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浓缩池泥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74498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污水浓缩池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药水混合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通过支撑柱固定于第二沉淀池内,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有将污泥集中的斜面板,且第二沉淀池内壁上端处设有清水收集槽;所述药水混合池的底部由支撑柱固定,其上部设于第一沉淀池内,且药水混合池的上端口低于第一沉淀池的上端口,第一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泥水出口,流出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落到斜面板上,并通过一污泥排放管将集中的污泥排出第二沉淀池,经泥水出口流出的水经二次沉淀后流到清水收集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为:采用两个沉淀池进行二次分离,泥水分离更彻底,符合水处理的要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尤其是一种污水浓缩池泥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在造纸生产中,由于纤维原料夹带的泥沙会在备料过程中进入废水,另外,在制浆造纸废水收集系统中有些渠道盖板密封不严,或有些支管连接不合理导致部分雨水进入废水收集系统,在废水中会含有相当数量的砂粒等杂质。设置污水浓缩池对废水进行泥水分离可以避免后续处理构筑物和机械设备的磨损,缓解管渠和处理构筑物产生沉积,减缓排泥难度,减少化学药剂的投加量,防止对生物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运行的干扰。而现有的浓缩池为一个筒体,污水浓缩池的杂质,泥沉淀不理想,达不到水处理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泥水分离不彻底的问题,提供一种污水浓缩池的泥水分离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污水浓缩池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药水混合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通过支撑柱固定于第二沉淀池内,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有将污泥集中的斜面板,且第二沉淀池内壁上端处设有清水收集槽;所述药水混合池的底部由支撑柱固定,其上部设于第一沉淀池内,且药水混合池的上端口低于第一沉淀池的上端口,第一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泥水出口,流出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落到斜面板上,并通过一污泥排放管将集中的污泥排出第二沉淀池,经二次沉淀后的水流到清水收集槽内。所述药水混合池的上部为柱形体,下部为口径较大的锥形体,柱形体位于第一沉淀池内部,锥形体位于第一沉淀池外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采用两个沉淀池进行二次分离,泥水分离更彻底,符合水处理的要求。(2)药水混合池的结构更有利于药水与造纸产生的废水进行充分的混合,从而使第一次泥水分离的较充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一种污水浓缩池泥水分离装置,包括药水混合池3,第一沉淀池1和第二沉淀池2, 所述第一沉淀池1通过支撑柱4固定于第二沉淀池2内,所述第二沉淀池2内设有将污泥集中的斜面板5,且第二沉淀池2内壁上端处设有清水收集槽8 ;所述药水混合池3的底部由支撑柱4固定,其上部设于第一沉淀池1内,且药水混合池3的上端口低于第一沉淀池1 的上端口,第一沉淀池1的底部设有泥水出口 6,流出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落到斜面板5上, 并通过一污泥排放管7将集中的污泥排出第二沉淀池2,经二次沉淀后的水流到清水收集槽8内。上述污水浓缩池泥水分离装置的工作流程如下1.造纸生产后的污水接入药水混合池;2.加入水处理药水;3.药水充分混合后溢出药水混合池;4.在第一沉淀池内沉淀,沉淀后的泥沉入混凝土斜面板上,流入污泥排放管;5.在第二沉淀池内进行污泥沉淀,沉淀后的泥全部由污泥排放管排出,清水则流到清水收集槽内。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污水浓缩池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药水混合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通过支撑柱固定于第二沉淀池内,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有将污泥集中的斜面板,且第二沉淀池内壁上端处设有清水收集槽;所述药水混合池的底部由支撑柱固定,其上部设于第一沉淀池内,且药水混合池的上端口低于第一沉淀池的上端口, 第一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泥水出口,流出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落到斜面板上,并通过一污泥排放管将集中的污泥排出第二沉淀池,经二次沉淀后的水流到清水收集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浓缩池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水混合池的上部为柱形体,下部为口径较大的锥形体,柱形体位于第一沉淀池内部,锥形体位于第一沉淀池外部。专利摘要一种污水浓缩池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药水混合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通过支撑柱固定于第二沉淀池内,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有将污泥集中的斜面板,且第二沉淀池内壁上端处设有清水收集槽;所述药水混合池的底部由支撑柱固定,其上部设于第一沉淀池内,且药水混合池的上端口低于第一沉淀池的上端口,第一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泥水出口,流出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落到斜面板上,并通过一污泥排放管将集中的污泥排出第二沉淀池,经泥水出口流出的水经二次沉淀后流到清水收集槽内。本技术的优点为采用两个沉淀池进行二次分离,泥水分离更彻底,符合水处理的要求。文档编号C02F9/04GK202046951SQ201120075850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2日专利技术者曾祥华, 梁尚礼 申请人:东莞中兴造纸厂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浓缩池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药水混合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通过支撑柱固定于第二沉淀池内,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有将污泥集中的斜面板,且第二沉淀池内壁上端处设有清水收集槽;所述药水混合池的底部由支撑柱固定,其上部设于第一沉淀池内,且药水混合池的上端口低于第一沉淀池的上端口,第一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泥水出口,流出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落到斜面板上,并通过一污泥排放管将集中的污泥排出第二沉淀池,经二次沉淀后的水流到清水收集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祥华梁尚礼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中兴造纸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