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填充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768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脊椎填充块,包含:一上垫体,在垫体顶表面设止滑构造,及设至少一植骨凹坑,并在垫体底面至少凸设一嵌接柱,嵌接柱下端柱体外径大于上端柱体外径;一下垫体,在垫体底表面设止滑构造,及设至少一植骨凹坑,并在垫体顶面至少凸设一嵌接柱,嵌接柱下端柱体外径大于上端柱体外径;一弹性体,设于上垫体与下垫体之间;通过弹性体将上垫体底面的嵌接柱及下垫体顶面的嵌接柱紧密包覆,使之与上、下垫体结合成一体;利用脊椎填充块的弹性缓冲特性以提供治疗部位的椎间盘自然的活动能力与运动范围,以维持上下椎骨间原有关节所提供的效能,避免损害上下节脊椎关节。安装一段时日后,脊椎填充块的上下垫体分别与上下脊椎骨固结成一体,增强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脊椎填充块,尤指一种用于安装在人体脊椎的相邻两 椎体终板间作为人造椎间盘的脊椎填充块。
技术介绍
人体骨架中的脊椎是由延脑部位向下延伸至股部,于脊椎中具有多数 神经,而由多数个脊椎节骨串接而成,相邻的上下两脊椎间形成有椎间盘, 而椎间盘是一个相当符合机械原理的微妙构造,其形状像个圆盘,在椎间 盘中央有髓核,它几乎纯液体构成的水球,有相当大的可塑性,可以吸收 脊椎垂直的压力,而髓核之外是由多层错综排列的纤维环,强韧的结构可 以维持髓核的稳定性,所以椎间盘是人体天然的水垫,具有相当弹性,可作为上下脊椎骨间的缓冲作用;然而,当其中任何一节的椎间盘产生病变 或老化时,将会压迫邻近节脊椎神经造成疼痛,导致人体行动上产生不便, 且椎间盘密度恶化或改变的现象,最常发生于腰椎(下脊部)或颈椎之处; 对于上述椎间盘故障所引致的诸多问题,目前一般大都以施行椎间融合术 或在椎间植入人工椎间盘的方式来解决,然而施行椎间融合术将使原有的 关节失去作用,导致上下关节须承担原有关节的功能,因而使得上下节脊 椎关节因过度使用而提早老化或损伤;另外,在椎间植入的人工椎间盘, 通常并无原有人体椎间盘的弹性缓冲特性,以致安装之后关节将失去所有 缓冲功能,无法配合其它正常的椎间盘运作而提早老化,且常用人工椎间 盘无法防止人体脊椎过度前倾的设计,因此安装使用仍有构件位移或装置脱位(Dislocation)之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已有技术的前述问题,提供一种具弹性变 形能力的脊椎填充块,其可安装在人体脊椎的相邻两椎体终板间,以重建 塌陷的椎间盘的原有高度,消除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同时通过其具备 的弹性缓冲特性以提供治疗部位的椎间盘自然的活动能力与运动范围,因 此得与其它正常椎间盘密切配合运作,以维持上下椎骨间原有关节所提供 的效能,避免损害上下节脊椎关节,更进一步,其于安装一段时日后,该 脊椎填充块的上下垫体可即分别与上下脊椎骨固结成一体,据此增益安装 稳固性,避免植入物位移或松动脱出,更可防止脊椎运动中过度前倾的缺 失。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脊椎填充块,其主要包含一上垫体,在垫体顶表面设有止滑构造,以及设有至少一植骨凹坑, 并在垫体底面至少凸设一嵌接柱,并令该嵌接柱下端柱体外径大于上端柱体外径;其中,令该垫体顶表面呈一向上微凸的弧形表面,而该止滑构造为多数向表面凸起的尖锥齿,或为多数锯齿状纹路,又该植骨凹坑,最好 是,底端坑孔内径大于上端坑孔内径。一下垫体,在垫体底表面设有止滑构造,以及设有至少一植骨凹坑, 并在垫体顶面至少凸设一嵌接柱,并令该嵌接柱下端柱体外径大于上端柱体外径;其中,令该垫体底表面呈一向下微凸的弧形表面,而该止滑构造 为多数向表面凸起的尖锥齿,或为多数锯齿状纹路,又该植骨凹坑,最好 是,底端坑孔内径大于上端坑孔内径。一弹性体,是被设置于上垫体与下垫体之间,而该弹性体可将上垫体 底面的嵌接柱及下垫体顶面的嵌接柱紧密包覆,使之与上、下垫体结合 (bind)成一体。该弹性体为一具有弹性变形效能材料,且具备抗氧化、耐腐蚀性、防 水性能佳等特性,最好,该弹性体选用医疗级硅胶材料。又,前述上、下垫体是使用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抗化学性的复合材 料或合金材料所加工制成,以便适合植设在人体内使用,其中,该复合材料,可选用例如是碳素纤维、聚醚醚酮(PEEK, poly ether ether kefone) 等材料,而该合金材料,例如是钛合金、不锈钢等。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特点一、 仿真地具备原有人体椎间盘的弹性缓冲特性,安装后的运作效能 几乎与正常椎间盘无异,因此得与脊椎的其它正常椎间盘密切配合运作, 以维持上下椎骨间原有关节所提供的效能,避免损害上下节脊椎关节,防 止老化。二、 具有可屈曲、伸展、侧弯及扭转的运动模式,脊椎的活动不受限制。三、 本专利技术可以与骨组织的增长而结合(Bind)成一体,因此不仅具有 组接稳固的特点,更可进一步防止脊椎过度前倾(屈曲、伸展、侧弯)的脊 椎运作模式,以避免发生病变的上下椎骨过度张开而受损。四、 可减少关节面相互滑动摩擦的机会与频率,因此大幅降低关节面 的摩耗量,增进人工椎间盘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图2为图1的侧面剖视图3是本专利技术安装在脊椎的简示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以及图5为图4的侧面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上垫体1尖锥齿12a 锯齿状纹路12b植骨凹坑13 环槽部13a嵌接柱14 环圈部14a下垫体2 尖锥齿22a锯齿状纹路22b 植骨凹坑23环槽部23a 嵌接柱24 环圈部24a 弹性体3脊椎骨61、 6具体实施例方式此将于下文中加以说明本专利技术其它的目的,优点及显着的特征,熟习 本技术熟读文中的说明后实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后附各图所示,是本专利技术脊椎填充块的较佳实施例,其组成结 构主要包含一上垫体l、 一下垫体2及一弹性体3;其中,该上垫体1是采用复合材料(例如碳素纤维、聚醚醚酮,PEEK-poly ether ether kef one等)或合金材料(例如钛合金、不锈钢等)所加工制成, 因此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抗化学性,适合植设在人体脊椎间使用;令该 垫体顶表面呈一向上微凸的弧形表面,恰可符合欲安装脊椎骨块61的底 端面的凹弧构形;在该上垫体1顶表面设有多数向表面凸起的尖锥齿 12a(如图1所示),亦可设置成多数锯齿状纹路12b(如图4所示),并在该 垫体顶面中央部位设一植骨凹坑13,并令该 植骨凹坑底端具有一较大孔径 的环槽部13a;于该上垫体底面凸设一嵌接柱14,且在该嵌接柱下端具有 一较大直径的环圈部14a (如图2所示)。该下垫体2亦采用复合材料(例如碳素纤维、聚醚醚酮,PEEK-poly ether ether kefone等)或合金材料(例如钛合金、不锈钢等)所制成,且该下垫体2与上垫体1具有相对称的构型,亦即,令该垫体底表面呈一向 下微凸的弧形表面,恰可符合欲安装脊椎骨块62的上端面的凹弧构形;在该下垫体2底表面设有多数向表面凸起的尖锥齿22a或多数锯齿状纹路 22b(如图4、图5所示),并在垫体底面中央部位设一植骨凹坑23,并令 该植骨凹坑上端具有一较大孔径的环槽部23a;该下垫体顶面凸设一嵌接 柱24,在该嵌接柱上端具有一较大直径的环圈部24a (如图2所示)。该弹性体3为一种医疗级硅胶材料,其具有极佳的弹性变形能力,以 及抗氧化、耐腐蚀性、防水性能佳等特性;该弹性体3是以模铸加工手段, 使之与上、下垫体l、 2结合(bind)成一体,其通过由该弹性体3将上垫 体底面的嵌接柱14及下垫体顶面的嵌接柱24紧密包覆,据此使上垫体 弹性体 下垫体构件依序稳固接合在一起。本专利技术安装时,使上垫体1的顶面与下垫体2的底面与欲手术的椎间 盘区域的邻近脊椎骨贴合,上垫体的顶面与下垫体的底面透过突出的尖锥 齿12a(或锯齿状纹路12b),使本专利技术被固定于二脊椎骨61、 62之间;另 亦可在上垫体的顶部表面与下垫体的底部表面涂覆氢氧基磷灰石,使该等 表面透过氢氧基磷灰石分别贴合于邻近的脊椎骨,达到生物固定的目的; 此外,亦将手术中去除的骨赘填入上下垫体的植骨凹坑13、 23中植骨, 以便于一段时日后在该等植骨凹坑内长成骨柱,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椎填充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上垫体,在垫体顶表面设有止滑构造,以及设有至少一植骨凹坑,并在垫体底面至少凸设一嵌接柱,并令该嵌接柱下端柱体外径大于上端柱体外径; 一下垫体,在垫体底表面设有止滑构造,以及设有至少一植骨凹坑 ,并在垫体顶面至少凸设一嵌接柱,并令该嵌接柱下端柱体外径大于上端柱体外径;以及 一弹性体,被设置于上垫体与下垫体之间;通过该弹性体可将上垫体底面的嵌接柱及下垫体顶面的嵌接柱紧密包覆,使之与上、下垫体结合(bind)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椎填充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上垫体,在垫体顶表面设有止滑构造,以及设有至少一植骨凹坑,并在垫体底面至少凸设一嵌接柱,并令该嵌接柱下端柱体外径大于上端柱体外径;一下垫体,在垫体底表面设有止滑构造,以及设有至少一植骨凹坑,并在垫体顶面至少凸设一嵌接柱,并令该嵌接柱下端柱体外径大于上端柱体外径;以及一弹性体,被设置于上垫体与下垫体之间;通过该弹性体可将上垫体底面的嵌接柱及下垫体顶面的嵌接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宗宝
申请(专利权)人:冠亚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