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松茂专利>正文

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9041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结构,具有一中空主杆,其内设置有一弹性元件,第二架结构,具有一主杆,它插置活动于中空主杆中与弹性元件相接触进而操纵轻松容易,一利用万向机构连接于第二支架结构前端的前摆机构,具有一前滚轮,一连接于第二支架结构后端的后摆机构,具有一后滚轮,使得第二支架结构下压时,前、后滚轮能滚动,利用设于第二支架结构上且位于前、后摆机构前的前、后调整装置,可调整前、后摆机构的张开角度,避免前、后机构过度张开而导致需施力较大的缺点,以及一连动机构,一把手机构,一制动机构及一操纵机构,设于该把手机构上,用以操纵该制动机构进而控制该等滚轮的停止、前进与后退。(*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尤其是关于一种利用骑乘者的重心下压于第二支架结构及施力于连动机构,并利用第一支架结构内的弹性元件的压缩弹力使操作轻松容易,及利用设于第二支架结构上且位于前、后摆机构前的前、后调整装置,可调整前、后摆机构的张开角度,避免前、后摆机构过度张开而导致需施力较大的缺点,以及把手机构与制动机构的配合设计使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可以更方便控制停止、前进、后退的动作。木马系一古老的传统休闲游乐玩具,从一个马头及一个竹杆的结构,小孩儿夹在双腿间到处跑的情形,进步到近代利用在马脚连接一弯板,使孩童能做前后的摆动,较增加些许趣味。由于科技的日益发达,时有不同结构的马玩具被研究开发出来,如公告第99906号“跑马玩具车之结构”专利案,其是利用脚踏板连动一驱动机构,藉驱动结构驱动设于后轴上的斜齿轮旋转而使得车体前进,其中该驱动机构包括一斜向啮合块与一弹簧用以驱动该斜齿轮旋转。此一机构具有前进的功能,但无法做后退的动作。再者更进一步,公告第103441号“自走式马”专利案,其是利用操作把手前后运动以驱动前、后肢向前移动而达到前进之目的,再利用捏杆控制前、后肢的驱动轮并操作把手前后运动以驱动前后肢向后运动而达到后退之目的。此一机构虽可作前进后退,甚至于转弯的动作,但由于机构过于复杂,制造较费时,且维修不易,同时为使达到后退之目的,操作捏杆控制前肢的驱动轮或后肢的驱动轮均相当不便,尤其对孩童而言,复杂的操作程序,更无法提高小孩的学习兴趣。之后,公告第122696号“摇摆型会跑之安全木马”专利案,即又偏向简单的设计,避免因过于复杂而使小孩无法享受玩耍的乐趣,共系利用木马摇摆时,藉重心超越倾倒线而促使轮子接触地面造成滚动前移。唯此一机构仅是由一摇摆木马作改变而已,且无法具有后退、转弯等功能。公告第269206号“摇马自走玩具”专利案,其系利用孩童的重心前后移动以控制前、后肢带动压缩弹簧的运动,使得摇马可前进后退。事实上,此一机构可能产生二个问题,一、孩童的操作技巧,会影响木马的运动;二、木马可能会产生上下运动,而不会产生前进后退的动作,如果操作技巧不熟的话,通常此一技巧难度较高。申请人前已提出第85217327号“不需电能的自走机构”专利申请案正在审查中,由于在前、后摆机构上产生回复力较慢影响行走速度,及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操作较不容易与轻松,及利用设于第二支架结构上且位于前、后摆机构前之前、后调整装置,可调整前、后摆机构的张开角度,避免前、后摆机构过度张开而导致需施力较大的缺点,以及制动机构与把手机构可作更佳的结构配合设计,因此做一些改良而产生本技术。因此,鉴于上述机构的一些问题,专利技术人历经研究再提出一个新创作,以改善公知木马的缺点,增加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行走与控制功能。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于第一支架结构的中空主杆内设有弹性元件供第二支架结构的主杆插置,进而利用弹性元件的压缩弹力使第二支架结构能做上下垂直反复运动,使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操作更轻松容易。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设于第二支架结构上且位于前、后摆机构前之前、后调整装置,可调整前、后摆机构的张开角度,避免前、后摆机构过度张开而导施力较大的缺点。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把手机构与制动机构的配合设计使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可以更方便控制停止、前进、后退的动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包括一第一支结构,具有一中空主杆,该中空主杆内设置有一弹性元件;一第二支架结构,具有一主杆它插置活动于该中空主杆内且与该弹性元件接触;一利用一万向机构连接于该第二支架结构前端的前摆机构,具有一前支管体及连接于该前支管体的一前滚轮;一连接于该第二支架结构后端的后摆机构,具有一后支管体及连接于该后支管体的一后滚轮;一连动机构,用以接受动力源驱动而连动前、后摆机构;一把手机构,设于该前摆机构上端,用以控制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行走方向;一制动机构,设于该前摆机构底端之前滚轮及该后摆机构底端之后滚轮上,用以制动该等滚轮动作,该制动机构包括一设于该前摆机构之前支管体上的前制动机构,其包括设于该前滚轮上的一前棘齿轮,用以制动该前棘齿轮的一前制动片,及一前制动组件,用以制动该前制动片,利用该前制动组件控制该前制动片以制动该前棘齿轮的动作;一设于该后摆机构之后支管体的后制动机构,其包括设于该后滚轮上的一后棘齿轮,用以制动该后棘齿轮的一后制动片,及一后制动组件,用以制动该后制动片,利用该后制动组件控制该后制动片以制动该后棘齿轮的动作;一传动机构,它包括一第一传元件,它分别连接该操纵机构及该前制动组件,一第二传动元件,它分别连接该操纵机构及该后制动组件,及一第三传动元件,它分别连接该前、后制动组件;借由该操纵机构的操纵该传动机构,以控制该前、后制动机构制动该前、后滚轮动作;及一操纵机构,设于该把手机构上,用以操纵该制动机构进而控制该等滚轮的停止、前进、后退动作。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而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做任何限制。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3为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第一、第二支架结构的元件动作示意图;图4、5为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制动机构之前、后制动机构立体示意图6a、6b、7a、7b、8a、8b为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制动机构动作示意图;图9为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操纵机构立体示意图;图10为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操纵机构侧面示意图;图11、12为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操纵机构之操纵元件动作示意图;图13a、13b、13c为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操纵机构之操纵示意图;图14、15为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动作示意图;及图16为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动物造型示意图。图1为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该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包括一第一支架结构10,具有一中空主杆11,该中空主杆11内设置有一弹性元件12。一第二支架结构20,具有一主杆21,供插置活动于该中空主杆11内且与该弹性元件12接触,该弹性元件12为一压缩弹簧。一利用一万向机构30连接于该第二支架结构20前端的前摆机构40,具有一前支管体41及连接于该前支管体41的一前滚轮42。一连接于该第二支架结构20后端的后摆机构50。具有一后支管体51及连接于该后支管体的一后滚轮52。利用设于该第二支架结构20上且位于该前、后摆机构40、50前的一前、后调整装置60、61,可调整该前、后摆机构40、50的张开角度。一连动机构70,用以接受动力源A驱动而连动前、后摆机构40、50。一把手机构80,设于该第一支架结构20上,用以控制自走机构的行走方向。一制动机构90,设于该前摆机构40底端的前滚轮42及该后摆机构50底端的后滚轮52上,用以制动该等滚轮42、52作动。及一操纵机构100,设于该把手机构80上,用以操纵该制动机构90进而控主该等滚轮42、52的停止、前进、后退动作。图2、3为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之第一、第二支架结构的元件动作示意图,该第一支架结构10尚包括一第一辅助杆件13与该中空主杆11呈垂直连接,且其两端分别设有活动滑轮14、15,及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包括:一第一支架结构,具有一中空主杆,该中空主杆内设置有一弹性元件;一第二支架结构,具有一主杆,它插置活动于该中空主杆内且与该弹性元件接触;一利用一万向机构连接于该第二支架结构前端的前摆机构,具有一前支管 体及连接于该前支管体的一前滚轮;一连接于该第二支架结构后端的后摆机构,具有一后支管体及连接于该后支管体的一后滚轮;一连动机构,用以接受动力源驱动而连动前、后摆机构;一把手机构,设于该前摆机构上端,用以控制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行走 方向;一制动机构,设于该前摆机构底端的前滚轮及该后摆机构底端的后滚轮上,用以制动该滚轮动作,其特征在于,该制动机构包括:一设于该前摆机构之前支管体上的前制动机构,其包括设于该前滚轮上的一前棘齿轮,用以制动该前棘齿轮的一前制动片,及一 前制动组件,用以制动该前制动片,利用该前制动组件控制该前制动片以制动该前棘齿轮的动作;一设于该后摆机构之后支管体上的后制动机构,其包括设于该后滚轮上的一后棘齿轮,用以制动该后棘齿轮的一后制动片,及一后制动组件,用以制动该后制动片,利用该 后制动组件控制该后制动片以制动该后棘齿轮的动作;一传动机构,其包括一第一传动元件,它分别连接该操纵机构及该前制动组件,该操纵机构系设于该把手机构上,用以操纵该制动机构;一第二传动元件,它分别连接该操纵机构及该后制动组件;及一第三传动元件 ,它分别连接该前、后制动组件;借由该操纵机构的操纵该传动机构,以控制该前、后制动机构制动该前、后滚轮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包括一第一支架结构,具有一中空主杆,该中空主杆内设置有一弹性元件;一第二支架结构,具有一主杆,它插置活动于该中空主杆内且与该弹性元件接触;一利用一万向机构连接于该第二支架结构前端的前摆机构,具有一前支管体及连接于该前支管体的一前滚轮;一连接于该第二支架结构后端的后摆机构,具有一后支管体及连接于该后支管体的一后滚轮;一连动机构,用以接受动力源驱动而连动前、后摆机构;一把手机构,设于该前摆机构上端,用以控制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的行走方向;一制动机构,设于该前摆机构底端的前滚轮及该后摆机构底端的后滚轮上,用以制动该滚轮动作,其特征在于,该制动机构包括一设于该前摆机构之前支管体上的前制动机构,其包括设于该前滚轮上的一前棘齿轮,用以制动该前棘齿轮的一前制动片,及一前制动组件,用以制动该前制动片,利用该前制动组件控制该前制动片以制动该前棘齿轮的动作;一设于该后摆机构之后支管体上的后制动机构,其包括设于该后滚轮上的一后棘齿轮,用以制动该后棘齿轮的一后制动片,及一后制动组件,用以制动该后制动片,利用该后制动组件控制该后制动片以制动该后棘齿轮的动作;一传动机构,其包括一第一传动元件,它分别连接该操纵机构及该前制动组件,该操纵机构系设于该把手机构上,用以操纵该制动机构;一第二传动元件,它分别连接该操纵机构及该后制动组件;及一第三传动元件,它分别连接该前、后制动组件;借由该操纵机构的操纵该传动机构,以控制该前、后制动机构制动该前、后滚轮动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其特征是,该第一支架结构尚包括一第一辅助杆件与该中空主杆呈垂直连接,且其两端分别设有活动滑轮,及一第一支杆与该第一辅助杆件及该中空主杆相互呈三度空间垂直连接,及于该中空主杆且该第一支杆上方适当位置垂直连接一第二支杆,供该连动机构附接于该第一、第二支杆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其特征是,该前、后摆机构利用一弹簧机构连接于该第一支架结构的中空主杆上,能拉伸缩收该前、后摆机构协助产生位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其特征是,该弹簧机构具有一第一弹簧与一第二弹簧,该第一弹簧两端分别连接该前摆机构的前支管体与该中空主杆上,而该第二弹簧两端则分别连接该后摆机构的后支管体与该中空主杆上,用以拉伸该前、后摆机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其特征是,该主杆底部具有一底盘与弹性元件接触,而该中空主杆则为具有一环缘以防止该主杆离开该中空主杆。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机构的改良结构,其特征是,该第二支架结构尚包括一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松茂
申请(专利权)人:蔡松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