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启洋专利>正文

白蚁诱杀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64626 阅读:7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防治农林与建筑物白蚁的机械控制装置:在一个穿孔的外箱体内安放一压簧,压簧上放有盛装白蚁诱杀药物的药剂管,外箱体上端设置一立杆指示球和反射镜,箱体内白蚁诱杀剂以重力压缩弹簧存储动力,待白蚁蛀蚀诱杀剂后,下压重力减轻,压簧向上推动药剂管及其顶杆,顶起箱体外反射镜或信号管,以显示箱体内变化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放置、检查简单方便,易于科学管理和普及推广;白蚁诱杀药物在管型器具内,不易丢失泄漏,不易产生污染,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可回收多次重复使用。适用于新旧建筑物、园林、药用菌场、农作物、堤坝等多种场所白蚁的杀灭与预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治农林与建筑物白蚁的机械控制装置。主要是由箱体内白蚁诱杀剂重力压缩弹簧存储动力,推动箱体外信号显示,长期杀灭控制白蚁的一种装置。
技术介绍
多年来,防治白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种一是挖蚁巢。此种方法速度慢,劳动强度大,易破坏建筑物和周围环境。二是喷撒灭蚁粉。灭蚁粉在杀灭白蚁时,粉尘飞扬,易损害施工者的身体健康,污染居住环境。三是用农药喷灌。即在新房建筑预防白蚁时,人们为了控制白蚁危害,用高密不锈钢网在建筑物周围进行阻隔,和用车罐装载农药喷灌墙基周围土壤,形成毒土屏障,阻断白蚁的进攻等,对环境污染严重,代价高昂。四是施放白蚁诱杀包和白蚁诱杀管,此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难寻找,易丢失,对杀灭白蚁效果的好坏,难以把握,重复施药太多,不易进行科学管理,而且不能对新建白蚁群体和新入侵白蚁群体,进行长期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五是设置监测箱,监测箱体积大难放置,难及时监察,使用范围小; 六是挖诱集坑喷药粉杀灭。此法在野外施工比较可行,但在人口密集,室内外地面硬化的条件下难以施工杀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检查方便,友好环境、安全可靠,可重复使用、 价格低廉,适用于建筑物、园林、药用菌场、提坝等多种场合,易科学管理和普及推广,由箱体内白蚁诱杀剂重力压缩弹簧存储动力、推动箱体外信号显示,快速杀灭与长期预防兼备, 长期控制白蚁危害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一个穿孔的外箱体内底部设置一弹簧,弹簧上放置装有白蚁诱杀药物的药剂管和顶杆;外箱体上端设置立杆、指示球和反射镜。箱体内白蚁诱杀剂重力压缩弹簧存储动力,待白蚁蛀蚀诱杀剂后下压重力减轻时,压簧向上推动药剂管上的顶杆,顶起箱体外反射镜或信号管,以显示箱体内变化信号。人们在白昼均可远距离、多方位、多角度搜寻白蚁杀灭控制装置和检查其内部药物的蛀蚀情况,省时省力,易于科学管理;本专利技术放置、检查简单方便,价格低廉,消灭白蚁适用范围广泛,高效,易于普及推广;诱杀药物在药剂管内,不易丢失,不易泄漏,不对环境产生污染,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可长期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剖面构造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剖面构造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剖面构造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图1 :1、上盖,2、上管,3、下管,4、底孔,5、指示球,6、立杆,7、反射镜,8、顶杆,9、上管腔,10、药剂管,11、药物,12、出入孔,13、压簧,14、套管,15、外箱体。本专利技术由一穿孔的外箱体15上,设置有与穿孔的外箱体15连接的立杆6和立杆 6上端的指示球5相连接;穿孔的外箱体15上端设置有与穿孔的外箱体15连接的反射镜 7,用于人们远距离观察或近距离检查本器具内部变化状况。穿孔的外箱体15内的下部设置有压簧13,压簧13上面放有盛装白蚁诱杀药物的药剂管10 ;药剂管10的上端连接有一贯穿上管腔9和上盖1的顶杆8。在使用时,打开上盖1,将药剂管10垂直放入管中的压簧 13上,用连接上盖1的套管14套住顶杆8,放下反射镜使其与上盖1顶平,垂直埋入地下。 白蚁蛀食药物11后,药剂管的质量减轻,压簧13将药剂管10和连接药剂管10的顶杆8升高,顶杆8推动平卧的反射镜7成斜立状态,人们远距离用手电就可轻易发现其装置的内部变化情况。本专利技术设置由盛装诱饵的穿孔外箱体组成,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顶端安装有反射镜和指示球,有利于查寻和重复使用,省时省力,非常适合提坝、药用菌场、农作物白蚁的杀灭与预防。图2中1、上盖,2、上管,3、下管,4、底孔,5、指示球,实施例二6、立杆,7、反射镜,8、上腔管,9、药剂管,10、药物,11、出入孔,12、压簧,13、外箱体,14、顶杆。实施例2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省略了套管,为了便于打孔埋放, 将该装置的外型,改成了漏斗型。实施例三图3中1、上盖,2、上管,3、下管,4、底孔,5、信号管,6、上腔管,7、顶杆,8、药剂管, 9、药物,10、出入孔,11、压簧,12、外箱体。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外形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用信号管5取代了实施例1的立杆指示球和反射镜。使用时,在建筑物下埋放该装置使上盖1顶与地面平;打开上盖1,垂直放入药剂管8和顶杆7,并在顶杆7上套上信号管5,按下信号管5,使信号管5顶与上盖顶平。实施例四图4中1、信号管,2、套管,3、顶杆,4、出入孔,5、托板,6、压簧,7、外箱体,8、固定环,9、药剂盒,10、上盖。本实施例是由一穿孔的外箱体7上,设置有与穿孔的箱体7上连接的空心套管2 和固定环8,套管2上端套有一根信号管1 ;穿孔的箱体7内下部安放一压簧6,压簧6上设置一连接有顶杆3的托板5。在使用时,打开顶盖10,将顶杆3插入套管2中,把信号管1 套入套管2中,再把白蚁诱杀药剂放在托板5上,按下信号管,使其下降至与外箱体7顶平。 将箱体倚墙或倚地脚板放置,用胶带或木螺钉固定固定环8。当白蚁蛀食药物后,诱杀药剂的质量减轻,压簧6将药剂托板5和连接托板5的顶杆3升高,顶杆3推动下落的信号管14上升,此时人们就可以得知本装置中的变化状况,及时更换诱杀药物或更换放置位置。 本专利技术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或不同的区域布点进行杀灭,方式灵活多样,效果明显, 比传统办法先进。一、在室内可随意摆放或隐蔽摆放;二、在建筑物周边可以埋放;三、在水库、提坝易出现白蚁的地段埋放;四、在田间、树林、庄稼地或野外,可随意埋放。权利要求1.一种白蚁杀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以压簧13为动力,驱动箱体外反射镜7显示器具内部变化情况;外部形状为圆柱形。2.一种白蚁杀灭控制装置,其另一特征在于它以反射镜7为指示物,通过反射光显示器具内部变化情况,外部形状为圆形或长方形。3.一种白蚁杀灭控制装置,其又特征在于它以直立立杆6指示球5为标识物,显示器具的所在位置和内部变化情况;外部形状为漏斗形。4.一种白蚁杀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以压簧6为动力,以直立信号杆1为标识物, 显示器具所在位置和内部变化情况;外部形状为箱状长方形或正方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治农林与建筑物白蚁的机械控制装置在一个穿孔的外箱体内安放一压簧,压簧上放有盛装白蚁诱杀药物的药剂管,外箱体上端设置一立杆指示球和反射镜,箱体内白蚁诱杀剂以重力压缩弹簧存储动力,待白蚁蛀蚀诱杀剂后,下压重力减轻,压簧向上推动药剂管及其顶杆,顶起箱体外反射镜或信号管,以显示箱体内变化信号。本专利技术放置、检查简单方便,易于科学管理和普及推广;白蚁诱杀药物在管型器具内,不易丢失泄漏,不易产生污染,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可回收多次重复使用。适用于新旧建筑物、园林、药用菌场、农作物、堤坝等多种场所白蚁的杀灭与预防。文档编号A01M1/20GK102197795SQ20101013338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6日专利技术者郑启洋 申请人:郑启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蚁杀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以压簧13为动力,驱动箱体外反射镜7显示器具内部变化情况;外部形状为圆柱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启洋
申请(专利权)人:郑启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