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36797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用于化工设备的负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聚酯树脂合成设备的负压反应装置。本负压反应装置包括合成釜和设置在合成釜上侧的分流塔柱,分流塔柱通过第一冷凝器与集液罐相连,所述的分流塔柱的靠近合成釜的下部设置有便于启闭的旁通管路,旁通管路远离分流塔柱的一端与集液罐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负压反应阶段的副产物水汽和白色的低分子量低聚物进入旁通管路并被冷却回收到集液罐内,避免了反应系统卸压后白色的低分子量低聚物再次落入合成釜内,因此大大提高了聚酯树脂的品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使得分流塔柱内的内壁和填充物料上不会积聚低分子量低聚物而发生阻塞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整个反应系统的真空度和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用于化工设备的负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聚酯树脂合成设备的负压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合成通常使用常压反应和负压反应进行。采用传统的负压反应设备时,如图1所示,在负压反应阶段进行酯化缩合反应时,一些低分子量的低聚物自合成釜4中被负压带上分流塔柱3内,这些低分子量的低聚物被凝结成白色物质而积聚在分流塔柱3内的内壁和填充物料上;当卸压时,由于气流的冲击,这些白色物质被掉落到合成釜4内的聚酯树脂中并熔解,更为不利的是大部份未掉落的白色物质在下一次的合成中将造成更多的副反应和残留,如此反复,使得聚酯树脂整体的分子量分布变宽,品质变差, 并使得粉末涂料的涂层产生粉霜而导致进一步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反应装置,本负压反应装置能够避免白色的低分子量低聚物在聚酯树脂中的残留,提高聚酯树脂的品质。同时也提高了真空力度和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负压反应装置,合成釜和设置在合成釜上侧的分流塔柱,分流塔柱通过第一冷凝器与集液罐相连,所述的分流塔柱的靠近合成釜的下部设置有便于启闭的旁通管路,旁通管路远离分流塔柱的一端与集液罐相连通。同时本技术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得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分流塔柱的靠近合成釜的下部设置有视镜,所述的旁通管路设置在视镜的上侧。所述的旁通管路上自靠近分流塔柱一侧至远离分流塔柱一侧依次设置有旁通阀门和第二冷凝器。进一步的,所述的旁通阀门设置为靠近分流塔柱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分流塔柱下端、视镜上方增加了一条与集液罐相连接的旁通管路,并在旁通管路上设有控制管路启闭的旁通阀门和第二冷凝器,则在负压反应阶段时,反应的副产物水汽和白色的低分子量低聚物进入此路管线并被冷却回收到集液罐内,避免了反应系统卸压后白色的低分子量低聚物再次落入合成釜内,因此大大提高了聚酯树脂的品质;同时由于本技术使得分流塔柱内的内壁和填充物料上不会积聚白色的低分子量低聚物而发生阻塞现象,因此本技术大大提高了整个反应系统的真空度,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第二冷凝器2-旁通阀门 3-分流塔柱5-第一阀门 6-集液罐 7-第一冷凝器9-第六阀门 10-第五阀门11-第八阀门13-搅拌器 14-视镜 15-第三阀门17-第二阀门4-合成釜 8-第七阀门 12-电机 16-第四阀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用于聚酯树脂合成设备的负压反应装置,包括合成釜4、分流塔柱3、 第一冷凝器7、第二冷凝器1以及集液罐6 ;所述的合成釜4上设有用于搅拌的电机12以及与电机12相连接的搅拌器13,合成釜4的上侧还设有与合成釜4连接的分流塔柱3 ;此外所述的合成釜4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加料管道启闭的第三阀门15、用于控制氮气管道启闭的第二阀门17、用于控制放料管道启闭的第四阀门16和用于控制放空管道启闭的第一阀门5 ;所述的分流塔柱3的靠近合成釜4的下方设有视镜14,视镜14上方的分流塔柱3的柱身上设有与集液罐6连接的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设有旁通阀门2和第二冷凝器1,分流塔柱3的顶端设有与集液罐6连接的管道,在管道上依次连接有第一冷凝器7和第五阀门 10 ;所述的集液罐6上设有与真空发生器连接的管道以及相应的用于启闭此管道的第七阀门8,所述的集液罐6上还设有与大气连接的管道和放空管道,与大气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六阀门9,放空管道上设置有第八阀门11。由于旁通阀门2设置为靠近分流塔柱3处,则即便旁通管路上发生低分子量低聚物聚积的现象,其聚积的部位也只能在旁通阀门2的靠近分流塔柱3—侧的旁通管路上,由于此部位为管路三通处,因此低分子量低聚物聚积的状态不可能保持稳定,从而保证了旁通管路的畅通性。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常压反应时,关闭旁通阀门2、第一阀门5、第三阀门15、第四阀门16、第七阀门8 和第八阀门11,开启第二阀门17、第五阀门10和第六阀门9,第一冷凝器7发挥作用。负压反应时,开启旁通阀门2和第七阀门8,关闭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17、第三阀门15、第四阀门16、第五阀门10、第六阀门9和第八阀门11,第二冷凝器1发挥作用,此时反应的副产物水汽和白色的低分子量低聚物不再上升进入分流塔柱3内,而是进入旁通管路并被冷却回收到集液罐内,避免了反应系统卸压后白色的低分子量低聚物再次落入合成釜4内,因此大大提高了聚酯树脂的品质;同时由于本技术使得分流塔柱3内的内壁和填充物料上不会积聚白色的低分子量低聚物而发生阻塞现象,因此本技术大大提高了整个反应系统的真空度,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权利要求1.一种负压反应装置,合成釜(4)和设置在合成釜(4)上侧的分流塔柱(3),分流塔柱 (3)通过第一冷凝器(7)与集液罐(6)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塔柱( 的靠近合成釜(4)的下部设置有便于启闭的旁通管路,旁通管路远离分流塔柱C3)的一端与集液罐(6) 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塔柱(3)的靠近合成釜的下部设置有视镜(14),所述的旁通管路设置在视镜(14)的上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压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旁通管路上自靠近分流塔柱C3) —侧至远离分流塔柱C3) —侧依次设置有旁通阀门( 和第二冷凝器(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旁通阀门(2)设置为靠近分流塔柱( 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用于化工设备的负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聚酯树脂合成设备的负压反应装置。本负压反应装置包括合成釜和设置在合成釜上侧的分流塔柱,分流塔柱通过第一冷凝器与集液罐相连,所述的分流塔柱的靠近合成釜的下部设置有便于启闭的旁通管路,旁通管路远离分流塔柱的一端与集液罐相连通。本技术使负压反应阶段的副产物水汽和白色的低分子量低聚物进入旁通管路并被冷却回收到集液罐内,避免了反应系统卸压后白色的低分子量低聚物再次落入合成釜内,因此大大提高了聚酯树脂的品质;本技术还使得分流塔柱内的内壁和填充物料上不会积聚低分子量低聚物而发生阻塞现象,因此本技术大大提高了整个反应系统的真空度和生产效率。文档编号C08G63/78GK202028374SQ20112008598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叶治国, 毛松林, 汪志宏, 汪承, 沈福祥, 洪健, 王琼 申请人:黄山永佳三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反应装置,合成釜(4)和设置在合成釜(4)上侧的分流塔柱(3),分流塔柱(3)通过第一冷凝器(7)与集液罐(6)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塔柱(3)的靠近合成釜(4)的下部设置有便于启闭的旁通管路,旁通管路远离分流塔柱(3)的一端与集液罐(6)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志宏毛松林沈福祥叶治国汪承洪健王琼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永佳三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