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6266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中设置有导轨,导轨的上方设置有上料架,上料架与驱动装置相连接,上料架上设置有卡环和与坯缸的凸环相配合的滑槽,导轨上设置有限位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替代人工上料,从而减小操作强度、并且坯棒不会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聚四氟乙烯坯棒的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聚四氟乙烯基片在坯缸中预成型成坯棒后,必须经过人工上料再进入下一个工序。坯缸的结构为圆柱体型结构,前端设置有凸环。其缺点是人工上料操作强度大、工序繁琐,且坯棒在人工搬动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而造成废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替代人工上料的自动上料装置,从而减小操作强度、并且坯棒不会受到损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中设置有导轨,导轨的上方设置有上料架,上料架与驱动装置相连接,上料架上设置有卡环和与坯缸的凸环相配合的滑槽,导轨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气缸,气缸的缸体与机架相连接,气缸的活动杆与上料架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自动上料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而且可以实现准确的上料定位,替代了传统的人工上料,从而减小操作强度、并且坯棒不会受到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自动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导轨,3、上料架,4、气缸,5、坯缸,51、凸环,6、滑槽,7、卡环,8、限位块。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自动上料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中设置有两根导轨2,导轨2的上方设置有上料架3,上料架3与气缸4相连接,气缸4的缸体与机架1相连接,气缸4的活动杆与上料架3相连接,上料架3上设置有卡环7和与坯缸5的凸环51相配合的滑槽6,导轨 2上设置有限位块8。其中气缸4也可以使用直线电机、油缸等代替,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需要上料时,将带有坯棒的坯缸5放至在上料架3上,坯缸 5的凸环51沿滑槽6滑动至卡环7处稳固,气缸4的活动杆收缩,使上料架3在导轨2上滑动至限位块8处,此时坯缸5位于上料位置实现上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自动上料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而且可以实现准确的上料定位,替代了传统的人工上料,从而减小操作强度、并且坯棒不会受到损伤。3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中设置有导轨,导轨的上方设置有上料架,上料架与驱动装置相连接,上料架上设置有卡环和与坯缸的凸环相配合的滑槽,导轨上设置有限位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气缸,气缸的缸体与机架相连接,气缸的活动杆与上料架相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中设置有导轨,导轨的上方设置有上料架,上料架与驱动装置相连接,上料架上设置有卡环和与坯缸的凸环相配合的滑槽,导轨上设置有限位块。本专利技术能替代人工上料,从而减小操作强度、并且坯棒不会受到损伤。文档编号B65G47/82GK102241333SQ20111015971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2日专利技术者仇庆武, 吴建华, 周丽芳, 张正俊, 朱先福, 李斌, 赵启红, 陆新海, 顾晓熙 申请人:江苏维达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中设置有导轨,导轨的上方设置有上料架,上料架与驱动装置相连接,上料架上设置有卡环和与坯缸的凸环相配合的滑槽,导轨上设置有限位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先福陆新海李斌周丽芳张正俊顾晓熙仇庆武赵启红吴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维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