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传贞专利>正文

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844394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油缸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空气中的热量、地下水资源的热量和厂矿企业生产线余热的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包括一个底端封闭的油缸外壳,油缸外壳的底部设有油缸底脚,所述的油缸外壳中设有内缸,蒸发排管套在内缸外,油缸盖板设在油缸外壳上部与之相匹配固定,加热管通过油缸盖板插接入油缸外壳中,加热管和蒸发排管与导热油相接触,油缸外壳的底部设有排油污口,油缸盖板上设有膨胀室,膨胀室上设有蒸汽出口和导热油呼吸孔,的蒸汽出口与蒸发排管相连通,油缸外壳上插接有进水口。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热效率高,热量来源广,应用范围广,能耗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专利涉及一种油缸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空气中的热量、地下水资源的热量和厂矿企业生产线余热的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蒸气锅炉行业,可追朔几百的历史,但发展最快的还是从十九世纪末期至二十世纪初期,最初主要以燃煤蒸气锅炉为主、之后产生了燃气锅炉、燃油蒸气锅炉、 电蒸气锅炉,还有燃气锅炉电锅炉的延伸产品真空锅炉等等。以上锅炉主要可以从能耗、环保两方面来区分。①从能耗上来说,要属燃煤锅炉的运行成本最低,每百万大卡热量的锅炉一般需要 25(T;350Kg 燃煤。②燃油每百万大卡需要65升左右③电锅炉每百万大卡热量需要1200度④燃气锅炉每百万大卡热量需要11(Γ120立方米从环保方面来说,电锅炉最环保,没有任何污染排放,其次是燃油和燃气锅炉,燃煤锅炉是最差的。为了达到环保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对燃煤锅炉已出台了限制审批的政策, 对一些欠发达地区,也只允许使用燃油锅炉和电锅炉。但不管以上哪种锅炉,热效率均在 120%以下。中国专利CN200920088306. 1,公开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由进气箱、传热管、集气管、引风机组成,传热管一端垂直分布在进气箱一侧面上,并与进气箱相连通,另一端连接集气管,集气管出口与引风机进气口相连;在进气箱的下部箱体上设有一个出烟通孔,出烟通孔与进气箱内部之间相对密封;各个传热管均与烟道的轴线平行;引风机及进气箱上部的进气口设在烟道之外,其余部分设置在烟道内。此技术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结构相对简单,但余热的回收存在单一性,加热方式传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电热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并产生蒸汽的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一种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包括一个底端封闭的油缸外壳,所述的油缸外壳的底部设有油缸底脚,所述的油缸外壳中设有油缸换热机构,所述的油缸换热机构包括导热油、排油污口、蒸发排管、油缸盖板、加热管、内缸、膨胀室、蒸汽出口和导热油呼吸孔,所述的油缸外壳中设有内缸,所述的蒸发排管套在内缸外,所述的油缸盖板设在油缸外壳上部与之相匹配固定,所述的加热管通过油缸盖板插接入油缸外壳中,所述的加热管和蒸发排管与导热油相接触,所述的油缸外壳的底部设有排油污口,所述的油缸盖板上设有膨胀室,所述的膨胀室上设有蒸汽出口和导热油呼吸孔,所述的蒸汽出口与蒸发排管相连通,所述的油缸外壳上插接有进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与蒸汽排管相连通。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运用了高分子运动力学原理和具有创造性完成的逆卡诺四方循环平衡原理,该技术利用热泵技术、高分子发热油传导热转换技术,真正实现了无论是 30°C还是零下30°C热效率均达到250%。将空气中的热量、地下的热量及厂矿企业生产线的余热混合收集,经热泵压缩升温——再经导热油转换输出饱和蒸气、供热供冷同步进行。作为优选,所述的油缸盖板上设有均勻的8组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分布在蒸发排管的外围,所述的加热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油缸外壳的底部,所述的油缸盖板中设有4个呼吸加油孔。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油污口延伸至油缸底脚的外部。因此,本技术的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热效率高,热量来源广,应用范围广,能耗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油缸换热机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 包括一个底端封闭的油缸外壳1,所述的油缸外壳1的底部设有油缸底脚2,所述的油缸外壳1中设有油缸换热机构,所述的油缸换热机构包括导热油3、排油污口 4、蒸发排管5、油缸盖板6、加热管7、内缸8、膨胀室9、蒸汽出口 10和导热油呼吸孔11,所述的油缸外壳1中设有内缸8,所述的蒸发排管5套在内缸8外,所述的油缸盖板6设在油缸外壳1上部与之相匹配固定,所述的加热管7通过油缸盖板6插接入油缸外壳1中,所述的加热管7和蒸发排管5与导热油3相接触,所述的油缸外壳1的底部设有排油污口 4,所述的排油污口 4延伸至油缸底脚2的外部,所述的油缸盖板6上设有膨胀室9,所述的膨胀室9上设有蒸汽出口 10和导热油呼吸孔11,所述的蒸汽出口 10与蒸发排管5相连通,所述的油缸外壳1上插接有进水口 13,所述的进水口 13与蒸汽排管5相连通,所述的油缸盖板6上设有均勻的8组加热管7,所述的加热管7分布在蒸发排管5的外围,所述的加热管7的另一端延伸至油缸外壳1的底部,所述的油缸盖板6中设有4个呼吸加油孔12。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底端封闭的油缸外壳(1),所述的油缸外壳⑴的底部设有油缸底脚O),所述的油缸外壳⑴中设有油缸换热机构,所述的油缸换热机构包括导热油(3)、排油污口 G)、蒸发排管(5)、油缸盖板 (6)、加热管(7)、内缸(8)、膨胀室(9)、蒸汽出口 (10)和导热油呼吸孔(11),所述的油缸外壳⑴中设有内缸(8),所述的蒸发排管(5)套在内缸⑶夕卜,所述的油缸盖板(6)设在油缸外壳(1)上部与之相匹配固定,所述的加热管(7)通过油缸盖板(6)插接入油缸外壳(1) 中,所述的加热管(7)和蒸发排管( 与导热油C3)相接触,所述的油缸外壳(1)的底部设有排油污口 G),所述的油缸盖板(6)上设有膨胀室(9),所述的膨胀室(9)上设有蒸汽出口(10)和导热油呼吸孔(11),所述的蒸汽出口(10)与蒸发排管(5)相连通,所述的油缸外壳(1)上插接有进水口(13),所述的进水口(1 与蒸汽排管( 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盖板(6)上设有均勻的8组加热管(7),所述的加热管(7)分布在蒸发排管( 的外围,所述的加热管(7)的另一端延伸至油缸外壳(1)的底部,所述的油缸盖板(6)中设有4 个呼吸加油孔(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排油污口(4)延伸至油缸底脚O)的外部。专利摘要本技术专利涉及一种油缸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空气中的热量、地下水资源的热量和厂矿企业生产线余热的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包括一个底端封闭的油缸外壳,油缸外壳的底部设有油缸底脚,所述的油缸外壳中设有内缸,蒸发排管套在内缸外,油缸盖板设在油缸外壳上部与之相匹配固定,加热管通过油缸盖板插接入油缸外壳中,加热管和蒸发排管与导热油相接触,油缸外壳的底部设有排油污口,油缸盖板上设有膨胀室,膨胀室上设有蒸汽出口和导热油呼吸孔,的蒸汽出口与蒸发排管相连通,油缸外壳上插接有进水口。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热效率高,热量来源广,应用范围广,能耗低。文档编号F22B37/00GK202040800SQ20112008458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朱秀明, 白传贞 申请人:朱秀明, 白传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底端封闭的油缸外壳(1),所述的油缸外壳(1)的底部设有油缸底脚(2),所述的油缸外壳(1)中设有油缸换热机构,所述的油缸换热机构包括导热油(3)、排油污口(4)、蒸发排管(5)、油缸盖板(6)、加热管(7)、内缸(8)、膨胀室(9)、蒸汽出口(10)和导热油呼吸孔(11),所述的油缸外壳(1)中设有内缸(8),所述的蒸发排管(5)套在内缸(8)外,所述的油缸盖板(6)设在油缸外壳(1)上部与之相匹配固定,所述的加热管(7)通过油缸盖板(6)插接入油缸外壳(1)中,所述的加热管(7)和蒸发排管(5)与导热油(3)相接触,所述的油缸外壳(1)的底部设有排油污口(4),所述的油缸盖板(6)上设有膨胀室(9),所述的膨胀室(9)上设有蒸汽出口(10)和导热油呼吸孔(11),所述的蒸汽出口(10)与蒸发排管(5)相连通,所述的油缸外壳(1)上插接有进水口(13),所述的进水口(13)与蒸汽排管(5)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传贞朱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白传贞朱秀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