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串接式太阳能电池模组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40056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阵列串接式太阳能电池模组的结构,包含:一透明基板;一透明导电薄膜,形成在该透明基板上,其中该透明导电薄膜被区块化成复数个分隔区域,并且将于其上形成有该透明导电薄膜的该透明基板作为一太阳能电池模组的阴极;一或多个导电基板,于其表面上形成一或多个区域的一电子传输层,其中该电子传输层的该一或多个区域与该复数个分隔区域相匹配,该电子传输层是由复数根半导体奈米管所构成,并且将于其上形成有该电子传输层的该导电基板作为该太阳能电池模组的阳极;一触媒层,形成在该阴极上;一光敏染料,附着在该半导体奈米管的管壁上;以及一电洞传输层,设置在该阴极与该阳极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利用奈米管技术所制造的阵列串接式太阳能电池模组,尤其是关于一种利用区块化阳极区与阴极区的串/并联的太阳能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面对日益升高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使得各式各样的再生能源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例如,太阳能、风能与生质能等。其中,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再生能源,因此,其全球市场也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成长。在目前已知的数种太阳能电池当中,第一代太阳能电池是以硅(Si)为主要材质的单/复晶硅太阳能电池,其可达到12-20%的光电转换效率,为目前太阳能电池市场的主要占有者,其主要用途为应用在可携式电子产品的电源以及建构太阳能发电模组上。第一代太阳能电池的基本构造为P/N型半导体的组合,当照光时,电子被激发而产生电子与电洞的分流,在受到内电位的影响下,分别被N型与P型半导体所吸引而聚集在元件的两端,再经由外电路导出形成电流。其优点为具有相当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但缺点为制程条件严格以及制造成本高昂。第二代太阳能电池为无机半导体薄膜(thin film)太阳能电池,其包含非晶硅(a-Si,amorphous silicon)太阳能电池以及化合物半导体薄膜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阵列串接式太阳能电池模组的结构,包含:一透明基板;一透明导电薄膜,形成在该透明基板上,其中该透明导电薄膜被区块化成复数个分隔区域,并且将于其上形成有该透明导电薄膜的该透明基板作为一太阳能电池模组的阴极;一或多个导电基板,于其表面上形成一或多个区域的一电子传输层,其中该电子传输层的该一或多个区域与该复数个分隔区域相匹配,该电子传输层是由复数根半导体奈米管所构成,并且将于其上形成有该电子传输层的该导电基板作为该太阳能电池模组的阳极;一触媒层,形成在该阴极上;一光敏染料,附着在该半导体奈米管的管壁上;及一电洞传输层,设置在该阴极与该阳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维光李陆玲蔡乔盈吴慧屏陈建仲
申请(专利权)人:德元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