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3087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装在该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壳体及定位导电端子的定位件,壳体上位于上舌板的一面为镂空,上舌板装入该镂空中,增强上身板的厚度;上舌板的侧表面沿内表面向两侧延伸有第一台阶、前端面沿上表面向前延伸有第二台阶,壳体的镂空的侧边缘搁置于第一台阶上,同时靠近前述插接框口的一边向下锻压一挂台,第二台阶配搭接于该挂台上,增强了上舌板的强度。有效的解决电连接器插接框口因同时组装有若干传输不同电子讯号的导电端子组而导致内部零组件之间的尺寸变小出现强度不够造成产品损坏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分别与USB\USB3. 0和ESATA连接器相对接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连接器的传输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 例如USB3. 0的推行,给电子连接器领域中关于传输速度的技术问题提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推行了电连接器中的一个插接框口可与不同的对接连接器接触传输不用电子讯息的技术方案。2009年5月20日中国公开第CN201243146号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插头其包含有一具有插槽的壳体,且于该插槽内设有一具有复数并排的ESATA端子的第一端子组, 以及一具有复数USB端子的第二端子组,并分别支持ESATA和USB3. 0的传输规格,因此,该连接器插头可以通用于ESATA和USB3. 0的连接器插座。该连接器插头虽然满足了可同时与多个插座框口连接的条件,但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产品上设置的电连接器插座也越来越多样化且电连接器的逐渐薄型化的趋势,而目前市场上的此类电连接器是无法达到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这些导电端子因传输不同电子讯号而不能共用,插头端为了与标准的电连接器插座插接,制造厂商在制造过程中受到的标准插接口外形尺寸的限制而改变插头内部零组件之间的尺寸,由于加工的精度无法得到完美的掌控而使制造出来的成品出现电连接器插接时所需要的插接手感度不灵敏、插拔力的大小不稳定及端子的接触效果差等问题,给制造厂和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目前大多制造商采取了改变绝缘本体上插接舌板的厚度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在自造过程中,常出现插接舌板尺寸过薄而强度不够,在组装导电端子的过程中出现舌板断裂的现象,给制造商带来巨大的损失。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来解决电连接器插接框口因同时组装有若干传输不同电子讯号的导电端子组而导致内部零组件之间的尺寸变小出现强度不够造成产品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头电连接器通过增强绝缘本体的强度,来解决因内部零组件之间的尺寸变小出现强度不够造成产品损坏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装在该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壳体及定位导电端子的定位件,绝缘本体包括从上向下依次排列且组装在一起的上舌板、固定板和下舌板,该上舌板与下舌板共同组成一个插接空间,壳体环绕该插接空间形成一个插接框口,该壳体位于上舌板的一面为镂空,上舌板装入该镂空中,定义上舌板露出壳体的一面为上表面、与上表面相对的一面为内表面、连接上表面与内表面的一对侧面为侧表面及连接上表面与内表面的另一侧面为前端面,其中,上舌板的侧表面沿内表面向两侧延伸有第一台阶、前端面沿上表面向前延伸有第二台阶,壳体的镂空的侧边缘搁置于第一台阶上,同时位于前端面的一边向下锻压一挂台,第二台阶配搭接于该挂台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壳体位于上舌板的一面为镂空,上舌板装入该镂空中,其中,上舌板的侧表面沿内表面向两侧延伸有第一台阶、前端面沿上表面向前延伸有第二台阶,壳体的镂空的侧边缘搁置于第一台阶上,同时位于前端面的一边向下锻压一挂台,第二台阶配搭接于该挂台上,增加了上舌板的厚度,同时因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与壳体的翘板式配合,增强了上舌板的强度,故能有效的解决电连接器插接框口因同时组装有若干传输不同电子讯号的导电端子组而导致内部零组件之间的尺寸变小出现强度不够造成产品损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图的另一视角图;图4为图1沿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组装在绝缘本体1内的导电端子3、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的壳体2及定位导电端子3的定位件4。绝缘本体1包括从上向下依次排列且组装在一起的上舌板11、固定板13和下舌板 12,上舌板11与下舌板12。上舌板11包括第一插接端111及与固定板13相配合的第一固定端112,该第一插接端111的厚度小于第一固定端112的厚度。定义上舌板11露出壳体 2的一面为上表面、与上表面相对的一面为内表面、连接上表面与内表面的一对侧面为侧表面及连接上表面与内表面的另一侧面为前端面,上舌板11的侧表面沿内表面向两侧延伸有第一台阶1111、前端面沿上表面向前延伸有第二台阶1112用以与壳体2配合。上舌板11 上设有第一端子槽114由第一插接端111贯穿第一固定端112用以收容导电端子3,该第一固定端112上还设有第一定位孔113用以与固定板13配合。下舌板12包括与第一插接端 111相对的第二插接端1 和与固定板13相配合的第二固定端121,该第二固定端121与固定板13相配合的一面设有第二端子槽123用以收容导电端子3,其上还设有第二定位孔 122用以与固定板13配合。固定板13与上舌板11和下舌板12相配合的两面分别设有第三端子槽131和第四端子槽133,该固定板13上的两面还设有插入第一定位孔113和第二定位孔122的定位柱132,使上舌板11、下舌板12和固定板13稳定的组装在一起。其中, 第一插接端111与第二插接端124间形成插接空间30供对接连接器的插接部插入与导电端子3接触。导电端子3包括ESATA端子、USB3.0端子和USB端子,其中位于上舌板11与固定板13之间固定在第一端子槽114和第三端子槽131内的导电端子3为ESATA端子;位于下舌板12与固定板13之间固定在第二端子槽123和第四端子槽133内的导电端子3与一体成型在下舌板12上的导电端子3组合为USB3. 0端子,其中一体成型在下舌板12上的导电端子3还可以传输USB的电子讯号。该等导电端子3均包括包括伸入插接空间30的接触部31、由接触部31延伸并固定在第一固定端112、第二固定端121和定位件4上的的固定部32及由固定部32弯折延伸贯穿定位件4的焊接部33。该等焊接部33在前后方向上按传输信号的不同分为三排规律的排列。定位件4大致呈台阶状,其包括三个台阶排列的定位台42 ;每个定位台42上设有从上到下的贯穿孔41,导电端子3的焊接部33规律的定在对应的贯穿孔41内,便于将电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3顺利的插入制定的位置;该定位件4还包括形成有三个台阶的侧墙 43,上舌板11、固定板13和下舌板12从上至下一次搁置在侧墙43上。壳体2包覆在绝缘本体1的外侧,其中位于上舌板11的一端设为镂空对,上舌板 11的第一插接端111露出该镂空对,增强了上舌板11的厚度。该上舌板11的上表面与壳体2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壳体2环绕该插接空间30形成一个插接框口 101,该插接框口 101符合USB\USB3. 0和ESATA的标准界面,可分别与USB\USB3. 0和ESATA对接连接器相插接。请特别参照图5所示,壳体2的镂空M边缘靠近插接框口 101的一边20向下锻压一挂台21,上舌板11的第二台阶1112配搭接于该挂台21上,同时壳体2的镂空M的侧边缘22搁置于第一台阶1111上,此种类似翘板式的配合,使上舌板11和壳体2配合的更加稳定,增强上舌板11的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装在该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壳体及定位导电端子的定位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从上向下依次排列且组装在一起的上舌板、固定板和下舌板,所述上舌板与下舌板共同组成一个插接空间,所述壳体环绕该插接空间形成一个插接框口,该壳体位于上舌板的一面为镂空,所述上舌板装入该镂空中,定义上舌板露出壳体的一面为上表面、与上表面相对的一面为内表面、连接上表面与内表面的一对侧面为侧表面及连接上表面与内表面的另一侧面为前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舌板的侧表面沿内表面向两侧延伸有第一台阶、前端面沿上表面向前延伸有第二台阶,所述壳体的镂空的侧边缘搁置于第一台阶上,同时靠近前述插接框口的一边向下锻压一挂台,所述第二台阶配搭接于该挂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明陈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