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变色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47809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变色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传感器由载体和三聚氰胺识别分子构成,所述载体为聚联乙炔变色囊泡,所述三聚氰胺识别分子为1,12-二乳清酸基十二烷基二胺盐,载体和三聚氰胺识别分子之间通过聚联乙炔变色囊泡的疏水链与1,12-二乳清酸基十二烷基二胺盐的疏水链之间吸引力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变色传感器在检测三聚氰胺时,其检测信号可直接由传感器的颜色变化判断得出,准确性高,对采样量限制小,极少量的样品即可达到检测目的,且变色传感器的制作成本低,原材料采购方便,制作方法简单,具有快速推广应用的条件和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
技术介绍
三聚氰胺(Melamine),化学式C3H6N6,俗称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为“ 1,3,5_三嗪-2,4,6-三氨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3. lg/L常温),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 不溶於丙酮、醚类、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作为食品添加物。目前较成熟的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2)液相色谱法;(3) LC-MS/MS检测食品基质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上述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大多是以大型仪器为基础,并不具有快速推广应用的条件。首先,造价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其次,长达几小时的检测时间也成为三种主流检测方法的缺陷;另外,对样品的预处理也是制约三聚氰胺检测的瓶颈。最关键的是,在实际的检测中,还存在大量“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困扰。尽管检测手段层出不穷,不法添加物存在多样性,所以目前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从本质上存在对目标物进行预先假设的盲区。分子自组装是指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分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变色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传感器由载体和三聚氰胺识别分子构成,所述载体为聚联乙炔变色囊泡,所述三聚氰胺识别分子为如式(Ⅰ)所示的1,12-二乳清酸基十二烷基二胺盐,载体和三聚氰胺识别分子之间通过聚联乙炔变色囊泡的疏水链与1,12-二乳清酸基十二烷基二胺盐的疏水链之间吸引力相连接,(Ⅰ)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秀曹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