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自动关门的活页结构,包括有第一活页、第二活页和转轴,转轴包括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复位弹性元件,其中,该第一转轴可轴向活动地嵌于前述第一活页的第一轴套内,该第二转轴嵌于前述第二活页的第二轴套内,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一端面彼此贴合,其贴合面为螺旋斜面,该复位弹性元件使第一转轴保持与第二转轴弹性贴合的趋势。开门时,第二转轴相对第一转轴旋转并抵推第一转轴沿轴向压缩复位弹性元件,松手后,在该复位弹性元件的轴向复位推力作用下,前述第一转轴反向旋转带动门关闭;该种活页结构设计精妙,结构紧凑小巧,不影响活页或门的整体外形美观;同时产品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生产,制造成本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门活页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使用方便的可自动关门的活页结构。
技术介绍
门是建筑物必需的构件之一,通常用活页将门与门框枢接在一起,以实现门的启闭,活页是门与门框的连接而又使门绕门框旋转的连接转动件。最初,常见的活页包括有第一活页、第二活页和转轴,该第一活页包括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一轴套,该第二活页包括有第二安装部和第二轴套,该转轴穿过该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该种活页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与安装,至今还广泛应用于门、窗、箱门等装置上以起到枢接转动作用。可是,由于生活中很多场合需要随手关门,为了给人们生活更为方便,出现了多种可自动关门的控制装置,但这些控制装置普遍存在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体积庞大、安装麻烦等不足,相应地,其生产成本也较高,导致其售价昂贵,难以获得有效推广与应用。因此,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关门的活页结构,其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使用方便且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关门的活页结构,包括有第一活页、第二活页和转轴,该第一活页包括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一轴套,该第二活页包括有第二安装部和第二轴套,其中,该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沿轴向彼此正对,该转轴包括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复位弹性元件,其中,该第一转轴可轴向活动地嵌于前述第一轴套内随第一轴套同步转动,该第二转轴嵌于前述第二轴套内随第二轴套同步转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一端面彼此贴合,其贴合面为沿轴向延伸的螺旋斜面,该复位弹性元件作用于第一转轴上使第一转轴保持与第二转轴弹性贴合的趋势。优选的,所述第二轴套为两个,其系轴向间距式连接于第二安装部上,该两第二轴套间沿轴向形成有容置空间,前述第一轴套嵌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其两端分别与该两第二轴套沿轴向彼此正对;前述第一转轴为两个,它们分别位于第一轴套的两端,前述复位弹性元件位于第一轴套内,其两端分别抵于两第一转轴之间;前述第二转轴为两个,它们分别位于两第二轴套内。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轴套之间通过平键与键槽配合定位形成同步转动结构,其中键槽的长度大于平键的长度。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为可轴向活动地嵌入第二轴套内,并于第二轴套内设置有限位第二转轴之另一端的堵头。优选的,所述堵头螺合连接于该第二轴套上。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轴套之间通过平键与键槽配合定位形成同步转动结构,其中键槽的长度大于平键的长度。优选的,所述贴合面包括有彼此贴合的两组螺旋斜面,每一组螺旋斜面包括有分别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端面上的两单一螺旋斜面,该单一螺旋斜面的螺旋角度为180度。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主要是通过在两活页中分别设置彼此贴合并可相对轴向活动配合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当开门时, 第二转轴相对第一转轴旋转并利用螺旋斜面抵推第一转轴沿轴向压缩复位弹性元件,松手后,在该复位弹性元件的轴向复位推力作用下,前述第一转轴反向旋转带动门自动关闭。该种活页结构设计极其精妙,自动关门控制部件隐藏于活页的轴套内部,结构紧凑小巧,不影响活页或门的整体外形美观;同时产品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生产,制造成本低。以及,通过调节堵头的位置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前述复位弹性元件的松紧,从而控制门自动关闭时的力度,产品性能可调可控,进一步带来使用上的便利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中第一转轴的立体放大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第—-活页11、第一安装部12、第—-轴套121、第一键槽20、第二活页21、第二安装部22、第二轴套221、第二键槽30、转轴31、第一转轴311、螺旋斜面312、连接轴32、第二转轴321、螺旋斜面33、复位弹性元件41、第一平键42、第二平键50、堵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第一活页10、第二活页20和转轴30,该第一活页10包括有第一安装部11和第一轴套12, 该第二活页20包括有第二安装部21和第二轴套22,其中,该第一轴套12与第二轴套22沿轴向彼此正对。本实施例中,前述第二轴套22为两个,其系间距式连接于第二安装部21上,于各第二轴套22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二键槽221 ;该两第二轴套22间沿轴向形成有容置空间,前述第一轴套12嵌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其两端分别与两第二轴套22沿轴向彼此正对,于第一轴套12的两端亦分别设置有一第一键槽121。该转轴30包括有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和复位弹性元件33,其第一转轴31与第二转轴32的一端面彼此贴合,其贴合面为沿轴向延伸的螺旋斜面。其中,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转轴31为两个,它们分别位于第一轴套12的两端;前述复位弹性元件33为一压缩弹簧,位于第一轴套12内,其两端分别抵于两第一转轴31之间,如图3所示,该第一转轴31 —端部凸设有连接轴312,该复位弹性元件33套于该连接轴 312外围,利用该复位弹性元件33的弹力作用使第一转轴31保持与第二转轴32弹性贴合的趋势。该两第一转轴31均可轴向活动地嵌于前述第一轴套12内随第一轴套12同步转动,具体而言,第一转轴31上配装有第一平键41,该第一平键41的凸出部分嵌伸入前述第一轴套12的第一键槽121内,使第一转轴31与第一轴套12之间通过平键与键槽配合定位形成同步转动结构;并该第一键槽121的长度大于第一平键41的长度,使得第一转轴31相对于第一轴套12可轴向来回活动。该第二转轴32为两个,它们分别位于两第二轴套22中,第二转轴32上配装有第二平键42,该第二平键42的凸出部分嵌伸入前述第二轴套22的第二键槽221内,使第二转轴32与第二轴套22之间通过平键与键槽配合定位形成同步转动结构;并该第二键槽221 的长度大于第二平键42的长度,使得第二转轴32相对于第二轴套22可轴向来回活动。以及,本实施例于第二轴套22内设置有限位第二转轴32之另一端的堵头50,该堵头50螺合连接于第二轴套22尾端,通过转动该堵头50可调节其限位位置,从而调节复位弹性元件33 的松紧,进而控制门自动关闭时的力度。以及,该两第一转轴31分别与对应的第二转轴32端面贴合。具体而言,结合图3 所示,一种优先的可获得较佳之组装性能和工作稳定性之贴合面结构是,该贴合面包括有彼此贴合的两组螺旋斜面,每一组螺旋斜面包括有分别位于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端面上的两单一螺旋斜面311、321,该单一螺旋斜面311、321的螺旋角度为180度。简述前述自动开门活页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开门时,第一转轴31相对第二转轴32旋转并该第二转轴32沿轴向抵推第一转轴31压缩前述复位弹性元件33,松手后,在该复位弹性元件33的轴向复位推力作用下,前述第一转轴31反向旋转带动门自动关闭。此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前述实施例所公开的仅是一种两组转轴31、32组合结构以及两组螺旋斜面311、321的具体贴合结构的优选实施例而已,但是,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关门的活页结构,包括有第一活页、第二活页和转轴,该第一活页包括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一轴套,该第二活页包括有第二安装部和第二轴套,其中,该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沿轴向彼此正对,其特征在于:该转轴包括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复位弹性元件,其中,该第一转轴可轴向活动地嵌于前述第一轴套内随第一轴套同步转动,该第二转轴嵌于前述第二轴套内随第二轴套同步转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一端面彼此贴合,其贴合面为沿轴向延伸的螺旋斜面,该复位弹性元件作用于第一转轴上使第一转轴保持与第二转轴弹性贴合的趋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新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