透镜组执行防振的照相用透镜,并具有变焦比约为12倍的超高倍率,同时对于近距离物体可进行内聚焦,而且在具备防振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性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而且,其他现有技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提出这样一种高倍率变焦镜头,即该高倍率变焦镜头具有依次配置的分别为正负正负正的屈光力的透镜组,具体说,从物侧依次至少具有正的第一透镜组G1、负的第二透镜组G2、正的第三透镜组G3、负的第四透镜组G4、正的第五透镜组G5,在从广角端变换到望远端期间,通过扩大第一透镜组Gl与第二透镜组G2 之间的间隔、缩小第二透镜组G2与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扩大第三透镜组G3与第四透镜组G4之间的间隔、缩小第四透镜组G4与第五透镜组G5之间的间隔,以进行变焦,由此变焦比达到10倍程度左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并且,其他现有技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提出这样一种方法,S卩,从物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这四个透镜组,并通过增加该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之间的间隔来执行从广角端至望远端的变焦,且通过在光轴上移动该第三透镜组来对伴随变焦而产生的像面变动进行补偿,并且通过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该第二透镜组的同时,将该第二透镜组的内部或附近的光轴上的一点作为旋转中心而使该第二透镜组进行微小的旋转,由此对摄影画面的抖动进行补偿,而且在正变焦镜头中,将作为主变焦组的负的第二透镜组作为防振透镜组,使该负的第二透镜组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并且,其他现有技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提出这样一种小型的变焦镜头,即构成为分割第二透镜组,且将不是聚焦组的第二 a透镜组作为防振透镜组,并且聚焦时不会极大地增加聚焦组的移动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幻。这种高倍率变焦镜头,从长共轭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由多个或一个透镜组构成为整体的正屈光力的后续组,且该高倍率变焦镜头为这样一种变焦镜头,即,从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端时,前述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增大,前述第二透镜组和前述后续组之间的间隔变小的变焦镜头,前述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 a透镜组和配置在相对该第二 a透镜组更短的共轭侧的负屈光力的第二 b透镜组,通过该第二 b透镜组执行聚焦的同时,在广角端的焦距、望远端的焦距、前述第二 a透镜组的焦距之间赋予特定的条件。一方面,作为聚焦期间的像放大倍率变化小的现有技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提出这样一种结构,即从物侧依次配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的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后续的至少两个透镜组,并且在放大时,全部的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以谋求各透镜组的间隔变化,在聚焦时,从像侧起第二个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6的实施方式7)。专利文献6的高倍率变焦镜头,提供实现10倍的变焦比的同时,聚焦组和防振组小型化的变焦镜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5-331697号专利文献2特开平2003-3^933号专利文献3特开平10-0133109号专利文献4特开平05-023M10号专利文献5特开2000-(^8923号专利文献6特开2009-265652号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将第二透镜组作为聚焦组,并由5块透镜构成该第二透镜组,因此重量较重,且由于像放大倍率变化大,因此不利于对比度AF(对比度自动聚焦)。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以第三透镜组的2块透镜构成聚焦组,以谋求聚焦组的轻量化,但仍具有IOg左右的重量,因此并不能认为充分地进行了轻量化。而且,通过将第五透镜组作为防振组,以谋求轻量化,但没有实现充分的轻量化。提高包括补偿像差等的光学性能也比较困难。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以第三透镜组的3块透镜构成聚焦组,但重量达到IOg以上,无法应用于对比度AF。而且,无法认为是紧凑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负的第二透镜组适于用作在偏心时减小慧差发生的防振组。但是,由于高倍率变焦镜头的第二透镜组需要4块以上的透镜组,因此难以实现防振机构的小型化。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为了在广角端得到摄影画面周边的光, 不得不增大第二 a透镜组的口径,因此难以实现防振机构的小型化。专利文献6所公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实施方式7)中,将作为负的第三透镜组的 2块透镜作为防振组,因此虽然使防振组的重量实现轻量化,但由于在相比光阑靠近物侧的透镜组用于进行手抖补偿,因此难以抑制手抖补偿时像散变化,难以认为手抖补偿时的光学性能优秀。而且,滤镜的口径大的同时,以正负负正负负的6组放大镜构成,因此难以实现镜筒的紧凑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倍率变焦镜头,以实现整体轻量化,尤其实现聚焦组的透镜系统的轻量化,从而使聚焦驱动系统的负担变小的同时,使防振透镜系统实现小口径及轻量化,以减小防振驱动系统的负担,从而实现防振驱动系统的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像差补偿等光学性能优良,且聚焦期间的像放大倍率变化小、高性能且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倍率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第五透镜组,在进行从无限远端至近距离物体的聚焦时,通过朝像侧移动第四透镜组来进行聚焦,并根据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透镜组的一部分而移动像。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5.24 JP 2010-1187141.一种高倍率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第五透镜组,在进行从无限远端至近距离物体的聚焦时,通过朝像侧移动第四透镜组来进行聚焦, 并根据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透镜组的一部分而移动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倍率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组从物侧开始依次包括正屈光力的第三A透镜组、正屈光力的第三B透镜组、紧接着设置的第三C透镜组,通过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B透镜组,以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久幸金井真实末吉正史细井正晴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腾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