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递转岔道与循环线/网
路轨双向岔道及贯通车场、路由设计与线网规划
技术介绍
既有轨道线网可分为两类——接轨连网和不接轨联网;导致两种效率的交通方式——直达与中转。联网中转只能换乘,“人转车不转。接轨连网是车辆流通的先决条件,其关键在于岔道节点。既有城市轨线以往返 (Back-and-Forth,简称BF)路由为主;即便一主二支分岔,仍维持复式的全程折返,导致支线车次减半,且难以持续连岔。传统铁路接轨的中继站车场(junction yard)内道岔繁杂红灯多,其设置同样为满足长短程、快慢列成对车次的往返运营;众口难调不免班次稀疏。综合上述,基于全程折返路由的双向岔道、中继站车场既难以维护交通密度均衡, 持续接轨连网,又制约列车在运营中互通重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案在保持各路段均衡往返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双向岔道结构成为一系列递转岔道;并以此为核心或关键节点,可持续接轨连网产生半程折返和全免折返的循环路由,取代全程折返路由,并逐步兼并扩张为一体化的循环线/网;为车辆减免红灯、密集转换、机动重组、互通循环铺平道路;满足大众乘客的多选路线和随车中转,即为 车转人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持续循环轨道线网,包括递转岔道、多岔站点、循环线/网及多元集散;其特征在于:以多岔站点覆盖的一系列递转岔道为核心或关键节点,可持续接轨往返路段成为一体化循环线/网,并派生多元集散改善覆盖面;为车辆减免红灯、互通重组、均衡循环,乘客随车或便捷转换铺设通途。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5.17 CN 201010173568.51.一种可持续循环轨道线网,包括递转岔道、多岔站点、循环线/网及多元集散;其特征在于以多岔站点覆盖的一系列递转岔道为核心或关键节点,可持续接轨往返路段成为一体化循环线/网,并派生多元集散改善覆盖面;为车辆减免红灯、互通重组、均衡循环,乘客随车或便捷转换铺设通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循环轨道线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递转岔道是双向的至少三岔道,含有至少一组至少三向的递转道或多元递转道;所述的递转道,由至少三个双向端口的返线递次小转为邻近端口的往线构成循环;所述的多元递转道由至少两种轨型合成递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循环轨道线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元集散是指至少两种轨型平面贴近或立交编织集散,其中至少一种轨型采用循环线/网,产生多元递转岔道和不对称往返路段,或者产生多元集散枢纽;所述的多元集散枢纽含有至少两种轨道和至少一组至少一种轨型的至少三向递转道,可以是星形或风筝形或烛台形或“个、大、木” 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循环轨道线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岔站点是覆盖递转岔道的站点或一组分站,包括覆盖多元递转岔道和含有至少一组递转岔道的集散枢纽的站点或一组分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循环轨道线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线/网包括有枝图半程折返循环线和无枝图全免折返循环网;所述的循环线含有至少一个递转岔道, 接轨至少三段往返双道,至少部分车辆在至少三个终端折返循环;所述的循环网含有至少一个平面或立交的内环组合;所述的平面内环组合含有至少两个同向单环,并可逐环内分或外贴或呈错角多边形扩张;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