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松性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21846 阅读:5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比较廉价,蓬松且缓冲性优异,手感良好,而且后加工时的赋形性优异的蓬松性无纺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蓬松性无纺布是在含有螺旋卷缩纤维的纤维层A的至少一面积层纤维层B,纤维层A的螺旋卷缩纤维及纤维层B的纤维在两层的厚度方向上且在界面处部分地交缠而一体化,在各交缠部之间纤维层B朝纤维层B侧呈现隆起的构造,且比容积为30cm3/g以上的蓬松性无纺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蓬松性无纺布、使用蓬松性无纺布的产品、蓬松性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的纺粘无纺布或热轧无纺布较廉价,且作为便于使用的通用品无纺布而得到广泛利用,但由于在制法上纤维未排列在厚度方向上,因此蓬松性、缓冲性、肌肤触感欠佳。 本专利技术的蓬松性无纺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利用纤维的收缩差。在如本专利技术的蓬松性无纺布般利用纤维的收缩差的无纺布的公知例中,已知有以下的专利文献。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有如下的无纺布,该无纺布是对非收缩性纤维网与收缩性常规纤维网部分地进行加热加压接合后,使两纤维网热收缩并形成规则的凸部的无纺布。在专利文献2中揭示有如下的无纺布,该无纺布是对非收缩性纤维网与收缩性常规纤维网部分地进行针刺或高压水刺后,使两纤维网热收缩并形成多个垄状的凸部的无纺布。在专利文献3中揭示有如下的无纺布,该无纺布是实质性地对非收缩性纤维层与收缩性纤维层部分地进行加热加压接合后使两纤维网热收缩,未进行加热加压接合的部分突出而形成多个凸部的无纺布。在专利文献4中揭示有如下的无纺布,该无纺布是对非收缩性纤维层与收缩性纤维层部分地进行加热加压接合后使两纤维网热收缩,未进行加热加压接合的部分形成多个凸部的无纺布。日本专利特开平9-3755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平10-114004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4-202890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6-45724号公报但是,这些先前技术存在如下的不妥的方面。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无纺布由于使用收缩性常规纤维网,因此存在收缩后的收缩性常规纤维不显现螺旋卷缩、机械卷缩扩展、收缩性常规纤维网层的蓬松性极端下降、柔软性下降的问题。另外,由于必须在热收缩步骤前进行加热加压处理步骤,因此存在设备成本及能源成本比较高的问题。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无纺布必须在前步骤中进行针刺或高压水刺,针刺存在生产速度 低的问题,高压水刺存在能源成本高,无法廉价地制造的问题。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无纺布与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无纺布类似,但必须在热收缩步骤前进行加热加压处理步骤,因此与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无纺布同样地存在设备成本及能源成本比较高的问题。专利文献4中所记载的无纺布与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3相同,也必须在热收缩步骤前进行加热加压处理步骤,因此与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无纺布同样地存在设备成本及能源成本比较高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中所记载的对网进行加热加压粘合的步骤为了抑制该步骤中的收缩,必须以比较低的温度,并以比较短的时间进行加热加压粘合。 而且,为了容易地实现后步骤中的收缩作用,必须使加热加压粘合区域间的距离比较宽广, 因此存在易于卷绕在雕刻辊或平辊上,生产性下降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这些先前技术的问题,可比较廉价地制造, 蓬松且缓冲性优异,手感良好,而且后加工时的赋形性优异的无纺布。本专利技术的蓬松性无纺布可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即进行将含有可显现螺旋卷缩的潜在卷缩性纤维的网层作为下层,将非收缩网层积层于上层并加热,由此同时实施下层的收缩与无纺布化。实施过该收缩与无纺布化后的下层成为纤维层A,上层成为纤维层B。以所述方式获得的本专利技术的蓬松性纤维是如下的蓬松性无纺布,即在含有螺旋卷缩纤维的纤维层A的至少一面积层纤维层B,纤维层A的螺旋卷缩纤维及纤维层B的纤维在两层的厚度方向上且在界面处部分地交缠而一体化,在各交缠部之间纤维层B朝纤维层 B侧呈现隆起的构造,且比容积为30cm3/g以上,该蓬松性无纺布可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蓬松性无纺布,在含有螺旋卷缩纤维的纤维层A的至少一面积层纤维层B,所述纤维层A的螺旋卷缩纤维及所述纤维层B的纤维在两层的厚度方向上且在界面处部分地交缠而一体化,在各交缠部之间所述纤维层B朝所述纤维层B侧呈现隆起的构造,且比容积为 30cm3/g 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蓬松性无纺布,其中所述纤维层A中所含有的所述螺旋卷缩纤维是在潜在卷缩性纤维显现螺旋卷缩所得到的纤维,当该螺旋卷缩纤维显现螺旋卷缩时,所述纤维层A 的所述螺旋卷缩纤维与所述纤维层B的所述纤维在所述两纤维层的界面处交缠而一体化。前述的蓬松性无纺布,其中所述纤维层A中所含有的所述潜在卷缩性纤维是潜在卷缩性热熔接性复合纤维,且至少通过该潜在卷缩性纤维的热熔接,而使所述纤维层A的所述螺旋卷缩纤维与所述纤维层B的纤维的交缠部的交缠点间结合。前述的蓬松性无纺布,其中所述纤维层B通过刻印有赋形图案的模具而受到压接。前述的蓬松性无纺布,其中所述纤维层B通过加热压花辊而受到压接,并得到加压熔接。前述的蓬松性无纺布其中经加压熔接的1个熔接区域的面积为0. Imm2以上、 4. Omm2以下,所述熔接区域与相邻的所述熔接区域的最短距离为2. Omm以上,且所述熔接区域相对于整个无纺布的面积的面积率为2%以上、25%以下。前述的蓬松性无纺布,其中所述纤维层A中所含有的所述螺旋卷缩纤维是包含乙烯_丙烯无规共聚物及/或乙烯_丙烯_ 丁烯-ι无规共聚物与聚丙烯,且具有并列型及/ 或偏心芯鞘型的剖面的复合纤维。前述的蓬松性无纺布,其中所述无规共聚物与聚丙烯的复合比以重量基准计为 30 70 70 30的范围。前述的蓬松性无纺布,其中纤维层B是含有热熔接性复合纤维的层,该热熔接性复合纤维具有选自芯鞘型、偏心芯鞘型及并列型中的至少一种剖面构造,且包含两种成分。 前述的蓬松性无纺布,其中所述两种成分的复合比以重量基准计为30 70 70 30的范围。前述的蓬松性无纺布其中构成所述纤维层A的纤维的纤度为1.5dteX以上、 17. 6dtex以下,实际纤维长为30mm以上、128mm以下的范围。前述的蓬松性无纺布,其中构成纤维层B的纤维的纤度为1. 5dtex以上、6. 7dtex 以下,实际纤维长为30mm以上、102mm以下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产品,其使用上述所述的蓬松性无纺布。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再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蓬松性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在含有潜在卷缩性纤维的纤维层A的至少一面积层在所述纤维层A螺旋卷缩的温度下进行比纤维层A弱的螺旋卷缩或者不螺旋卷缩的纤维层B 后进行热处理,由此使所述纤维层A的所述螺旋卷缩纤维及所述纤维层B的纤维在两层的厚度方向上且在界面处部分地交缠而形成交缠部,在各交缠部之间使所述纤维层B朝所述纤维层B侧形成隆起的构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纤维层A中所含有的所述潜在卷缩性纤维是潜在卷缩性复合纤维,当通过热处理使该螺旋卷缩纤维显现螺旋卷缩时,使纤维层A的螺旋卷缩纤维与纤维层B的纤维在两层的厚度方向上且在界面处部分地交缠而一体化。前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纤维层A中所含有的所述潜在卷缩性复合纤维是潜在卷缩性热熔接性复合纤维,且至少通过该潜在卷缩性纤维的热熔接,而使所述纤维层A的所述螺旋卷缩纤维与所述纤维层B的纤维的交缠部的交缠点间结合。本专利技术的蓬松性无纺布由于在纤维层A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蓬松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在含有螺旋卷缩纤维的纤维层A的至少一面积层纤维层B,所述纤维层A的螺旋卷缩纤维及所述纤维层B的纤维在两层的厚度方向上且在界面处部分地交缠而一体化,在各交缠部之间所述纤维层B朝所述纤维层B侧呈现隆起的构造,且比容积为30cm3/g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原寿克寺田博和
申请(专利权)人:智索株式会社智索聚丙烯纤维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