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的暂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61730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蟹的暂养方法,其通过螺蛳(或河蚌等)等途径将类胡萝卜素等呈色物质及其它风味物质传递给河蟹,由此向池塘河蟹投喂经螺旋藻和雨生红球藻营养强化的螺蛳(或河蚌等),可弥补池塘养殖的不足,显著改善河蟹体色和风味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养殖方法,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河蟹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淡水蟹类,为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水产珍品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菜篮子工程的需要,其生产意义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地肯定。河蟹可食部分蛋白质含量为14 %,且含多种氨基酸,脂肪含量为5.9%,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 %,维生素丰富,为常规水产品之冠,已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2005年产量达45万吨左右, 养殖面积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以后,湖泊网围养蟹的规模受到了严格控制,与此同时,河蟹消费市场越来越大,因此池塘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由于大量栽种水草,池塘水质情况一般优于湖泊,但池塘河蟹在感官质量及风味方面略逊于湖泊养殖的河蟹,主要表现在煮熟后外观不鲜艳,口感较差。究其原因,湖泊中小球藻等微藻密度较高,这些微藻含有胡萝卜素、虾青素、高不饱和脂肪酸及其它一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河蟹风味和体色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池塘则因大量栽种水草,抑制了微藻的生长,导致池塘养殖的河蟹不能获得足够的改善其品质的营养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以提高养殖效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如下步骤Sl 向暂养池投放螺蛳(或河蛘等),每平方水泥池放10_15kg螺蛳(或河蛘等), 水深至少50cm,水质清彻,充氧气,保持暂养池溶氧在5mg/L以上,总氨< 0. 2mg/L ;S2 用螺旋藻或雨生红球藻喂养暂养池中的螺蛳(或河蛘等),投喂量视水色而定,保持透明度20cm以内,且喂养期持续至少5天;S3 然后将上述螺蛳(或切碎的河蛘等)投放给河蟹以进行营养强化,保证营养强化期内每公斤河蟹吃掉至少300克强化螺蛳(或河蛘等),且营养强化期持续至少15天;S4 最后将河蟹捕捞并上市。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在使用螺旋藻或(和)雨生红球藻藻粉时,先加少量水搅拌成糊状,再加水稀释成液状,均勻泼洒到暂养池中即可。所述步骤S3中,河蟹的营养强化地点为暂养池或河蟹池塘。所述步骤S3中,对河蟹的营养强化地点宜进行保温,以提高河蟹的摄食量。所述步骤S3中,营养强化期内不给河蟹投放其他饵料,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化螺蛳 (或河蛘等)摄入。本专利技术中的螺旋藻和雨生红球藻均富含类胡萝卜素等呈色物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通过螺蛳(或河蛘等)可将类胡萝卜素等呈色物质及其它风味物质传递给河蟹,由此向池塘河蟹投喂经螺旋藻和雨生红球藻营养强化的螺蛳(或河蛘等),可弥补池塘养殖的不足。也可自行培养螺旋藻或雨生红球藻,但如果使用海水培养,需经脱盐处理后再使用。螺旋藻和雨生红球藻都是悬浮状态的,其投喂量根据水体透明度而定,保持透明度 20cm以内即可。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暂养方法能使河蟹熟化加工后体色鲜艳,风味口感改善,品质与湖泊围养河蟹相当,但比湖泊围养的河蟹更安全,减少湖泊中蓝藻毒素等带来的风险。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9月5日起进行螺蛳(或河蛘等)营养强化,螺蛳(或河蛘等)在投喂前暂养于室内水泥池(即暂养池)中,每平方水泥池放10-15kg螺蛳(或河蛘等),水深50cm,充氧气, 保持暂养池溶氧在5mg/L以上,总氨< 0. 2mg/L ;投喂螺旋藻藻粉,一立方水体投约50克螺旋藻藻粉,具体投喂量根据水体透明度而进行增减投喂量,保持透明度20cm以内,且喂养期持续至少5天,总量确保每公斤螺蛳(或河蛘等)吃掉10克左右螺旋藻。9月10日起捕河蟹,放入室内水泥池暂养,并开始投喂营养强化的螺蛳(或河蛘等),在营养强化期内保证每公斤河蟹吃掉300克强化螺蛳(或河蛘等),营养强化期内不给河蟹投放其他饵料,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化螺蛳(或河蛘等)摄入。可显著改善河蟹体色和风味品质,然后国庆上市。实施例二9月5日起进行螺蛳(或河蛘等)营养强化,螺蛳(或河蛘等)在投喂前暂养于室内水泥池(即暂养池)中,每平方水泥池放10-15kg螺蛳(或河蛘等),水深50cm,充氧气,保持暂养池溶氧在5mg/L以上,总氨< 0. 2mg/L ;投喂雨生红球藻藻粉,一立方水体投约 5克雨生红球藻藻粉,并根据水体透明度而进行增减投喂量,保持透明度20cm以内,且喂养期持续至少5天,总量每公斤螺蛳(或河蛘等)吃掉1克左右雨生红球藻就强化好了。9月 10日起捕河蟹,放入室内水泥池暂养,并开始投喂营养强化的螺蛳(或河蛘等),在营养强化期内保证每公斤河蟹吃掉300克强化螺蛳(或河蛘等),营养强化期内不给河蟹投放其他饵料,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化螺蛳(或河蛘等)摄入。可显著改善河蟹体色和风味品质,然后国庆上市。实施例三9月5日起进行螺蛳(或河蛘等)营养强化,螺蛳(或河蛘等)在投喂前暂养于室内水泥池(即暂养池)中,每平方水泥池放10-15kg螺蛳(或河蛘等),水深50cm,充氧气, 保持暂养池溶氧在5mg/L以上,总氨< 0. 2mg/L ;投喂螺旋藻和雨生红球藻藻粉,一立方水体投约25克螺旋藻藻粉+约3克雨生红球藻藻粉,并根据水体透明度而进行增减投喂量, 保持透明度20cm以内,且喂养期持续至少5天,9月10日起捕河蟹,放入室内水泥池暂养, 并开始投喂营养强化的螺蛳(或河蛘等),在营养强化期内保证每公斤河蟹吃掉300克强化螺蛳(或河蛘等),营养强化期内不给河蟹投放其他饵料,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化螺蛳(或河蛘等)摄入。可显著改善河蟹体色和风味品质,然后国庆上市。实施例四9月15日起进行螺蛳(或河蛘等)营养强化,螺蛳(或河蛘等)在投喂前暂养于室内水泥池(即暂养池)中,每平方水泥池放10-15kg螺蛳(或河蛘等),水深50cm,充氧气,保持暂养池溶氧在5mg/L以上,总氨< 0. 2mg/L投喂螺旋藻藻粉,一立方水体投约50克螺旋藻藻粉,并根据水体透明度而进行增减投喂量,保持透明度20cm以内,且喂养期持续至少5天,总量确保每公斤螺蛳(或河蛘等)吃掉10克左右螺旋藻。9月20日起向河蟹池塘投放营养强化的螺蛳(或河蛘等),在营养强化期内保证每公斤河蟹吃掉300克强化螺蛳(或河蛘等),营养强化期内不给河蟹投放其他饵料,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化螺蛳(或河蛘等)摄入。可显著改善河蟹体色和风味品质,然后10月10日以后上市。实施例五9月20日起进行螺蛳(或河蛘等)营养强化,螺蛳(或河蛘等)在投喂前暂养于室内水泥池(即暂养池)中,每平方水泥池放10-15kg螺蛳(或河蛘等),水深50cm,充氧气,保持暂养池溶氧在5mg/L以上,总氨< 0. 2mg/L ;投喂雨生红球藻藻粉,一立方水体投约 5克雨生红球藻藻粉,并根据水体透明度而进行增减投喂量,保持透明度20cm以内,且喂养期持续至少5天,总量每公斤螺蛳(或河蛘等)吃掉1克左右雨生红球藻就强化好了。9月 25日起向河蟹池塘投放营养强化的螺蛳(或河蛘等),在营养强化期内保证每公斤河蟹吃掉300克强化螺蛳(或河蛘等),营养强化期内不给河蟹投放其他饵料,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化螺蛳(或河蛘等)摄入,可显著改善河蟹体色和风味品质,然后11月以后上市。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蟹的暂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S1:向暂养池投放螺蛳(或河蚌等),每平方水泥池放10-15kg螺蛳(或河蚌等),水深至少50cm,水质清彻,充氧气,保持暂养池溶氧在5mg/L以上,总氨<0.2mg/L;S2:用螺旋藻或(和)雨生红球藻喂养暂养池中的螺蛳(或河蚌等),投喂量视水色而定,保持透明度20cm以内,且喂养期持续至少5天;S3:然后将上述螺蛳(或切碎的河蚌等)投放给河蟹以进行营养强化,保证营养强化期内每公斤河蟹吃掉至少300克强化螺蛳(或河蚌等),且营养强化期持续至少15天;S4:最后将河蟹捕捞并上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丽蔡春芳龚宏伟杜伟林张倩王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相城区新时代特种水产养殖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