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作物免储水灌注水栽培方法。包括注水行播、膜下滴灌注水播种、全膜覆盖膜孔注水播种法。注水行播:按一定的行距、株距、播种深度、注水量施定量保水剂或采用保水剂拌种,播种后覆地膜;膜下滴灌注水播种:按一定行距、株距、播种深度,施定量保水剂,播后滴灌一定注水量,控制滴头间距及流量,一膜三行,一条毛管控制一行作物,出苗-拔节前及灌浆后期每隔一定天数灌水1次;全膜覆盖膜孔注水:按一定行距、株距、播种深度,播后膜上注水灌溉,控制注水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作物播种时,根据土壤墒情选择一定的注水量并根据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使用一定量的保水剂,注水播种为种子发芽提供水分,提高作物出苗率和移栽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具体为一种。
技术介绍
作物种苗萌发、出苗期或定植期需水量都很少,但对缺水的反应非常敏感。在干旱半干旱无法冬灌或冬灌灌水定额不足的地区,农民采用在堰(沟)中先注水再播种的方法保证作物出苗及生长,这种在堰中先注水后再播种的栽培模式,使作物种子恰好坐落在灌溉水湿润过的土壤之上,因此称为注水播种。虽然注水播种可提高作物出苗率、提高肥效、 提高抗旱能力,具有蓄水保墒和引墒作用。但是其不足之处是作物注水播种时所注水量有限,而作物播种层土壤含水量都较低,通常在田间持水量的60 %以下,很多地区在40 %以下,干土层达10cm,播种时所注水量经蒸发和侧渗后种植位土壤含水量降低很快,保墒和引墒效果不佳,水分利用率较低,不利于作物出苗及苗其生长。本专利技术根据西北干旱区农作物播种特点,尤其针对西北干旱区无冬灌或冬灌灌水定额不足的灌区,提出一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其目的是在作物播种时根据土壤墒情选择一定的注水量并根据不同作物的种植(移栽)方式使用一定量的保水剂,注水播种为种子发芽提供水分,提高作物出苗率和移栽成活率。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技术实现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以西北干旱地区春播作物为种植试验目标,在上年收获后留茬免耕、免冬灌,次年播种前深翻、耙耱、碾压,施足底肥,按照种植农作物的要求把耕种土地整理达标所采用的注水方法(一 )、采用注水行播方法,按行距35 55cm,株距25 45cm,播种深度为10 20cm,注水量为18 24mm,保水剂施用量为2. 5 3. Og/m2或采用保水剂拌种(1 20), 播种后覆地膜;( 二 )、采用膜下滴灌注水播种方法,按行距35 55cm,株距25 45cm,播种深度为10 20cm,保水剂施用量为2. 5 3. Og/m2 (均勻撒到田间),播后滴灌注水量22. 5mm, 滴管带采用全固定式,滴头间距20 40cm,滴头流量1. 0 1. 5L/h,一膜三行,一条毛管控制一行作物,出苗-拔节前及灌浆后期每隔10 15天灌水1次;(三)、采用全膜覆盖膜孔注水技术播种,按行距35 55cm,株距25 45cm,播种深度为10 20cm,播后膜上注水灌溉,注水量为60-75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播种或移栽时所注水量聚集在种子(幼苗根部)周围, 使大部分水分无效蒸发,给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从而提高了水分利用率, 提高出苗及移栽成活率,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根据在甘肃省民勤县大滩乡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民勤试验基地试验,其3结果小麦使用本技术后全生育期耗水量减少50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0%,棵间土壤蒸发减低13. 0% ;玉米行播注水耗水量较常规灌溉减少IOOmm,增产10. 0%,节水15. 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 0% ;玉米全膜覆盖膜孔注水耗水量减少50mm,产量增加10. 0%,节水 8. 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 0% ;辣椒注水移栽后耗水量较常规灌溉减少150mm以上,增产18. 0%以上,节水25. 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0. 0%,提前成熟10-15天。具体实施例方式实例1、2008-2009年在甘肃省民勤县大滩乡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民勤试验基地进行玉米注水行种技术试验,试验地前茬作物收获后留茬免耕、免冬灌,次年播种前深翻、耙耱、碾压,施底肥后将肥料耙勻,采用注水行播技术播种,按行距45cm,株距30cm,播种深度为15cm,注水量为24mm,保水剂施用量为2. 5g/m2 (换算后均勻撒入播种沟内)或采用保水剂拌种(1 20),播种后覆地膜,出苗后灌水5次,灌水定额90mm,全生育期共灌水 474mm。施肥、除草、杀虫措施与当地玉米一致。玉米使用该技术后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蒸发量,有效的增加并保持土壤0-30cm 土壤含水量,使玉米提早出苗,提高了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积累、穗干物质分配比例;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分别为M6. 41mm和552. 06mm,较对照分别减少111. 70mm和106. 05mm,耗水强度为3. 31mm/d和3. ;35mm/d,分别减少16. 97%和 16. 11%,平均增产率为18. 53%和13. 94%,节水率分别为16. 92%和16. 1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43. 10%和 36. 21%。实例2、2008_2009年在甘肃省民勤县大滩乡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民勤试验基地进行玉米免储水灌全膜覆盖膜孔注水技术试验,试验地前茬作物收获后留茬免耕、免冬灌,次年播种前深翻、耙耱、碾压,施底肥后将肥料耙勻,采用全膜覆盖膜孔注水技术播种,按行距45cm,株距30cm,播种深度为15cm,播后膜上注水灌溉,注水量为60mm,出苗后灌水6次,灌水定额900m3/hm2,全生育期灌溉定额5100m3/hm2 (包括播种时注水量600m3/ hm2)。施肥、除草、杀虫措施与当地玉米一致。玉米使用该技术后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蒸发量,玉米生育期平均耗水量为601. 92mm,较常规灌溉分别减少56. 13mm,平均耗水强度为3. 58mm/d,较常规灌溉减少5. 7%,产量增加10. 50%,节水8. M %,水分利用效率为 2. 10kg/m3,提高 20. 69%。实例3、2009_2009年在甘肃省民勤县大滩乡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民勤试验基地进行辣椒免储水灌注水移栽技术试验,试验地前茬作物收获后秋耕、耙磨、碾压,免冬灌, 播种前先将肥料耙勻后起垄,垄宽60cm,沟宽50cm,起垄覆膜后在垄沟灌水,灌水量60mm, 灌后7-10天移栽,按每垄两行,行距45cm,株距30cm移栽,注水量0. 8kg/穴,保水剂使用量 0. 3g/穴,移栽后灌水4次,灌水定额600m3/hm2,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3120m3/hm2 (包括移栽时注水量120m3/hm2)。施肥、除草、杀虫措施与当地玉米一致。辣椒使用该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蒸发量,辣椒全生育期平均耗水量为378. 0mm,较常规灌溉减少168. 2mm ;平均耗水强度为3. 41mm/d,较常规灌溉减少30. 79% ;干果产量为6148. mcg/hm2,较常规灌溉增产19. 73 %,节水30. 79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2. 33 %,比常规增收3411. 9元hm2,提前成熟10-15天。权利要求1.,采用注水行播,按行距35 55cm,株距25 45cm, 播种深度为10 20cm,注水量为18 24mm,其特征在于保水剂施用量为2. 5 3. Og/m2或采用保水剂拌种(1 20),播种后覆地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膜下滴灌注水播种,按行距35 55cm,株距25 45cm,播种深度为10 20cm,其特征在于保水剂施用量为2. 5 3. Og/m2 (均勻撒到田间),播后滴灌注水量22. 5mm,滴管带采用全固定式,滴头间距20 40cm,滴头流量1. O 1. 5L/h,一膜三行,一条毛管控制一行作物,出苗-拔节前及灌浆后期每隔10 15天灌水1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全膜覆盖膜孔注水技术播种,按行距35 55cm,株距25 45cm,播种深度为10 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农作物免储水灌注水栽培方法,采用注水行播,按行距35~55cm,株距25~45cm,播种深度为10~20cm,注水量为18~24mm,其特征在于保水剂施用量为2.5~3.0g/m2或采用保水剂拌种(1∶20),播种后覆地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民,丁林,雒天峰,李元红,王以兵,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