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4061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及其组装方法,其中所述站用电源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有馈线开关模块和进线开关模块;其中,馈线开关模块包括馈线背景墙,馈线背景墙内设置有出线单元;馈线背景墙表面设置有馈线开关和连接馈线开关的馈线开关进线接口和连接出线单元的馈线开关出线接口;进线开关模块包括进线背景墙,进线背景墙内设置有进线开关组件、ATS开关组件以及控制室组件;进线背景墙表面设置有连接ATS开关组件的两路进线端子,连接第二智能电路的第二通讯端子和连接控制室组件的出线端子。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站用电源设计更加标准,节约了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标准化作业,检修更换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开关背景墙,尤其涉及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变电站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箱式变电站主要由多回路高压开关系统、母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讯、远动、计量、电容补偿及直流电源等电气单元组合而成,安装在一个防潮、防锈、防尘、防鼠、防火、防盗、隔热、全封闭、可移动的钢结构箱体内,机电一体化,全封闭运行。现有技术中箱式变电站的组装一般经过设计、生产和组装三个环节。在设计环节, 首先设计一次原理接线图,然后设计机柜内电气设备如何排列,再设计机柜的结构;在完成设计过程后就进入采购及生产过程。在各组件生产、组装完成后,将组件打包发送到现场; 然后在现场安装接线并检验。一切准备就绪后,设备投入运行。上述流程有以下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生产环节依赖于设计环节,即生产必须等待设计完成之后才能开始。其次,在现场接线及检修环节,由于不同的设计可能使用不同的模块,因此现场接线盒检修依赖于工作人员的经验和素质。若出现接线不当,可能产生严重后^ 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其可以实现站用电源的全模块化装配,使得站用电源生产、 安装及维修都非常方便。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包括支架,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馈线开关模块和进线开关模块;其中,所述馈线开关模块包括馈线背景墙,所述馈线背景墙内设置有出线单元,所述馈线背景墙表面设置有馈线开关,所述馈线开关连接电源和出线单元,用于将电源电压通过出线单元接入用电设备;所述馈线背景墙表面还设置有连接所述馈线开关的馈线开关进线接口和连接所述出线单元的馈线开关出线接口;所述进线开关模块包括进线背景墙,所述进线背景墙内设置有进线开关组件、连接所述进线开关组件的ATS开关组件以及连接所述ATS开关组件的控制室组件;所述进线背景墙表面设置有连接所述进线开关组件的进线开关和两路进线端子, 连接所述第二智能电路的第二通讯端子和连接所述控制室组件的出线端子;所述进线开关组件将两路电源通过所述ATS开关组件和控制室组件接出,所述控制室组件在其中一路电源有故障时,控制所述ATS开关组件切换至另一路电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其中,所述馈线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一智能电路,所述第一智能电路连接所述出线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出线单元的电流参数;所述第一智能电路上还设置有用于传送所述电流参数的第一通讯端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其中,所述馈线背景墙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及侧面板;所述馈线开关和馈线开关进线接口设置在所述馈线背景墙的前面板上;所述馈线开关出线接口设置在所述馈线背景墙的侧面板上;所述第一通讯端子设置在所述馈线背景墙的背面板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其中,所述进线开关组件通过两路进线铜排分别连接两路电源,所述进线开关组件内设置有用于采集两路进线铜排上的电压参数第一采集单元;所述控制室组件包括出线铜排、第二采集单元和第二智能电路,所述第二采集单元采集所述出线铜排上的电流参数,并传递给所述第二智能电路; 所述ATS开关组件内设置有ATS开关和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智能电路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电路;所述第二智能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电流参数和电压参数,通过预设置的逻辑判定出线铜排状态是否正常,并在其中一路电源有故障时,向所述接收电路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ATS开关切换至另一路电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其中,所述进线背景墙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和侧面板;两路所述进线开关和进线端子设置在所述进线背景墙的前面板上;所述第二通讯端子设置在所述进线背景墙的后面板上;连接所述控制室组件的出线端子设置在所述进线背景墙的侧面板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组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设计站用电源一次原理接线图,选择配置标准馈线开关模块和进线开关模块型号、数量,画出标准模块组装后布置图;B、现场安装支架,将配置的馈线开关模块和进线开关模块按照布置图组装固定在支架上;C、完成馈线开关模块和进线开关模块的接线,并进行现场调试检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组装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馈线开关模块组装步骤包括采用具有前面板、后面板及侧面板的馈线背景墙,并在馈线背景墙内设置馈线开关和出线单元,馈线开关将电源电压通过出线单元接入用电设备;在所述馈线背景墙表面设置连接所述馈线开关的馈线开关进线接口和连接所述出线单元的馈线开关出线接口;在馈线背景墙内还设置第一智能电路,并将第一智能电路连接所述出线单元,以检测所述出线单元的电流参数;在所述第一智能电路上设置用于传送所述电流参数的第一通讯端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组装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进线开关模块组装步骤包括采用具有前面板、后面板及侧面板的进线背景墙,并在进线背景墙内设置进线开关组件、连接所述进线开关组件的ATS开关组件以及连接所述ATS开关组件的控制室组件;在所述进线背景墙表面设置连接所述进线开关组件的进线开关和两路进线端子, 连接所述第二智能电路的第二通讯端子和连接所述控制室组件的出线端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组装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将所述馈线开关和馈线开关进线接口设置在所述馈线背景墙的前面板上;将所述馈线开关出线接口设置在所述馈线背景墙的侧面板上;将所述第一通讯端子设置在所述馈线背景墙的背面板上;将进线开关和两路所述进线端子设置在所述进线背景墙的前面板上;将所述第二通讯端子设置在所述进线背景墙的后面板上;将连接所述控制室组件的出线端子设置在所述进线背景墙的侧面板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组装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将所述馈线开关模块的馈线背景墙的前面板、后面板分别对应与所述进线开关模块的进线背景墙的前面板、后面板同方向放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及其组装方法,通过将站用电源模块化和标准化,使得在设计环节只提供系统一次原理接线图、组装模块布置图、装置电源网络接线图、通信网络接线图,使得站用电源设计简单且更加标准。各开关模块在生产环节采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和具体工程脱钩,因此节约了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站用电源检修维护环节,检修维护结果不再依赖于人员的素质等人为因素,实现标准化作业,检修更换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站用电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站用电源的馈线开关模块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站用电源的馈线开关模块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站用电源的进线开关模块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站用电源的进线开关模块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站用电源组装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图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支架10,在支架10上设置有多个开关模块,包括馈线开关模块20和进线开关模块30。需要说明的是,馈线开关模块20和进线开关模块30的排列方式可以有多种变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背景墙技术的站用电源,包括支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上设置有馈线开关模块(20)和进线开关模块(30);其中,所述馈线开关模块(20)包括馈线背景墙(21),所述馈线背景墙(21)内设置有出线单元(23),所述馈线背景墙(21)表面设置有馈线开关(22),所述馈线开关(22)连接电源和出线单元(23),用于将电源电压通过出线单元(23)接入用电设备;所述馈线背景墙(21)表面还设置有连接所述馈线开关(22)的馈线开关进线接口(221)和连接所述出线单元(23)的馈线开关出线接口(231);所述进线开关模块(30)包括进线背景墙(31),所述进线背景墙(31)内设置有进线开关组件(32)、连接所述进线开关组件(32)的ATS开关组件(341)以及连接所述ATS开关组件(33)的控制室组件(34);所述进线背景墙(31)表面设置有连接所述进线开关组件(32)的进线开关(322)、两路进线端子和连接所述控制室组件(34)的出线端子(344);所述进线开关组件(32)将两路电源通过所述ATS开关组件(33)和控制室组件(34)接出,所述控制室组件(34)在其中一路电源有故障时,控制所述ATS开关组件(33)切换至另一路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旭东吕刚罗德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