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4057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砂光机,包括机壳;收容于所述机壳内的电机;由所述电机驱动产生气流的风扇;设置于机壳下方由电机驱动打磨工件表面的砂盘;所述砂光机还包括连接在机壳上的沿机壳周向延伸的帘体,所述帘体具有中空部分,所述中空部分的一端与风扇流体连通,另一端朝向工件表面,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中空部分并吹向工件表面,从而在帘体和工件表面之间形成至少部分环绕砂盘的气体屏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砂光机能防止粉尘飞溅,提高吸尘效率,而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砂光机,尤其是一种具有防尘装置的砂光机。
技术介绍
目前,砂光机广泛应用于墙面或地面的打磨砂光。砂光机具有提供驱动力的电机, 电机连接到动力传输系统且位于砂光机的外壳之内。砂光机还具有工作底盘,电机通过动力传输系统和工作底盘连接,在工作底盘的底面贴附有砂纸等磨砂材料。工作时,电机驱动底盘绕一轴作轴向转动,贴附的砂纸就会相应转动,对要打磨的工件表面进行打磨,从而使之光滑平整。然而,在实际的打磨过程中,砂纸和工件表面打磨接触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随着工作底盘的高速转动而被甩出到外界,因此飞溅的粉尘会影响操作者的视线,降低工作效率。更有甚者,大量的粉尘被操作者的呼吸系统吸入体内,影响操作者的健康,对其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性。故现在的砂光机一般都会设置吸尘系统。吸尘系统包括风扇, 吸尘通道和集尘袋。风扇设置于砂光机的内部,其作用是通过风扇转动形成气流带动粉尘向某一方向运动,在砂光机的底盘设计若干个和打磨表面接触的通道开口,这些通道开口连接吸尘通道的一端,吸尘通道的另一端连接外设的集尘袋,风扇转动,将工作时产生的粉尘吸入吸尘通道并最后排入集尘袋。作业完毕将粉尘统一处理。但是,这样的吸尘方式也有缺点。尽管大部分的粉尘能被上述的吸尘系统吸走,还是有部分粉尘会从底盘周围的缝隙逸出,对操作者造成影响。对此,如美国专利US43816^ 和US4616449揭示一种改进手段。在工作底盘周缘的砂光机外壳上设置环形的挡板,挡板可以有效挡住向外飞溅出的粉尘。但是,挡板同时也挡住了空气从外界进入吸尘通道,影响空气流通,整体上降低了了吸尘效率,实际的吸尘效果情况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粉尘飞溅的砂光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吸尘的砂光机。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砂光机,包括机壳;收容于所述机壳内的电机;由所述电机驱动产生气流的风扇;设置于机壳下方由电机驱动打磨工件表面的砂盘;所述砂光机还包括连接在机壳上的沿机壳周向延伸的帘体,所述帘体具有中空部分,所述中空部分的一端与风扇流体连通,另一端朝向工件表面,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中空部分并吹向工件表面,从而在帘体和工件表面之间形成至少部分环绕砂盘的气体屏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在砂光机上的帘体,在使用砂光机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时在帘体和工件表面之间形成气体屏障,能起到有效防止粉尘飞溅的作用,而且结构简单。优选的,所述电机具有输出轴,所述帘体至少部分环绕机壳设置,所述帘体包括沿输出轴径向分布的外层和内层,所述中空部分位于外层和内层之间。优选的,所述帘体可拆卸的连接在机壳上。优选的,所述电机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具有轴线,所述气体屏障平行于输出轴的轴线。优选的,所述中空部分包括入口部以及出口部,所述入口部与风扇流体连通,所述出口部朝向工件表面,所述出口部相对于砂盘的位置可调节。优选的,所述砂盘具有连接砂纸的底面,所述出口部到砂盘的底面的距离大于砂盘的厚度。优选的,所述电机具有输出轴,所述帘体沿输出轴轴向的中部设有柔性区域。优选的,所述柔性区域由若干个折叠部首尾连接组成。通过设置可调节的出口部,操作者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一个合适的出口部相对于砂盘的位置,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优选的,所述风扇和砂盘之间设有用于收集粉尘的吸尘风扇,所述砂盘上设有第一吸尘口,所述吸尘风扇和砂盘之间设有与第一吸尘口连通的内部空间,所述机壳邻近吸尘风扇的位置设有出尘口,吸尘风扇被电机驱动以使得粉尘从第一吸尘口进入内部空间后可从出尘口排出。优选的,所述机壳上靠近砂盘的位置设有第二吸尘口,所述的第二吸尘口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通过设置在机壳上的第二吸尘口,可将被气体屏障阻挡的粉尘有效的收集,提高了吸尘效率。附图说明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可以通过下面的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同时结合附图描述而清楚地获得。附图以及说明书中的相同的标号和符号用于代表相同的或者等同的元件。图1是本专利技术砂光机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砂光机沿图1中A-A线的部分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砂光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其中,1.机壳2.电机3.砂盘4.帘体6.风扇7.吸尘通道11.出尘口12.开口13.第二吸尘口21.输出轴23.连接件25.第一偏心轴26.第二偏心轴31.底面32.砂纸33.第一吸尘口35.第一砂盘36.第二砂盘40.气体屏障41.外层42.内层43.中空部分44.入口部45.出口部46.柔性区域60.支撑板61.叶片62.排尘风扇231.孔461.折叠部4W.工件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揭示了一种砂光机,现以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照图1所示,砂光机包括机壳1和位于机壳1下方的砂盘3,机壳1内部设有电机2,电机2驱动砂盘3以打磨工件W的表面,电机2具有输出轴21,输出轴21具有轴线为X,输出轴21上安装有风扇6,风扇6在电机2的驱动下可产生气流。砂盘3具有底面31,底面31贴附有可更换的砂纸32。工作时,砂纸32在砂盘3 的驱动下作用于工件W的表面进行打磨砂光处理,同时产生大量的粉尘。风扇6设置在电机2和砂盘3之间,风扇6为普通的涡轮风扇,具有支撑板60以及设置于支撑板上的若干个叶片61,风扇6的支撑板60朝向砂盘3,叶片61朝向电机2,风扇6朝向电机2的端面方向为进风区域,风扇6的周向为出风区域,机壳1上位于风扇6出风区域位置设有开口 12,开12围绕风扇6,空气从机壳1上部的空隙进入机壳1内部经过电机2后通过风扇6从机壳1上的开口 12排出,这样,电机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被空气带走并经过风扇6排到砂光机外部,故风扇6也可以称为电机2的冷却风扇。风扇6也可以设置在电机的上部,空气从机壳1下部的空隙进入机壳1内部经过电机2后从机壳1上部的空隙排出。当然,风扇6也可以是单独设置的不用于冷却电机的专用风扇,其在机壳1内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机壳1上的开口 12处连接有帘体4,帘体4至少部分围绕机壳1的周向设置,包括沿电机2输出轴21径向分布的外层41和内层42,外层41和内层42之间形成中空部分 43,中空部分43的一端与风扇6出风区域流体连通,另一端朝向工件W表面,即中空部分43 邻近风扇6出风区域的一端为入口部44,朝向工件W表面的一端为出口部45,入口部44连接在机壳1的开口 12处,这样从风扇6排出的气流从开口 12进入帘体4的入口部44后通过中空部分43再从出口部45排出,出口部45设置在机壳1的开口 12和砂盘3的底面31 之间,这样在使用砂光机在工件W表面进行打磨的时候,从中空部分43的出口部45排出的气流吹向工件W表面,从而在出口部45和工件W表面之间形成至少部分环绕砂盘3的气体屏障40,砂光机工作时候从砂盘3周围的缝隙逸出的粉尘被气体屏障40阻挡,这样粉尘就不会对环境和操作者产生影响。帘体4沿机壳1周向围绕机壳1的角度范围至少大于或等于180度,而且帘体4 位于砂光机上邻近操作者的位置,这样至少可以保证砂光机工作时候从砂盘3周围的缝隙逸出的粉尘不会对操作者产生影响。当然最好在270度到360度之间,这样才能形成更大范围的气体屏障40,有效的阻挡粉尘飞溅。优选的帘体4的形状为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砂光机,包括:机壳(1);电机(2),收容于所述机壳(1)内;风扇(6),由所述电机(2)驱动产生气流;砂盘(3),设置于机壳(1)下方由电机(2)驱动打磨工件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光机还包括连接在机壳(1)上的沿机壳(1)周向延伸的帘体(4),所述帘体(4)具有中空部分(43),所述中空部分(43)的一端与风扇(6)流体连通,另一端朝向工件表面,所述风扇(6)产生的气流通过中空部分(43)并吹向工件表面,从而在帘体(4)和工件表面之间形成至少部分环绕砂盘(3)的气体屏障(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