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型风洞测压模型的孔道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18682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快速成型风洞测压模型的孔道连接方法,在内部孔道密集的地方,模型孔道中分别插入金属管与塑料软管,在稀疏的地方,在模型中设计凸台凹槽结构,外部测压系统的连接有五种方式:在模型孔道出口处插入金属管、设计锥形孔、设计树脂管道与模型快速成型、设计锥形孔以插入外部多根测压软管连接密封或外部测压软管直接插入模型孔道出口处,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装配后模型内部孔道的气密性以及模型与外部测压软管连接的气密性,使孔道质量达到风洞测压实验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快速成形技术和航空工业风洞实验模型制造
,特别涉及基于光固化。
技术介绍
风洞实验是进行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三个基本研究手段之一,风洞测压实验主要采取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模型表面开孔测压的方式。测压模型表面测压孔直径一般为 0. 4-1. 2mm,通常在机翼模型上需要安置几百个测压孔,测压孔道的结构十分复杂且难于加工,传统测压孔道结构的加工方法通常分为钻孔、铣槽、铺管、填平四个步骤。从测压孔道结构及其加工方法可以看出,测压模型孔道结构复杂、数量巨多,采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困难,而且其制造成本高达百万元,耗时半年以上。而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具有复杂结构易于成形的特点,适用于测压模型上错综复杂的孔道布置,使测压孔、传压管道和模型外形快速成型。由于受快速成形机的大小限制,有时需要将飞机风洞模型分割成几部分,如机头、机身、机翼、机尾分别成形后进行装配,但保证装配后的模型内部孔道的气密性以及模型与外部测压软管连接的气密性,使孔道质量达到风洞测压实验的要求,一直以来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一直以来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保证装配后模型内部孔道的气密性以及模型与外部测压软管连接的气密性,使孔道质量达到风洞测压实验的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风洞测压模型主要包括机头、机身、机翼、可调舵面以及机尾,其特征在于,除机头外,模型其他各部分都有测压孔道结构,孔道连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内部孔道连接有两种方式在孔道间隙小于等于3mm的地方,在将要装配的两部分模型孔道中分别插入金属管与塑料软管,装配时金属管插入塑料软管,金属管或塑料软管与模型之间的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密封;在孔道间隙大于3mm的地方,在装配的两部分模型中设计凸台凹槽结构,装配时使用0型密封圈进行密封;步骤二、外部测压系统的连接有五种方式一、在模型孔道出口处插入金属管,金属管与模型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密封,金属管插入外部测压软管进行连接;二、在模型孔道出口处设计锥形孔,孔内插入外部测压软管,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密封;三、在模型孔道出口外部设计树脂管道与模型快速成型,该树脂管道插入外部测压软管进行连接;3四、在模型孔道出口结构平整处设计锥形孔以插入外部测压软管连接密封,在模型外部,由一块光固化成形的带孔盖板将测压软管位置及方位固定,盖板与软管之间以粘接剂填充;五、外部测压软管直接插入模型孔道出口处,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模型外部,由一块光固化成型的带孔盖板将软管位置及方位固定,盖板与模型之间,盖板与软管之间均用粘接剂填充。本专利技术为模型不同部分进行装配提供了相应的孔道连接方法以及模型与外部测压系统的连接方法,解决了孔道的气密性问题,同时提高了测压模型的成形工艺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快速成形测压孔道结构示意图。图2是模型内部“金属管——软管”孔道连接示意图。图3是模型内部“ 0型密封圈,,孔道连接示意图。图4是模型与外部测压系统“插金属管”孔道连接示意图。图5是模型与外部测压系统“插软管”孔道连接示意图。图6是模型与外部测压系统“自带接口 ”孔道连接示意图。图7是模型与外部测压系统模块化连接方式一示意图。图8是模型与外部测压系统模块化连接方式二示意图。其中,1.测压孔道入口 2.测压流道3.测压流道出口 4.模型机翼5.金属管6.塑料软管7.可调舵面8模型机翼(模型机身)9.0型密封圈10.模型机身(模型机尾)11.测压软管12.树脂管道13.盖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叙述。实施例一参照图1,是快速成形测压孔道结构示意图,以某型号飞机风洞测压模型为例,模型机翼4与可调舵面7两部分中的孔道以“金属管——塑料软管”方式进行连接,模型机翼 4与外部测压管道11以模块化连接方式一进行连接,分为以下两个步骤步骤一、参照图2,在将要装配的模型机翼4与可调舵面7孔道中分别插入金属管 5与塑料软管6,装配时金属管5插入塑料软管6,金属管5或塑料软管6与模型机翼4或可调舵面7之间的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密封;步骤二、参照图7,在模型孔道出口结构平整处设计锥形孔以插入外部多根测压软管连接密封,在模型外部,由一块光固化成形的带孔盖板13将多根测压软管位置及方位固定,盖板与软管之间以粘接剂填充。本实施例适用于主机翼与可调舵面之间的孔道连接,以及主机翼孔道与外部测压管道之间的连接。实施例二以某型号飞机模型为例,模型机翼8与模型机身10两部分的孔道以0型密封圈方式连接,模型机身10与外部测压管11以模块化连接方式二进行连接。分为以下两个步骤步骤一、参照图3,在装配的两部分模型中设计凸台凹槽结构,装配时使用0型密封圈进行密封;步骤二、参照图8,外部测压软管11直接插入模型孔道出口处,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模型外部,由一块光固化成型的带孔盖板13将多根软管位置及方位固定,盖板与模型之间,盖板与软管之间均用粘接剂填充。本实施例适用于主机翼和机身之间的孔道连接,以及机身与外部测压管道之间的连接。实施例三以某型号飞机模型为例,模型机身8与模型机尾10两部分的孔道以0型密封圈方式连接,模型机尾10与外部测压管11以“插金属管”、“插软管”、“自带接口”三种方式进行连接。步骤一、参照图3,在装配的两部分模型中设计凸台凹槽结构,装配时使用0型密封圈进行密封;步骤二、参照图4,在模型孔道出口处插入金属管5,金属管5与模型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密封,金属管插入外部测压软管11进行连接;参照图5,在模型孔道出口处设计锥形孔,孔内插入外部测压软管11,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密封;参照图6,在模型孔道出口外部设计树脂管道12与模型快速成型,该树脂管道12插入外部测压软管11进行连接。本实施例适用于机身和机尾之间的孔道连接,以及机尾与外部测压管道之间的连接。权利要求1.,该风洞测压模型主要包括机头、机身、机翼、可调舵面以及机尾,其特征在于,除机头外模型其他各部分都有测压孔道结构,孔道连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内部孔道连接有两种方式在孔道间隙小于等于3mm的地方,在将要装配的两部分模型孔道中分别插入金属管与塑料软管,装配时金属管插入塑料软管,金属管或塑料软管与模型之间的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密封;在孔道间隙大于3mm的地方,在装配的两部分模型中设计凸台凹槽结构,装配时使用0型密封圈进行密封; 步骤二、外部测压系统的连接有五种方式一、在模型孔道出口处插入金属管,金属管与模型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密封,金属管插入外部测压软管进行连接;二、在模型孔道出口处设计锥形孔,孔内插入外部测压软管,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密封;三、在模型孔道出口外部设计树脂管道与模型快速成型,该树脂管道插入外部测压软管进行连接;四、在模型孔道出口结构平整处设计锥形孔以插入外部多根测压软管连接密封,在模型外部,由一块光固化成形的带孔盖板将多根测压软管位置及方位固定,盖板与软管之间以粘接剂填充;五、外部测压软管直接插入模型孔道出口处,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模型外部,由一块光固化成型的带孔盖板将多根软管位置及方位固定,盖板与模型之间,盖板与软管之间均用粘接剂填充。全文摘要,在内部孔道密集的地方,模型孔道中分别插入金属管与塑料软管,在稀疏的地方,在模型中设计凸台凹槽结构,外部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快速成型风洞测压模型的孔道连接方法,该风洞测压模型主要包括机头、机身、机翼、可调舵面以及机尾,其特征在于,除机头外模型其他各部分都有测压孔道结构,孔道连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内部孔道连接有两种方式:在孔道间隙小于等于3mm的地方,在将要装配的两部分模型孔道中分别插入金属管与塑料软管,装配时金属管插入塑料软管,金属管或塑料软管与模型之间的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密封;在孔道间隙大于3mm的地方,在装配的两部分模型中设计凸台凹槽结构,装配时使用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步骤二、外部测压系统的连接有五种方式:一、在模型孔道出口处插入金属管,金属管与模型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密封,金属管插入外部测压软管进行连接;二、在模型孔道出口处设计锥形孔,孔内插入外部测压软管,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密封;三、在模型孔道出口外部设计树脂管道与模型快速成型,该树脂管道插入外部测压软管进行连接;四、在模型孔道出口结构平整处设计锥形孔以插入外部多根测压软管连接密封,在模型外部,由一块光固化成形的带孔盖板将多根测压软管位置及方位固定,盖板与软管之间以粘接剂填充;五、外部测压软管直接插入模型孔道出口处,空隙处用粘接剂填充,模型外部,由一块光固化成型的带孔盖板将多根软管位置及方位固定,盖板与模型之间,盖板与软管之间均用粘接剂填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威李涤尘赵星磊王炜朱伟军刘钧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成都飞机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