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模型
,特别是指。
技术介绍
虚拟三维地图是以现实地理信息为基础,基于TOB GIS和虚拟现实技术所实现。可以通过任何方式(诸如采用人工拍照方式采集)获得实际三维的地理信息。将获得的地理信息进行加工拼接,通过建模(地形模型和地物模型)的方式加以整理,最后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呈现。其中,地物模型依托地形模型而存在,为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二者之间必须无缝匹配。目前,基于中小比例尺地图的虚拟地形环境的构建方案通常是在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上映射包括地形、地物在内的地表的二维纹理,偶尔对重要地物使用简单模型表示,虽然能够满足视觉感受到要求,但实现精度较低。而基于大比例尺地图的虚拟地形环境的构建方案,由于观察视点的接近以及应用中对各种查询和分析的需要,所以要求构建的环境既能准确地表现地形特征又能使地物与地形精确融合,准确地查询出地物的属性,以满足目视及精确定位的要求。而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地物、 地形模型往往是通过不同的建模软件生成的,双方的数据结构和组织方式有很大差别等原因,导致地物模型往往与地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模型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判断地物模型的几何形态:当地物模型的几何形态为点状,则相对地形模型对地物模型进行空间位置配准;当地物模型的几何形态为面状或带状,则将地物模型与地形模型进行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模型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判断地物模型的几何形态当地物模型的几何形态为点状,则相对地形模型对地物模型进行空间位置配准;当地物模型的几何形态为面状或带状,则将地物模型与地形模型进行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地形模型对地物模型进行的所述空间位置配准为采用线性配准或多项式配准修正地物模型的坐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地物模型与地形模型进行匹配包括根据地物模型对地形模型进行改造以及根据改造后的地形模型对地物模型进行改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地物模型对地形模型进行改造包括以下步骤A、判断面状地物模型是否存在二维底座多边形;若存在,则进入下一步;否则,根据面状地物模型的三维模型求取位于其底座基准面上的散乱点,并求出所述散乱点的凸包;B、根据面状地物模型的二维底座多边形或凸包的范围确定所述面状地物模型所覆盖的地形模型表面的范围,即由代表地形模型走势的不规则三角网组成的多边形区域;C、判断出所述不规则三角网中落在所述底座多边形或凸包内的点;D、删除这些点,同时删除与此点相关联的所有三角形;E、判断所述面状地物模型的底座基准高度是否存在;若是,则将底座多边形或凸包边界点的高程统一赋值为所述面状地物模型的底座基准高度;否则,根据底座多边形或凸包的中心点向地形模型表面做投影后求取所述面状地物模型中心点的高程,最后将底座多边形或凸包边界点的高程统一修改为所述面状地物模型中心点的高程;F、重新剖分所述面状地物模型底座多边形或凸包的边界点,并将由此生成的新三角形加入到所述不规则三角网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地物模型对地形模型进行改造之前对粒度庞大的面状地物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名,马照亭,殷勇,赵占杰,王继周,印洁,沈涛,孙伟,焦孟凯,路文娟,方驰宇,张成成,孙隆祥,洪志远,赵园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