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并列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26518 阅读:4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并列的装置,包括:第一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第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输入端与第一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负载连接;第二电压跟随放大器,输入端与第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负载连接;该装置还包括:中间连接支路,连接于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压跟随放大器的相对应的输出端之间,中间连接支路包括屏蔽电缆以及连接在屏蔽电缆的端部的继电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二次负载的并联连接方式不适于应用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输出回路上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能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并列的装置
技术介绍
变电站中常使用传统的电压互感器(例如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并可通过操作例如为空气断路器的电气元件来使传统的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负载相互并联,从而实现二次回路电压并列。传统的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输出为大功率、高电压信号,国际或国内标准的二次输出的额定值为100/VJ V,而与电压互感器相连接的二次负载的额定功率变化范围一般为 OVA 300VA,属功率型强电范畴。当二次负载在其额定功率变化范围内变化时,传统互感器无须采取抗干扰、防衰减的措施也能够保证输出的精度。目前应用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特别是采用分压器结构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其二次输出为小功率、低电压信号,国际或国内标准的二次输出的额定值为3.25/WV,属低功率模拟小信号范畴。一般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二次负载前端采用有源电压跟随放大器,以使分压器结构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输出能承载起较多的二次负载。然而,由于低功率模拟小信号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易受干扰和衰减,故无法像传统的电压互感器那样使用传统的空气断路器对电子式电压互感器进行二次输出回路负载的并联操作,从而制约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实际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实现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并列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二次负载的并联连接方式不适用于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输出回路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并列的装置,包括第一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第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输入端与第一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负载连接;第二电压跟随放大器,输入端与第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负载连接;该装置还包括中间连接支路,连接于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压跟随放大器的相对应的输出端之间,中间连接支路包括屏蔽电缆以及连接在所蔽电缆的一端部的第一继电器。进一步地,屏蔽电缆的另一端部连接有第二继电器。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第三继电器,连接于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中间连接支路之间。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第四继电器,连接于第二电压跟随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中间连接支路之间。进一步地,屏蔽电缆为双屏蔽电缆。进一步地,屏蔽电缆为三相合一的双屏蔽电缆。进一步地,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以及第三继电器封闭在第一金属屏蔽盒内,第二电压跟随放大器以及第四继电器封闭在第二金属屏蔽盒内。进一步地,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间设置有自恢复短路保护电路。进一步地,第二电压跟随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负载间设置有自恢复短路保护电路。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中间连接支路上使用双屏蔽电缆以及连接在屏蔽电缆的端部的继电器,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抗干扰的效果。同时由于使用封闭在金属屏蔽盒内的继电器控制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间的并联连接,有效地抑制了信号衰减并提高了抗干扰能力,从而有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二次负载的并联连接方式不适用于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输出回路上的问题。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原理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原理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原理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四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原理示意图,其中实现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并列的装置包括第一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1 ;第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2 ;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21,其输入端与第一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1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一负载31连接;第二电压跟随放大器22,其输入端与第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2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二负载32连接;以及中间连接支路,其连接于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21 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压跟随放大器22的相对应的输出端之间,中间连接支路包括屏蔽电缆 50以及连接在屏蔽电缆50的一个端部的第一继电器41。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第一继电器41也可连接在屏蔽电缆50的另一端部,且可以由分别用于一相的三个继电器组成,也可以为一个同时连接三相的继电器。当继电器41闭合后,就可以将第一负载31和第二负载32并联,即实现第一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1的二次回路与第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2的二次回路的电压并联。由于继电器不会使经电压跟随放大器放大后的模拟小信号衰减,从而不会使与电压跟随放大器连接的二次负载受到影响,因而使用继电器控制中间连接支路的连接状态,就可以减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同时,由于屏蔽电缆50具有屏蔽外界电磁干扰的作用,使得在传输过程中的模拟小信号具有一定的抗干扰的效果。因此,有效地抑制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间的并联连接时的衰减并提高了抗干扰能力,从而有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二次负载的并联连接方式不适于应用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输出回路上的问题。由于电压互感器一般用于与交流电源连接,故在图1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21与第二电压跟随放大器22均为三相有源分配器,且其输出端与输入端均为与交流电源的三相对应的三个连接端子。其中,输入端的三个连接端子分别与电压互感器的一相对应的输出端连接,而其输出端的三个连接端子也分别对应交流电源的三相。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21以及第一负载31之间还可设置有继电器 43。由于在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21的输出端与相对应的中间连接支路之间设置了继电器 43,从而可在中间连接支路继电器41处于连通状态时,通过断开继电器43来断开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21与第一负载31的连接,进而使第一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1和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21得到了保护。若将本实施例应用于变电站,则第一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1、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 21以及第一负载31形成主变回路,第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2、第二电压跟随放大器22以及第二负载32形成备用回路。当工作正常时,主变回路和备用回路均处于连通状态,其上的各种电气元件均具有载荷。在主变回路发生故障时,由于处于主变回路上的用于测量、保护的第一负载31仍要工作,故需要将第一负载31并联到备用回路的第二负载32上。这通过闭合第一继电器41把主变回路的第一负载31并联到备用回路的第二负载32上来实现。 此外,还可断开第三继电器43来切断第一负载31与上变回路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21的连接。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在第一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1、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21以及第一负载31形成的第一回路中设置继电器43的同时,还在第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2、第二电压跟随放大器22以及第二负载32形成的第二回路中设置第四继电器44。若将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应用于变电站,则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并列的装置,包括:第一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1);第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2);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21),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1)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负载(31)连接;第二电压跟随放大器(22),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2)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负载(3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中间连接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跟随放大器(2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跟随放大器(22)的相对应的输出端之间,所述中间连接支路包括屏蔽电缆(50)以及连接在所述屏蔽电缆(50)的一端部的第一继电器(4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升马文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MWB互感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