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华玉专利>正文

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88129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属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第二发生器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增加冷凝器、蒸发器和冷剂液泵等部件,形成相应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低温余热利用热泵

技术介绍
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以高温驱动热介质与被加热介质之间温度差为驱动力的,其提升余热温度的幅度大,节能效益相对较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以余热资源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是天然存在的驱动力的,其提升余热温度的幅度相对较低,余热资源丰富时节能效益高;将两种驱动力合并使用,不仅能够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率,同时也能降低对高温驱动热在数量和品位两方面的要求。以能够同时运用高温驱动热介质与被加热介质之间温度差和余热资源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作为驱动力为技术手段,以实现热泵具有较高性能指数和更高地提升余热温度为目的,同时考虑到在余热资源较为丰富时能够充分发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节能效益高的优势,找到结构和流程简单合理的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再增加相应其它部件,得到系列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对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率将提供有力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分项阐述如下1.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泵组成;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 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2.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中,增加冷凝器、 蒸发器和冷剂液泵,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一吸收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吸收式热泵。3.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和第三溶液泵,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之后与第二发生器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4.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节流阀,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5.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和第三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6.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泵,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分别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和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之后与第二发生器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之后与第二发生器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7.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连通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8.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 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9.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冷剂液泵或节流阀、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泵组成;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第一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7)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5)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第二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12 CN 201110065080.51.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泵组成;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第一吸收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7)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 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 第二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4)连通, 第二发生器( 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C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和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2.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中,增加冷凝器、 蒸发器和冷剂液泵,将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二发生器(2)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冷凝器(9)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11)与蒸发器 (10)连通,将第一吸收器C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冷凝器(9)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10)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吸收式热泵。3.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和第三溶液泵,第二吸收器(4)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 (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之后与第二发生器(2)经第二溶液泵(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6)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 形成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4.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节流阀,将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 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形成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5.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和第三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 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形成单效-双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6.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泵,第二吸收器(4)增设稀溶液管路分别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和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之后与第二发生器( 经第二溶液泵(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第四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19)、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之后与第二发生器( 经第二溶液泵(8)、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4)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后第四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8)与冷凝器(9)连通,第四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形成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7.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三发生器(12)连通,第三发生器(12)连通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第四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4)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 (16)连通后第四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8)与冷凝器(9)连通,第四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形成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8.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 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第四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19)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第三发生器(12) 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巧)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 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节流阀(14)与冷凝器 (9)连通,第三发生器(1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6)连通后第四发生器(16) 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8)与冷凝器(9)连通,第四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形成单效-三效第三类吸收式热泵。9.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冷剂液泵或节流阀、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吸收-蒸发器00)连通,吸收-蒸发器OO)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将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OO)连通,冷凝器(9) 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OO)连通后吸收-蒸发器OO)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或第一冷剂液泵(11)增设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OO)连通后吸收-蒸发器OO)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并同时将第一冷剂液泵(11)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10)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1)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蒸发器(10)连通,形成单效-1.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10.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或第二冷剂液泵、第三溶液泵、第二蒸发器、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 (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04) 连通,分汽室0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 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第一蒸发器(1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第二蒸发器0 连通、或冷凝器(9)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0 连通,第二蒸发器0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分汽室0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第二蒸发器0 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时,第一蒸发器(10)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11.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吸收器 (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0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04)连通,分汽室0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 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分汽室04)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0 连通,第二冷凝器0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蒸发器(10)连通,蒸发器(10)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 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0 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效-1. 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冷凝器时,分汽室04)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9)连通。12.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第二蒸发器、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一发生器 (1)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 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3)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04)连通,分汽室0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 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分汽室0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9)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 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9)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0 连通,第二冷凝器0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 (21)与第二蒸发器0 连通,第二蒸发器0 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03)连通,第二蒸发器0 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0 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效-1.5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时,将第一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0 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第一蒸发器(10)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13.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 (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04) 连通,分汽室0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 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分汽室0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0 连通,第二冷凝器0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4)与第一冷凝器(9)连通,将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一冷凝器(9)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发生器0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第二冷凝器0 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冷凝器时,分汽室04)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9)连通。14.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调整为吸收-发生器03)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00)连通,吸收-蒸发器00)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一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00)连通后吸收-蒸发器00)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 蒸发器(10)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00)连通,形成单效-两级第三类吸收式热泵。15.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泵、第二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二冷凝器,将第二发生器 (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 与第二发生器( 连通,将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与第二发生器(2) 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6)和吸收-发生器03) 与分汽室04)连通,分汽室0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 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6)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C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分汽室0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0 连通,第二冷凝器0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玉
申请(专利权)人:李华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