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免储水灌注水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65002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作物免储水灌注水栽培方法。包括注水行播、膜下滴灌注水播种、全膜覆盖膜孔注水播种法。注水行播:按一定的行距、株距、播种深度、注水量施定量保水剂或采用保水剂拌种,播种后覆地膜;膜下滴灌注水播种:按一定行距、株距、播种深度,施定量保水剂,播后滴灌一定注水量,控制滴头间距及流量,一膜三行,一条毛管控制一行作物,出苗-拔节前及灌浆后期每隔一定天数灌水1次;全膜覆盖膜孔注水:按一定行距、株距、播种深度,播后膜上注水灌溉,控制注水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作物播种时,根据土壤墒情选择一定的注水量并根据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使用一定量的保水剂,注水播种为种子发芽提供水分,提高作物出苗率和移栽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具体为一种。
技术介绍
作物种苗萌发、出苗期或定植期需水量都很少,但对缺水的反应非常敏感。在干旱半干旱无法冬灌或冬灌灌水定额不足的地区,农民采用在堰(沟)中先注水再播种的方法保证作物出苗及生长,这种在堰中先注水后再播种的栽培模式,使作物种子恰好坐落在灌溉水湿润过的土壤之上,因此称为注水播种。虽然注水播种可提高作物出苗率、提高肥效、 提高抗旱能力,具有蓄水保墒和引墒作用。但是其不足之处是作物注水播种时所注水量有限,而作物播种层土壤含水量都较低,通常在田间持水量的60 %以下,很多地区在40 %以下,干土层达10cm,播种时所注水量经蒸发和侧渗后种植位土壤含水量降低很快,保墒和引墒效果不佳,水分利用率较低,不利于作物出苗及苗其生长。本专利技术根据西北干旱区农作物播种特点,尤其针对西北干旱区无冬灌或冬灌灌水定额不足的灌区,提出一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其目的是在作物播种时根据土壤墒情选择一定的注水量并根据不同作物的种植(移栽)方式使用一定量的保水剂,注水播种为种子发芽提供水分,提高作物出苗率和移栽成活率。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技术实现方案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农作物免储水灌注水栽培方法,采用注水行播,按行距35~55cm,株距25~45cm,播种深度为10~20cm,注水量为18~24mm,其特征在于保水剂施用量为2.5~3.0g/m2或采用保水剂拌种(1∶20),播种后覆地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民丁林雒天峰李元红王以兵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