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信号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29931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风扇信号转接装置,用以连接一个或以上的风扇于主机板上,该装置包括一第一接头,一第二接头及一第一插头,其中该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连接于一风扇上,该第二接头上具有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PWM)输入端,而该第一插头与该第二接头并联电性连接,该第一插头具有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PWM)输出端,且与该第二接头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PWM)输入端电性连接,致使风扇可与串接另一具脉冲宽度调变信号(PWM)的风扇进行散热作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转接装置,尤指一种将一个或多数个风扇连接在主机板上的插座,并受控于脉冲宽度调变信号(PWM)的风扇信号转接装置
技术介绍
利用风扇来对电子产生进行散热已经是常见的一种散热手法,经由风扇产生气流,将工作环境中的热空气进行热对流,即导引温度低的空气进入,产生散热的热交换循环作用,以降低工作环境的积热而使电子产品能保持其工作效能。而随着CPU技术的发展趋于精密化,当计算机内部的CPU运作频率增加后,CPU所发出的热量也会越高,在散热上需求也还需要去重视,因此针对特别高发热的CPU,亦独立出单一风扇进行散热;就习知技术而言,传统的风扇控制是透过热敏电阻来侦测风扇所设立环境的温度,CPU运作时会产生热量,此时透过散热模块将CPU的热量导引,再经由风扇将散热模块上的热量吹散,因此当散热模块上的热量越高,热敏电阻所感应到的热或环境温度就越高,此时便会以较高的转速运作来避免CPU温度过高,然而此方式无法精确的控制或取得实时风扇的转速。而后续的风扇发展技术中,除了在风扇输入连接直流正、负电压和转速信号之外, 进一步加入了一脉冲宽度调变(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信号提供给风扇,就外观机构而言,其与一般的常规三线式风扇(两根电源线及一根信号线模式)相比较下,具有 PWM信号的风扇将导线数增至4组接脚,多出的一接脚用于控制风扇导通时机和用来控制风扇的转速,使其风扇的转速可以利用PWM的循环变化进行精确的控制和由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实时监控,随着不同的温度调变不同的转速,因此具有可控性、敏感度高和节能等诸多优点,成为PC系统散热领域的新宠。然而,由于具有PWM信号的风扇比一般常规的风扇多了一接脚为四接脚,但一般的主机板设计上,仅设计有一组供四组接脚插接的插座来提供CPU风扇插接使用,因此面对越来越多散热需求高的电子组件(如VGA散热模块、机箱散热模块和存取单元散热模块等),无法一一满足,其个别风扇来对应一插接,并获得利用PWM信号管控的效能,而面对此种状况,习知技术发展一种增加具有PWM信号的风扇的装置,如图1所示,习知的具有多个可受控PWM风扇的架构(如DE202006015577),包含一第一插头14,用以连接主机板上一连接器,该插头14具有直流电压输入端9、10,一转速信号11及一脉冲宽度调变(PWM)信号15 ;以及,一第一连接部18和一第二连接部19,其分别具有电压输入端或输出端2、3,一转速信号4及一脉冲宽度调变(PWM)信号15,其中第一、二连接部18、19,经由导线16而与第一插头14相连;另,具有一第二插头8,第二插头8经由导线17与第一连接部18或第二连接部19 相连,且具有转速信号11及接也输入端9。藉由上述结构,以达到通过第一、二连接部18、19扩增,连接一个或多个风扇且施予相应的控制或调控。在上述DE202006015577专利案结构中,该第一、二连接部18、19外接供电与其电连接的风扇,其电力来源均是经由第一插头14供给,因此在连接两个或以上风扇时,会造成负载过大,不仅各风扇转速无法提升,还重要的是,该供电给主机板上的芯片(CPU)风扇的第一或第二连接部18、19,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易言之,该DE202006015577专利会因扩增电连接其它风扇(如VGA散热模块、机箱散热组或存取单元散热模块),反而影响最重要的芯片(CPU)风扇散热需求,要知在计算机系统中,该芯片(CPU)不仅最昂贵,若因散热不良,极易造成其不稳定或损坏,不但影响运算速度,使用寿命一旦损坏,造成系统损坏或其重置费用还是无法计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风扇信号转接装置,以提供一个或以上的风扇连接于主机板上。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风扇信号转接装置,经由将电压与与信号转接后,再经与信号的同一导线上延伸另一连接端,致使第二个风扇经由该连接端连接至于主机板上,以避免如习用者因串联的线路关系而产生压降或影响风扇的运转效率。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扇信号转接装置,用以连接一个或以上的风扇于主机板上,该装置包括一第一接头,连接于一风扇上,该接头具有一接地端、一电压输入端及一转速信号端;一第二接头,连接于前述的风扇上,该接头具有一接地端、一电压输入端及一转速信号端,且与该第一插座的接地端、一电压输出端、一转速信号端、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入端,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入端;以及一第一插座,与该第二接头电性连接,该插座具有一接地端、一电压输出端、一转速信号端及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出端,且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出端与该第二接头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一接头为一三组接脚的接头。其中,该第一插座为一四组接脚的插座。其中,该第二接头为一四组接脚的接头。其中,该第二接头还具有一接地端、一电压输入端及一转速信号端,且与该第一插座的接地端、一电压输出端、一转速信号端、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入端,并联式对应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一接头与第一插座为并联电性连接。其中,还包括一第二插座,与该第二接头电性连接,该插座具有至少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出端,且该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出端与该第二接头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二接头与第二插座为并联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二插座为一四组接脚的插座。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扇信号转接装置,用以连接于主机板上,包括一风扇;一第一接头,连接于该风扇上,该接头具有一接地端、一电压输入端及一转速信号端;一第二接头,连接于该风扇上,该接头具有一接地端、一电压输入端及一转速信号端,且与该第一插座的接地端、一电压输出端、一转速信号端、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入端,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入端;以及一第一插座,与该第二接头电性连接,该插座具有一接地端、一电压输出端、一转速信号端及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出端,且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出端与该第二接头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一接头为一三组接脚的接头。其中该第一插座为一四组接脚的插座。其中该第二接头为一四组接脚的接头。其中该第二接头还具有一接地端、一电压输入端及一转速信号端,且与该第一插座的接地端、一电压输出端、一转速信号端、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入端,并联式对应电性连接。其中该其中第一接头与第一插座为并联电性连接。其中还包括一第二插座,与该第二接头电性连接,该插座具有至少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出端,且该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出端与该第二接头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二接头与第二插座为并联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二插座为一四组接脚的插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扇信号转接装置,能够避免如习用者因串联的线路关系而产生压降或影响风扇的运转效率。为让本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还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配置图。 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结构配置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风扇1 接地端21 转速信号端23 接地端31 转速信号端33 第一插座40 电压输出端42脉冲宽度调变信号(PWM)输出端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信号转接装置,用以连接一个或以上的风扇于主机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接头,连接于一风扇上,该接头具有一接地端、一电压输入端及一转速信号端;一第二接头,连接于前述的风扇上,该接头具有一接地端、一电压输入端及一转速信号端,且与该第一插座的接地端、一电压输出端、一转速信号端、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入端,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入端;以及一第一插座,与该第二接头电性连接,该插座具有一接地端、一电压输出端、一转速信号端及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出端,且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出端与该第二接头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彦刘国泉
申请(专利权)人:振华电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